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发生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对PICC时减轻患者疼痛和情绪紧张,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的新辅助方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送管困难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传统的 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 16G或 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 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 2017年 6月—— 2018年 12月 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 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 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 标签: PICC置管送管困难 护理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传统的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16G或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 标签: PICC置管送管困难 护理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式PICC方法,对PICC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间,接受乳腺化疗及靶向治疗,置入PICC管道的100例患者展开具体分析,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展开传统管法;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漂浮式导管管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PICC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PICC方法对提高PICC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PICC 送管方法 PICC置管成功率
  • 简介:PICC导管是指经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被认为是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的静脉输液途径,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外周静脉,减少了药物引起的渗漏,同时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着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拔困难是其中之一,现将我科出现的1例经肱静脉PICC患者拔困难的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静脉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46例癌症患者使用PICC,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经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PICC 置管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隧道式PICC方法与传统PICC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76例PICC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静脉方法,研究结局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成功率。 结果 觀察组患者渗血程度与量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和导管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隧道式PICC置管 静脉置管术 并发症 传统PICC置管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 PICC 中堵的处理方法以及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 40 例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在我院收治的使用 PICC 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针对两组堵患者给予激活剂进行溶栓,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 + 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负面情绪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 SAS (焦虑)与 SDS (抑郁)评分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试验组的 SAS (焦虑)与 SDS (抑郁)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 PICC 患者可给予激活剂进行溶栓,并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低落情绪,缓解患者内心压力。

  • 标签: IPCC 置管 堵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长期大量输液病人提供良好的静脉通路。方法经病人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到上腔静脉,输入高渗、刺激性药物。结果27例病人全部成功,无药液外渗发生。结论PICC可以更好地保护外周血管,减少痛苦。

  • 标签: PICC 神经内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ICC病人正确家庭护理的必要性,护理时要及时更换敷贴,封时手法要正确。

  • 标签: PICC置管 封管手法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法和护理上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开展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上的方法,并且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54例喉癌患者,在接近3年来采用PICC的安全管理的54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两组分为观察治疗组(27例)和对照治疗组(27例),观察治疗组给予普通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对整个治疗期间进行观察和记录。而对照治疗组给予通过对身体营养及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液方式的统计,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安全管理方法、护理服务态度、护士护理技术等三方面得出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对护理服务质量有改善作用。结论对照治疗组整个治疗结果大大优于观察治疗组,以此得出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安全管理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发生,保证喉癌患者安全可靠的顺利完成化疗,有利地缩短了病程,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 标签: PICC置管 喉癌患者 安全可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后的维护对预防后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PICC后维护实施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结果共实施维护106次,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PICC后维护中,重视安全管理对预防PICC并发症非常重要。

  • 标签: PICC 维护 安全 管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隧道式PICC与传统PICC的具体运用价值。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放式展开分析,选入在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患者中的70例为对象,并按照计算机排序1至70,任意选取其中的35例,按照常规PICC,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治疗时则进行隧道式PICC,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一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传统PICC置管 隧道式PICC置管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