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是一种由断裂的单链DNA激活的核酶,活化的PARP1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裂解成烟酰胺和ADP核糖,并将ADP核糖共价偶联到核受体蛋白上,继而调控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最近研究表明PARP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后表达异常,其抑制剂在动物模型中能够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但其中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指的是肾脏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供应后,损害程度反而加重的现象,这在肾脏移植手术中严重影响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PARP1对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行总结,进一步阐明PARP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防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指向一个新方向。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究PARP1在结直肠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结肠癌细胞株SW620、LoVo细胞PARP1的表达,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9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ARP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LoVo、结肠正常黏膜细胞中PARP1的表达;转染PARP1基因shRNA表达载体后,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cyclinD1及Caspase-3的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AR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5%(P<0.05)。PARP1在结肠癌细胞株SW620、LoVo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细胞。转染PARP1基因shRNA后,PARP1水平明显减低,SW620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能力增强。结论PARP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PARP1 结直肠癌 sh RNA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TNBC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TNBC中PARP1与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种标志物在TNB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ARP1与VEGF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2/50)和52%(26/50),均高于在非TNBC中的表达(均P<0.05);PARP1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关(均P<0.05);VEGF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均有关(均P<0.05);PARP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4,P<0.05)。结论PARP1与VEGF的异常表达与TNB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PARP1可能影响TNBC的血管生成。

  • 标签: PARP1 VEGF 三阴性乳腺癌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omal Polymerase 1PARP1)是DNA损伤修复的关键酶。黑色素瘤是最具侵袭性的皮肤恶性肿瘤,但对晚期黑色素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研究显示PARP1不但与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且PARP抑制剂可以单独或者联合放疗、化疗以及靶向药物在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PARP1与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黑色素瘤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PARP1 黑色素瘤 发展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碘化钾诱导甲状腺滤泡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方法ELISA检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组织中焦亡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及IL-18的含量,以癌旁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为对照;Western印迹检测焦亡标志性蛋白焦孔素(gasdermin, GSDM)的活化情况。碘化钾作用于甲状腺滤泡细胞,检测细胞焦亡IL-1β、IL-18、乳酸脱氢酶(LDH)的分泌及GSDM蛋白的活化及分子机制;转录组芯片分析高浓度碘化钾诱导甲状腺滤泡细胞差异性表达的分子及其在焦亡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组织中IL-1β和IL-18细胞因子含量较同一患者癌旁桥本甲状腺炎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焦亡标志性蛋白GSDMD的活化显著,而GSDME无显著活化改变。高浓度碘化钾作用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后,通过激活核因子-κB (NF-κB)/NLRP3信号轴诱导IL-1β、IL-18、LDH的分泌(P<0.01)和GSDMD活化,使甲状腺滤泡细胞发生焦亡。转录组芯片分析发现,甲状腺滤泡细胞受高浓度碘化钾刺激后PARP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通过调控NF-κB转录因子的活性促进细胞焦亡。结论本研究发现高浓度碘化钾通过促进PARP1蛋白表达,诱导甲状腺滤泡细胞NF-κB/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从而诱导甲状腺滤泡细胞发生炎症性焦亡。

  • 标签: 碘化钾 甲状腺滤泡细胞 细胞焦亡 PARP1 核因子-κB NLRP3炎症小体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PRP-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采用Allen重物打击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只。治疗组每日尾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5ug/d,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取损伤段脊髓组织,免疫组化检测6小时及12小时后PPRP-1的表达变化。结果6小时及12小时后,前列腺素E1治疗组PARP-1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可减少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时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作为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潜力的新药。

  • 标签: 前列腺素E1 脊髓损伤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 简介:摘要放疗是晚期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肿瘤耐受和抵抗的出现,其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纠正肿瘤放疗抵抗或提高其放疗敏感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 1是一种功能丰富的核蛋白,鉴于其在染色质结构调节和DNA损伤修复等细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PARP-1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一种放射增敏靶点。笔者就靶向PARP-1调控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辐射增敏药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肿瘤
  • 简介:背景: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主要参与对DNA损伤的反应,caspase-3主要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两者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PARP-1和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结直肠腺瘤、70例结直肠腺癌和10例癌旁黏膜石蜡包埋标本中PARP-1和caspase-3的表达,分析腺瘤和腺癌组织中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结直肠黏膜(55.9%和82.9%对20.0%,P〈0.05),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结直肠黏膜(33.9%和28.6%对100.0%,P〈0.05)。结直肠腺瘤中,PARP-1的表达与腺瘤数目相关,caspase-3的表达与上皮内瘤变程度相关;结直肠腺癌中,PARP-1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ARP-1与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ARP-1和caspase-3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结直肠肿瘤 腺瘤 腺癌
  • 简介:摘要根据合成致死理论研究开发的PARP-1抑制剂用于BRCA-1/2缺失的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的治疗得到了临床试验的验证,研究者对其合成致死机制展开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PARP-1抑制剂与BRCA-1/2缺失合成致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PARP-1 PARP-1抑制剂 BRCA-1/2缺失 合成致死
  • 简介: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cutepancreatitisassociated—lunginjury,APAu)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最常见胰外并发症,也是SAP患者早期病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众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广泛的生理作用,与多种炎症疾病如脓毒症、胰腺炎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MRNA表达 PARP-1 肺损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卵巢癌确诊时多为晚期,其死亡率及复发率较高,治疗困难,预后多不佳,分子靶向药的出现为卵巢癌治疗带来希望。特别是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BRCA1/2突变的晚期卵巢癌,可明显使患者生存获益,本文就肿瘤细胞损伤修复通路、PARP抑制剂作用机制及其在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卵巢癌 聚二磷酸腺苷核酸酶聚合物 合成致死
  • 简介:摘要:通常情况下,卵巢癌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治疗难度较高,预后效果较差。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渐提升,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应用PARP抑制剂治疗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篇文章,作者分析PARP抑制剂在BRCA1/2突变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PARP抑制剂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引用进展。

  • 标签: PARO抑制剂 BRCA1/2基因突变 晚期卵巢癌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通常情况下,卵巢癌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治疗难度较高,预后效果较差。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渐提升,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应用PARP抑制剂治疗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篇文章,作者分析PARP抑制剂在BRCA1/2突变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PARP抑制剂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引用进展。

  • 标签: PARO抑制剂 BRCA1/2基因突变 晚期卵巢癌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此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为52例卵巢癌患者,所有样本均为我院肿瘤科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内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26例纳入常规治疗组,其余样本纳入观察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治疗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相较于常规治疗组而言明显更高(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治疗而言,采取PARP抑制剂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同时不会明显提高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PARP抑制剂 卵巢癌 应用价值 维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ARP-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组(对照组)、SAP组、3-AB组(即PARP-1抑制剂组)、3-AB-CON组,每组各5只。腹腔注射雨蛙素及脂多糖制作SAP大鼠模型,CON组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AB组于建模前0.5 h注射3-AB溶液30 mg/kg,3-AB-CON组腹腔注射3-AB溶液30 mg/kg 0.5 h后处理同CON组。各组大鼠建模后12 h处死,观察各组腹腔内大体改变,取心脏血、胰腺和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及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肠组织PARP-1、胞核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试验测定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则用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ON组比较,SAP组大鼠腹腔明显腹水,胰腺病理明显出血坏死,肠组织绒毛结构紊乱,淀粉酶、IL-6水平升高,肠组织PARP-1、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减少,说明PARP-1可诱导NF-κB活化和炎症损伤,导致胰腺及肠损伤。3-AB-CON组与CON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AP组比较,3-AB组胰腺及肠组织损伤明显减轻,淀粉酶、IL-6水平明显降低[淀粉酶(U/L)(1 879.25±736.66) vs (5 569.33±1 993.48),IL-6(pg/mL)(77.98±20.65) vs (209.14±79.08),均P<0.05],肠组织PARP-1、胞核NF-κB蛋白表达减少[PARP-1(灰度值)(1.44±0.09) vs (1.49±0.13),NF-κB(灰度值)(0.63±0.09) vs (0.96±0.08),均P<0.05],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增多[评分(6.7±1.5) vs (3.2±1.1),P<0.05]。结论抑制PARP-1表达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加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PARP-1 NF-κB Occludin蛋白
  • 简介:摘要伴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胚系突变的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且BRCA突变癌细胞的DNA同源重组修复存在异常。无论是由于BRCA1/2基因突变,还是由于其他信号通路的异常所引起同源重组异常的乳腺癌,均可通过抑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取得显著疗效。随着多种PARP抑制剂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用于治疗卵巢癌患者,多项临床试验也正在评估PARP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是否可以使更多乳腺癌患者获益。除PARP抑制剂单药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外,还有PARP抑制剂-铂类药物联合治疗携带BRCA基因突变乳腺癌或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此外,很多关于免疫疗法联合PARP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然而PARP抑制剂毒性及治疗抵抗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对PARP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治疗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 标签: 乳腺肿瘤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是一种治疗卵巢癌的靶向生物制剂,其适用人群主要是对铂治疗敏感的卵巢癌患者。但有临床试验数据表明PARP抑制剂对铂耐药或铂难治卵巢癌患者也有一定治疗效果,未来可能成为卵巢癌患者治疗的新希望。

  • 标签: 卵巢肿瘤 聚核糖聚合酶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化疗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眼底病中的常见病,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对DR发病分子机制的不断研究,人们对DR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可能是D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启动因子,并通过多种相关分子的作用导致DR的发生。本文围绕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相关分子在DR中的表达做系统阐述。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在食管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法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PARP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PARP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分析PARP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ARP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对照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PARP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组织(P〈0.05)。PARP的表达情况与食管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无关(P〉0.05)。【结论】PARP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PARP表达水平可能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辅助作用。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食管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及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相关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单药PARP抑制剂治疗>1个月的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服用的PARP抑制剂种类、用药时间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PARP抑制剂相关贫血的临床特点。结果(1)本研究纳入了98例接受单药PARP抑制剂治疗的卵巢癌患者,其中位年龄为56.5岁(30~82岁);其中,Ⅲ期52例、Ⅳ期15例,复发患者31例;晚期卵巢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67例、复发性卵巢癌化疗后维持治疗15例、卵巢癌复发后治疗16例;服用奥拉帕利65例、尼拉帕利17例、氟唑帕利16例,中位用药时间为37.5周(4~119周)。(2)98例卵巢癌患者中,发生PARP抑制剂相关贫血39例,发生率为40%(39/98),其中Ⅰ、Ⅱ、Ⅲ、Ⅳ度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5/98)、14%(14/98)、11%(11/98)、9%(9/98)。14例PARP抑制剂治疗前Ⅰ度贫血患者与80例无贫血患者发生PARP抑制剂相关贫血的比例分别为7/14和35%(28/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281,P=0.039)。(3)PARP抑制剂相关贫血的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7.0周(1~52周),其中治疗开始后第1~4周的发生率为41%(16/39)、第5~8周为26%(10/39)、第9~12周为13%(5/39)、第13~16周为3%(1/39)、第17~20周为10%(4/39)、≥21周为8%(3/39)。39例PARP抑制剂相关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达最低水平时,中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为106 fl,MCV高于正常值上限(>100 fl)的比例为74%(29/39);中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为36 pg,MCH高于正常值上限(>34 pg)的比例为54%(21/39);中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320 g/L,MCHC正常(正常值为320~360 g/L)的比例为69%(27/39);血清铁正常的比例为92%(36/39),血清转铁蛋白正常的比例为79%(31/39)。74%(29/39)的贫血患者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4)39例PARP抑制剂相关贫血患者中,20例(51%,20/39)患者因Ⅲ~Ⅳ度贫血导致停药,其中10例患者(50%,10/20)在中位停药5.5周(2~10周)后恢复PARP抑制剂治疗,另外10例则因贫血未恢复而永久停药。结论贫血是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的前3个月。PARP抑制相关贫血主要表现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半数的Ⅲ~Ⅳ度贫血患者因无法纠正而终止PARP抑制剂治疗。

  • 标签: 卵巢肿瘤 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