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Rh阴性血液采用深低温保存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用ACD抗凝剂作抗凝处理,对除去添加剂全血离心或Rh阴性红细胞悬浊液或血浆浓缩红细胞置于4℃条件下保存,时间为6天,用浓度为40%的甘油对红细胞进行处理,置于零下80℃条件下保存,如果有临床需要则对红细胞用37℃水进行解冻处理,并分别用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9%)、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0.9%)、NaCl(0.9%)各洗涤1次。对于红细胞悬浮,通过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进行处理。结果32袋去除甘油后的解冻红细胞回收率平均为(81.2±18.4)%,残留甘油量平均值为5.35g/L,游离血红蛋白平均值为(0.62±0.15)g/L,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增加率为25.20%。结论对Rh阴性血液采用深低温保存在解冻之后,去除甘油质量,红细胞各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标准,在临床输用上也取得良好效果,具备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深低温 保存 Rh阴性血液 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Rh阴性血型及其抗体,为临床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6604例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通过抗D(IgM)血型定型试剂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通过盐冰法、聚凝胺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Rh阴性血中的抗体。结果该组受检者中检出Rh(D)阴性37例,Rh(D)阴性率为0.48%(32/6604),其中检出Rh血型免疫性抗体2例。结论常规对Rh阴性血型进行筛查及其抗体的检测,能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血Rh(D)阴性血型检测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类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的重要系统.Rh新生儿溶血病是RhD阴性孕妇与胎儿或新生儿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黄疸与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 标签: RH阴性 产前检测
  • 简介:Rh阴性血型比较罕见,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所以又被称为"熊猫血",而Rh阴性孕妇应视高危妊娠。稀有血型者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中国每年有上万例稀有血型孕产妇,这就给我们的产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 标签: 稀有血型 高危妊娠 孕期管理 致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阴性血型产妇产前、产时、产后观察及护理方法,以保证Rh阴性血型产妇分娩期间母婴的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并分娩的RH阴性血型孕妇的结局及其发生产后出血处理,探讨如何保障RH阴性血型孕妇分娩期的安全。结果本文中除1例因自然分娩宫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因产前备血,及时有效输血,2例为纠正贫血输血外,其他产妇均未输血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安全度过分娩期。结论对Rh阴性血型产妇加强分娩期观察和护理,从而避免RH阴性产妇死于产后出血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Rh 阴性血型 分娩期 产后出血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站2011-2013年Rh阴性固定无偿献血者人群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以探索Rh阴性固定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措施,进一步加强Rh阴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从Rh阴性固定无偿献血者的性别、血型、年龄、献血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分布区域等角度统计分析我地区固定献血者人群的组成特点。结果2011-2013年间固定无偿献血者人数与采血人数比例有增长趋势,男性固定献血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固定献血者中献血次数以4-9次人群为多,≧10次的较少,18-30岁青年人数有逐年下降趋势,固定献血者中以31-50岁中青年为多,≧55岁固定献血者有增长趋势。我地区固定献血者队伍中以高中生最多,其次为大专生和初中以下学历人员。固定献血者中以工人、农民最多,其次为个体、教师和公务员,公务员固定献血者人数有增长趋势。结论我市固定献血者队伍人群的组成有地区特点,通过对这些人群组成特点的研究,可为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固定献血者的宣传保留工作打下基础。

  • 标签: Rh阴性固定无偿献血者 研究分析 招募 保留
  • 简介:摘要目的本院主要是对RH阴性血与产后出血的关系做相应的临床研究。方法主要是针对2010年到2012年到本院进行分娩的40例RH阴性血孕妇进行实验,将这40例RH阴性血孕妇作为实验组,从住院到分娩,进行回顾分析,并通过同期在本院进行分娩的阳性血型做对比,设立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孕妇有30例,观察RH阴性血孕妇与产后出血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分析。结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经过科学的诊断,RH阴性血孕妇的早产现象、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高于对照组的孕妇,还有一点就是RH阴性血的孕妇比正常血型的孕妇产生的相应的抗体要少。结论RH阴性血的孕妇在进行分娩的时候在出血的几率很大,所以在对RH阴性血孕妇的监管时一定要严格,再有就是为了避免RH阴性血孕妇在分娩的时候出现出血的现象,应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对脐带血的检查,如为RH阴性血,则要进行血浆置换或者是宫内输血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生儿的成活几率。

  • 标签: RH阴性血 产后出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血源及建立Rh(D)阴性血液稀有血型库,满足稀有血型患者临床医疗和急救用血的需要。方法对焦作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进行Rh(D)阴性血型筛查,建立Rh(D)阴性血源信息库,保持与Rh(D)阴性献血者的联系,冰冻保存Rh(D)阴性血液制品,科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Rh(D)阴性血液。结果建立稀有血型库,制定Rh(D)阴性血液管理计划,储备了充足的Rh(D)阴性冰冻红细胞和冰冻血浆,确保了临床Rh(D)阴性血液供应。结论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壮大Rh(D)阴性献血者队伍,建立有效的稀有血型信息库,是保障临床Rh(D)阴性患者及时、充足、安全用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稀有血型库 建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Rh(D)阴性血液应急保障和供应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Rh(D)阴性血对危重病人抢救的需求。方法针对Rh(D)阴性血液应急保障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只要加强对Rh(D)阴性血液和血源的管理,能有效保障临床供应。结论加强对Rh(D)阴性血源、库存血、相关设备更新等管理,能满足本地区临床危重病人的抢救。

  • 标签: Rh(D)阴性血 应急 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阴性稀有血型的临床紧急用血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在4200例输血患者采用单克隆法鉴定Rh阴性血型的阳性率。结果在4200例受血者中发现Rh(D)阴性者18例,Rh(D)阴性率为0.43%。结论Rh阴性血的输注问题应该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为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提倡自体输血,严查Rh血型。

  • 标签: 临床 输血 Rh阴性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为更加有效、及时地 保障临床 Rh(D) 阴性血液 供应,提高应急事件中的保障能力。方法: 根据 2013 年— 2018年本中心 Rh(D)阴性血液的供应情况、外调 Rh(D)阴性血在产品供应总量中的占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于本中心采集能力逐年增强,创新开展了“以需定采”的工作机制 ,保障了临床的重大急诊手术、各类突发事件;同时外调阴性血液总量逐年下降,能基本做到自给自足。结论:根据采供血情动态,做好已设最低库存量的实际维持,就能保障临床的急诊用血需求。加强对稀有血型血源应急献血队伍的及时有效地保留,充分应用全省联动机制,就能有效的保障临床需求与应急保障。

  • 标签: Rh(D) 阴性血 应急保障 血液供应
  • 简介: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清学Rh(D)阴性表型汉族人群的分子背景。方法37份常规血清学试验检测出的Rh(D)阴性江苏汉族人,采用PCR-SSP检测RHCE基因和RH(D)基因;并对存在RH(D)基因的个体进行10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的测序。结果37例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26例无RH(D)基因。存在RH(D)基因的11例中,3例为RH(D)和RHCE基因发生互换,6例为RHD(K409k)(第9外显子1227G〉A),1例为弱D15型(第6外显子845G〉A),1例为RH(D)*711delC(第5外显子711位碱基缺失)。结论一定比例的血清学阴性Rh(D)人群并非真正的Rh(D)阴性,即表达弱D抗原。提示对血清学Rh(D)阴性个体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有利于安全输血。

  • 标签: RH血型 RH(D)阴性 RH(D)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Rh(D)阴性血临床输注情况,确保库存量,满足医院临床急救和日常用血,探索合理使用宝贵的稀有血型资源。方法: 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血型档案,通过龙岩市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使用Rh(D)阴性血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在疫情期间临床稀有血型需求量,保持稀有血液各种制剂的的库存量。结论: 稀有血型的血液制品临床需要逐年渐增,为了满足稀有血型的临床用血,需要鼓励稀有血型人员积极无偿献血,完善血液管理体系及科学合理的临床调配使用。

  • 标签: Rh(D)阴性血 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