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 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年 5月到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的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联合清热解毒透疹方进行联合治疗, 7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儿 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 IFN-γ、 IL-2、 IL-6、 IL-10)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5.12%)高于对照组( 85.37%)( 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IFN-γ、 IL-2、 IL-6、 IL-10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IFN-γ、 IL-2、 IL-6、 IL-10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调节 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小儿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 清热解毒透疹方 Th1/Th2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 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年 5月到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的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联合清热解毒透疹方进行联合治疗, 7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儿 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 IFN-γ、 IL-2、 IL-6、 IL-10)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5.12%)高于对照组( 85.37%)( 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IFN-γ、 IL-2、 IL-6、 IL-10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IFN-γ、 IL-2、 IL-6、 IL-10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调节 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小儿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 清热解毒透疹方 Th1/Th2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对皮炎湿疹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80例皮炎湿疹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对照组,n=40)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n=40)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2、TNF-α、干扰素γ、IL-6相比对照组均较高,IL-4、IL-5相比对照组均较低。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在皮炎湿疹治疗中的疗效确切。

  • 标签: 皮炎湿疹 他克莫司软膏 Th1 Th2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治疗)和对照组(氯雷他定治疗),每组9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副反应发生均较低,且差别不大,同时,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免疫因子IL-4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IFN-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分析比较的意义。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治疗有效率较高,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布地奈德 氯雷他定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 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 我院 2017 年 5 月到 2018 年 11 月 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1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 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治疗 )和对照组( 氯雷他定治疗 ),每组 93 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副反应发生均较低 ,且差别不大,同时,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免疫因子 IL-4 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IFN-γ 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分析比较的意义。 结论 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 布地奈德结合氯雷他定治疗有效率较高,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布地奈德 氯雷他定 细胞因子
  • 简介:急性湿疹治疗组、对照组与正常组Th1、Th2细胞水平及Th1/Th2比值分析注,急性湿疹治疗组Th1、Th1/Th2水平升高,治疗前急性湿疹治疗组、对照组与正常组间Th1、Th2细胞水平及Th1/Th2比值分析(注

  • 标签: 外周血细胞 抗炎 湿疹外周血
  • 简介:发现IBD患者IL-1ra/IL-1比值显著下降(P<0.01),发现IL-10能使IBD患者已下降的IL-1ra/IL-1比值恢复正常,etal.IL-4inhibitstheexpressionofIL-8fromstimulatedhumanmonocytes.JImmunol

  • 标签: 性细胞因子 抗炎 炎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肺癌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把肺癌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组 11 人、Ⅱ级组 9 人、Ⅲ级组 8 人与Ⅳ级组 2 人。于患者 入院后与 CIK 治疗后 24-48h 分别测定 IL-2 、 IL-6 、 IL-8 、 IL-10 、 TNF-α 、 BNP ,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功能Ⅰ级组 CIK 治疗后心功能无变化,心功能Ⅱ级组 CIK 治疗后有 2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Ⅲ级组 CIK 治疗后有 5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Ⅳ级组有 2 例死亡。结论 心功能 Ⅰ 、 Ⅱ 级耐受 CIK 治疗,心功能 Ⅲ 级部分患者可加重,部分转为心功能 Ⅳ级,是相对禁忌症。心功能Ⅳ级 CIK 治疗后可导致死亡, 是绝对禁忌症。

  • 标签: [ ] 肺癌 心力衰竭 IL-2 BNP IL-8 IL-1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4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搜集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51例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细胞因子(IL-2、IL-3、IFNγ)水平以及治疗恢复组和尚未见效组的T细胞亚群水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L-2、IFNγ、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3、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恢复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L-2、IFNγ、CD8水平低于尚未见效组(P<0.05),IL-3、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尚未见效组(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价值高。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细胞因子细胞介素 -17和白细胞介素 -37在肺癌、肺脏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体检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将我院诊治肺癌患者 6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 6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人群 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上述人群 IL-17和 IL-37浓度变化。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 IL-37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及肺癌患者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L-17及 IL-37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 P> 0.05),而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升高, IL-37水平下降可能作为肺癌的特征性指标,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有潜在关联,可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肺癌 细胞因子
  • 简介:玉液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TNF-α及Leptin的影响(略),观察了玉液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瘦素(Leptin)表达的影响,对Leptin的影响模型组Lept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大鼠脂肪 抵抗大鼠 汤对胰岛素
  • 简介:表明厌食和恶病质中还存在其他的刺激进食和(或)抑制进食的细胞因子信号,鸦片肽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因饥饿引起的进食的甘丙肽或NPY推注引起的进食,在厌食大鼠下丘脑中发现NPYmRNA水平明显增加

  • 标签: 厌食恶病质 性厌食 恶病质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防风多糖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空白组(A)、模型组(B)、防风多糖低剂量组(C)、防风多糖高剂量组(D),除A组外其余3组建立大鼠AR模型。每组于致敏第15d后开始给药,C、D组分别灌胃300、600mg/kg防风多糖治疗,A、B组灌胃等量0.9%生理盐水,连续14d,处死,采样待检。ELISA检测血清IgE、IL-4、INF-γ及鼻腔灌洗液IgE、IL-4、HA含量。结果C、D组较B组显著降低血清及鼻腔灌洗液IgE、IL-4含量、显著升高血清IFN-γ含量,降低鼻腔灌洗液HA含量(P<0.05);D组较C组可显著改善血清及鼻腔灌洗液各指标含量(P<0.01)。结论防风多糖可调节AR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对AR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防风多糖 免疫因子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恶性肿瘤患者 CIK细胞因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 年 5月— 2019年 8月,将 84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42 例(常规护理);观察 42 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对 CIK细胞因子治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接受 CIK细胞因子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其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了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恶性肿瘤 CIK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肝叶切除患者的肝功能、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肝叶切除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定,时间为10min,剂量为1μg/kg·h,随后以0.5μg/kg·h持续注射;给对照组患者用0.9%的NaCl溶液等量注射。观察这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肝功能指标及血浆细胞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T0期,ALT和AST无显著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均显著升高,但对照组升高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试验初期,TNF-α和IL-10无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均显著升高,但对照组升高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肝功能损伤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利于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肝功能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急诊腹膜透析的方法对炎症细胞因子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自 2017年 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 104例设为研究对象 ,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进行治疗后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急诊腹膜透析,能够使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降低,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腹膜透析 急性重症胰腺炎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Th22和Th17细胞可能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白癜风患者60例(按不同分期划分,活动期白癜风患者30例,静止期白癜风患者30例;按不同分型划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29例,节段型白癜风患者31例),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正常人30例为对照。取外周静脉血,免疫荧光PCR法检测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22和IL-17表达含量。将所检测结果与白癜风患者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白癜风患者实验组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以及IL-22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活动期白癜风患者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2)寻常性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22mRNA和IL-17mRNA以及IL-22和IL-1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节段型患者。(3)在白癜风患者组中,外周血IL-22mRNA和IL-17mRNA表达水平以及IL-22和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53,P=0.000)。结论Th22和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白癜风 分期分型 TH22细胞 TH17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和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我院在 2019年 1月到 10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 4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的相关职工和周边地区的健康志愿者 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针对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对比。结果:两个组别之间的血浆促炎因子对比来看,观察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 IL-α等浓度,要比对照做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 (P< 0.05)。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 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针对观察组血浆促炎因子与 PANSS各维度评分相关分析而言,有针对性的控制好氯丙嗪当量、年龄、性别、病程作协变量等相关内容之后,促炎因子与 PANSS等相关维度的评分,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其相关性不够显著,没有相对应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所呈现出的 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与相应的临床症状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 标签: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 临床症状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