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兴起,有学者认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用户在创造注意力的同时,还在创造沟通力,沟通力是注意力模式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沟通力也是研究注意力模式的方法之一。并将这个日益由互联网技术统治的时代称为沟通力时代。本文以虚拟社区宝宝树为例,研究了该社区的沟通力情况,以及沟通带来的注意力在生产、加工、分配、交换和消费模式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认为,在沟通力时代的虚拟社区中,注意力生产呈现差异化趋势,这体现在人们对产品需求随年龄、地区等因素呈现差异。注意力加工细化和个性化,人们倾向传播和关注个性信息,以获得别人的关注。注意力主要分配在日常渠道论坛中,游戏渠道是注意力停留时间最长的渠道。注意力在交换过程中日益呈现出用户一沟通一商家的反流通方向,即用户在沟通中提出需求,商家再进行满足的生产营销过程。

  • 标签: 沟通力 注意力 虚拟社区
  • 简介:在资本与传媒融合的大背景下,财经类媒体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经济新闻对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和人们经济活动参与度的频繁化,使得对经济类信息的需求格外凸显,专业财经媒体因此而生.

  • 标签: 《七日财富》 财经专刊 地方期刊 区域经济 品牌建设
  • 简介:2014年7月,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2014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大奖在马来西亚揭晓。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中心采集制作的广播纪录节目《中国有个“欧元村”》,荣获AIBD年度最佳广播节目奖。

  • 标签: 广播电视节目 中国故事 欧元 国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侧记
  • 简介: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功能出现了新的变迁和位移,新闻叙事从范式、内容、空间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与发展,本文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内容为例,通过分析微传播中的新闻叙事特点,探究与总结这些变化

  • 标签: 微传播 移动互联 新闻叙事 新闻可视化
  • 简介: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欧美国家报业受其影响进入"寒冬":读者流失、经营困难、裁员、停刊、兼并……受到重创的传统报业开始正视新媒体带来的变革,数字化转型成为共识。中国报业虽不至于陷入危机之中,转型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或许是看到了欧美报业的危机,中国报业的转型意识觉醒较早,从网络化到数字化再到全媒体,在不断探索中曲折前进。本文结合国内杭州19楼网站案例,从内容、渠道、盈利模式三方面探讨报业转型中的问题和出路。

  • 标签: 报业转型 19楼 内容 渠道 盈利模式
  • 简介:2006年.滨海新区被确认为中国第二个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区,天津被明确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机遇。之后的5年内.天津城市建设投资达到7000亿元,全世界数以万亿的资金将进入天津市场。2008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开放措施。

  • 标签: 天津滨海新区 城市建设投资 天津市场 形象营销 综合配套改革 北方经济中心
  • 简介:经济寒冬对处在转型期的县市区域报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也是其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成长烦恼”。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陷入了“寒冬”,正日趋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尽管传媒界以乐观的论调认定金融危机尚未真正影响新媒体,但金融危机对报媒的冲击已露出“冰山一角”。

  • 标签: 金融危机 市区 责任 报纸 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
  • 简介:在新媒体迅速发展、新闻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平面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地市党报由于受区域行政划分等因素的影响,所面对的生存发展压力与挑战更多。面对这一情况,地市党报应开门办报,着力整合报道资源,加强与区域媒体的合作,开展跨区域联合采访活动,努力突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 标签: 整合资源 跨区域联合采访
  • 简介:东莞日报社成立于1986年,现为正处级、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归口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管理。2006年,东莞日报社实行文化体制改革,以"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财政监管"为运行模式。2010年6月1日,东莞日报社以《东莞日报》为龙头,组建集新闻宣传、信息传播、多元拓展、实业经营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报业传媒集团。

  • 标签: 传媒集团 日报社 东莞 三十周年 区域性 企业化管理
  • 简介: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灵魂,是节目的定位和风格的集中体现。主持人的风格是否鲜明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成败和传播效果,少儿节目主持人因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对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又有着特殊的要求。梳理安徽电视台少儿节目20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到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经历了原生—模仿—提升—多元四个阶段。

  • 标签: 少儿节目 主持人 主持风格
  • 简介:摘要:社交是人类的天性,不同的时代人类有着不同的社交,当今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 社交已经不再单纯是人与人认识的手段,它更多成为一种目的。尤其是新型匿名社交的出现,凭借其高度的隐秘性与门槛低的特性,使社交的意义有了新的变化。而大学生处于社交的过渡期,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社交欲望,另一方面又缺乏成熟的社交观。因此,本论文以大学生作为目标群体,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宏观到微观,先样本后总体,探索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和社交行为的变化,并期望在变化中找到不变,对大学生社交有一些启发与指导。

  • 标签: 大学生 社交的变化 新型匿名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