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补充硒酵母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讨论硒酵母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从而判断硒酵母是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效,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降糖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加用硒酵母(西维尔100微克日2次口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留取晨尿标本,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计算比值(UMALB),同时测体重指数、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记录。结果:较对照组比,实验组补充硒酵母3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减少,6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为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1个月,3个月,6个月相比较体重指数、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补充硒酵母后能够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标签: 硒酵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有机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年4月~2022年4月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9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分别归为乙肝组、体检组,均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的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的差异及乙肝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乙肝组血清IgG、IgM、IgA水平均高于体检组(P<0.05);乙肝组中,重度患者血清IgG、IgM、IgA水平均高于中度、轻度患者(P<0.05),中度患者血清IgG、IgM、IgA水平均高于轻度患者(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川崎病(KD)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疗效。方法:列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KD患儿100例,遵循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为常例组及研究组,组均50例。常例组患儿接受常规阿司匹林口服给药;研究组患儿在常例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疗效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常例组患儿的疗效优良率(80.00%),比对数据具备差异性统计区别(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KD效果显著,降低合并症发生风险,用药安全,推荐使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和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儿科呼吸系统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在本院接收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中抽选10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组,依据咽拭子细菌培养检查侧结果以及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病毒感染组占52例,细菌感染组占48例,样本抽选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另抽选同期本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和血常规检查,对上述观察对象的hs-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hs-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的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细P<0.05。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诊治中应用hs-CRP测定和血常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疾病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儿科 呼吸系统感染 血常规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2月-2021年02月到本院治疗肝衰竭患者共80例纳入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受检者80例,对全部受检者实施血清指标检验,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TBiL指标、ALB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方式诊断肝衰竭,价值较高,可运用于临床中作为首选观察诊断指标。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肝衰竭 诊断 TBiL指标 ALB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B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A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行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结果:IgG、IgA、IgM水平比较B组高于A组,且B组患者中,晚期高于中期高于早期患者(P<0.05)。结论:在肝衰竭患者检验中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强化乳清蛋白粉营养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的62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给予均衡饮食方案的基础上强化补充乳清蛋白粉,观察组给予常规均衡饮食;比较2组干预前后营养相关指标及干预前后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营养评定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血清总蛋白(60.2±5.1,P<0.01)g/L、血清白蛋白(34.8±5.7,P=0.003)g/L、体重(61.9±9.1,P=0.041)g/L、小腿围(29.2±2.8,P=0.0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干预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NRS2002评分明显减少(P<0.01),有营养风险人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GA评定、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指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康复患者充足的膳食能量及蛋白质采用均衡饮食强化乳清蛋白粉及天然食物均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标签: [] 脑卒中康复患者,乳清蛋白,营养康复,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子诊断技术结合传统分离方法在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7月-2021年08月本院收集的600例患者的600份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分离法联合荧光PCR法对致泻性大肠杆菌(DEC)进行检测,分析其检出率及季节分布特点。结果:联合检测结果显示,DEC的检出率为19.17%,其他各种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8.17%,其次为EAEC,检出率为6.83%,EIEC检出率为2.50%,ETEC检出率为1.33%,无EHEC;6月份对DEC的检出率最高,7月次之;EP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均是6月。结论:DEC联合应用传统分离法与荧光PCR法检测的准确率较高,DEC主要的病原菌是EPEC与EAEC。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传统分离方法 荧光PCR法 致泻性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将钝性分离与扩皮刀送鞘技术联合应用至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且进行中长导管置管的患者中,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行中长导管植入的70例凝血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给予对比组患者应用扩皮刀送鞘技术,实验组给予患者应用钝性分离送鞘技术,对比两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老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钝性分离送鞘置入中长导管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发生率,提升一次性送鞘的成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钝性分类 凝血功能障碍 老年 中长导管置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按照病情程度分为两组,轻度组60例,重度组60例,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的IgA、IgM及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12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效93例,无效37例;无效组PTA明显低于有效组,TBIL、IgA、IgG及IgM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对患者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肾损伤患者诊断中尿糖与尿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社区2014年2月~2015年5月的早期肾损伤患者73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来社区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尿糖和尿蛋白检测,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对比两组尿糖、尿蛋白检测阳性率。结果经检测可知,实验组患者的尿糖及尿蛋白水平、尿糖及尿蛋白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早期肾损伤患者时,通过检测尿糖与尿蛋白,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促使患者尽早的接受治疗。

  • 标签: 尿糖 尿蛋白 早期肾损伤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6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护理方法与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个体化低蛋白饮食护理。结果:2组护理前上臂围、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臂围、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BUN、Scr均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BUN、Sc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个体化低蛋白饮食护理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和病情状况。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低蛋白饮食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前者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后者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患儿的血清蛋红素水平,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白蛋白;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多发于一周内的新生儿,临床表现主要有患儿的皮肤、黏膜以及巩膜等出现黄染的现象 [1]。该病病死率十分高,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儿的神经系统将会受到极大的损伤,大脑的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2]。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探讨,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治疗,效果显著,现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 50例患儿中男 30例,女 20例,年龄在 3~ 40d;其中 20例阻塞性黄疸患儿, 18例溶血性黄疸患儿, 1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 2例其他类型患儿。观察组 50例患儿中男 35例,女 15例,年龄在 2~ 40d;其中 22例阻塞性黄疸患儿, 20例溶血性黄疸患儿, 6例感染性黄疸患儿, 2例其他类型患儿。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使用蓝光双面光疗箱进行照射治疗,其蓝光照射的波长是 425~ 475nm,灯管长度在 20~ 25cm之间,并且距床面在 38~ 42cm之间,必须按照要求规范严格操作;②每天三次,每次口服四分之一袋的茵栀黄颗粒,连续口服 5d进行治疗 [3]。   观察组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蓝光照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②在蓝光照射之后,将 1g/kg的白蛋白溶于 15~ 20ml 10%的葡萄糖溶液之中,每天一次进行静脉滴注,要注意对于滴数的控制,保持先慢后快;连续滴注 5d进行治疗 [4]。    1.3 临床指标   ①显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在经过治疗后明显得到改善或者完全恢复正常,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在经过治疗后得到一定改善,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也有一定的下降;无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或者痊愈之后复发,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②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轻微腹泻、轻微发热以及皮疹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组 50例患儿中显效 33例( 66%),有效 15例( 30%),无效 2例( 4%),治疗总有效率为 96%;对照组 50例患儿中显效 15例( 30%),有效 25例( 50%),无效 10例( 20%),治疗总有效率为 8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请见下表。   ②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 5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 2例( 4%),其中出现 1例轻微腹泻患儿, 1例轻微发热患儿;对照组 5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发生出现不良反应 11例( 22%),其中出现 3例轻微腹泻患儿, 3例轻微发热患儿, 5例皮疹患儿。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 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