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镜器械细节化管理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的有效机制。方法:抽取2021.05-2022.05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均分组别,参比组(常规护理,n=64),分析组(镜细节化管理,n=64)。比较两组配合满意度、手术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配合医生满意评分更高、镜手术时间用时更短,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分析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参比组低,假设校验表意义(χ =4.129,P=0.042)。结论:将镜器械细节化管理措施应用在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中来,一方面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升配合医生满意度,另一方面还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腔镜器械 细节化管理 配合满意度 标准化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肩关节内药物联合注射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原发性冻结肩病人,时间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总计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0例。参照组应用肩关节松解术治疗。试验组结合肩关节内药物联合注射治疗模式。评析2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肩关节外展活动度高于参照组,疼痛评分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肩关节内药物联合注射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其疼痛感。

  • 标签: 原发性冻结肩 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 玻璃酸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需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648例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不适等阴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类型阴道炎的临床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48例患者中,AV14.7%、BV61.5、VVC36.7%、TV7.8%。有45例混合感染AV患者,其中AV、BV合并44.3%,AV、VVC29.8%、AV、TV合并25.8%。单纯性AV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分泌物质地、颜色变化。结论AV常产生混合感染,主要表现为按试验阴性、清洁度较高、性交痛、外阴阴道不适感、阴道分泌物常是黄绿稀薄性。AV混合感染特异性临床特征不明显,故应通过检测多种阴道炎排除合并感染,增强AV诊疗的有效性。

  • 标签: 需氧菌阴道炎 混合型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通过 NIRS测试可以获得各种条件下供给和消耗以及恢复过程中动力学生理信息,利用肌含量的相对变化值作为评定有氧代谢水平的指标,深入研究运动时肌肉氧化代谢的潜在机制,组织含量作为机能评定参数在运动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NIRS 肌氧含量 骨骼肌 氧化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 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疗方法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 2019年 3月 -2019年 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80例 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 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研究组则采用经鼻高流量疗方式,对比治疗效果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要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为 55%,对照组为 47.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从治疗结果上看,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 12.5%,对照组的为 17.5%,研究组要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和无创正压通气相比,在 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插管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在治疗上是安全的有效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经鼻高流量氧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时应用不同供方式的经验,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水平。方法将200名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4组,抬下颌法组、口咽通气管组、鼻咽通气管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并采用相应的呼吸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处理前、处理后5分钟血饱和度变化情况以及失呼吸频率变化情况,统计每项措施的有效率,并分析其操作失败原因。结果经抬下颌法或口咽、鼻咽通气管处理,患者血饱和度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采用鼻咽通气管的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0%,而口咽通气管只有70%,抬下颌法62%。结论相对于其他呼吸干预的通气方法,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呼吸抑制的院前急救中,使用鼻咽通气管是较为有效、合理的选择。

  • 标签: 通气管 酒精中毒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治疗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2014年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脑外伤患者的临床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26例)临床选择常规治疗的方法;C1组(观察组29例)临床选择常规治疗+高压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脑外伤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在相关评分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脑外伤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脑外伤患者(P<0.05);在NCSE评分总分等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脑外伤患者(P<0.05)。结论针对脑外伤患者,临床选择高压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致残率有效降低,避免患者出现疾病后遗症的情况。

  • 标签: 高压氧 脑外伤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脉搏血饱和度监测在患儿突发抽搐中的应用。方法报告136例患儿突发性抽搐在脉搏血饱和度监测下的抢救护理配合。结果136例中血饱和度80%以下11例,血饱和度80-90%46例,血饱和度91-95%以上79例,临床中发现血饱和度80%以下的需拍背吸痰、复苏囊加压给,部分需放置开口器和口咽通气管;80-90%呼吸道分泌物偏多,需拍背排痰,必要时需电动吸痰,部分需放置开口器。经过处理,血饱和度恢复正常。经过及时抢救处理,136例患儿有6例拒绝住院,其他患儿住院后痊愈出院。结论脉搏血饱和度监测能方便、迅速、准确地显示结果,进行连续的无创监测,在临床中通过结果及时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处理,使患儿的生命得到及时的救治。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患儿 突发抽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高压联合零缺陷护理应用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取本院收治的100脑出血患者为参考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种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高压、零缺陷护理等,对两组数据进行记录,便于后续展开分析和研讨。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半年等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存在意义(P

  • 标签: 高压氧 零缺陷护理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压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7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9年01月-2020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高压治疗,两组均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高压治疗和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临床疗效,促使患儿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高压氧 小儿病毒性脑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压治疗在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颅脑外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创伤类型,其导致的昏迷状态往往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压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通过提高血液中的含量,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在高压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合理的护理不仅能够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究高压对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的康复作用及护理体会,对于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压治疗在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护理体会,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期推动颅脑外伤康复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高压氧 颅脑外伤 康复作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疗护理后的效果,以提高疗在COPD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质量。方法:本项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期间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共纳入60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接受标准疗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呼吸功能(用FEV1和FVC测量)、生活质量(使用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以及合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后的FEV1和FVC值均有显著提高,平均提高率分别为15%和18%。此外,观察组的CA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平均下降了10点,表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合指标也显示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在治疗后显著增高。结论:针对性的疗护理方案对于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血氧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建议在COPD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加强疗护理的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护理,呼吸功能,生活质量,氧合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5月到 2018年 2月的 70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治疗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早期体位护理组开展早期体位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度;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后住院时间、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护理前后收缩压、呼吸和心率;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失眠发生率。结果:早期体位护理组满意度、收缩压、呼吸和心率、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后住院时间、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失眠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治疗心脏疾病患者实施早期体位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早期体位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