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八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例乳腺管状小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CK34βE12、p53等的表达方式予以检测。结果乳腺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结节呈现不规则形态,边缘有较多毛刺存在;镜下小管状是由均匀一致的小细胞交织排列形成,在导管周围侵润纤维性小叶间质呈现环靶状排列,周边伴有低、中级别上皮肿瘤,与细胞形态比较相似,主要有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其中7例患者存在ER表达,8例患者存在PR表达,所有患者均不表达HER2、p53,条索状结构、管状结构其中7例患者存在E-cadherin表达,5例患者存在CK34βE12表达,8例患者存在CK8表达;8例患者中,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有2例,术后28-75个月随访,7例患者身体明显好转,术后60个月,1例患者对侧乳腺出现新生肿瘤。结论乳腺管状小叶癌属于侵润性乳腺癌,其病理特征兼具小叶癌与小管癌,比较少见,而免疫组织化学均能一致表达出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等,以便及时、准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做出病理诊断。

  • 标签: 乳腺管状小叶癌 侵润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在HIV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分析假阳性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HIV检测的16263例患者,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16263例HIV检测的患者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筛查出阳性标本54例,阳性检出率为0.33%;之后,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确定有阳性标本37例(阳性检出率为0.23%),8例为阴性和9例为不确定。结论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的假阳性率较高,需要结合多种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 免疫分析法 HIV检测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应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纤维化四项指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对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中的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慢性重肝患者40例,乙型肝炎硬化患者40例,正常对照50例。将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纤维硬化中的四项指标在乙型肝炎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肝、乙型肝炎肝硬化测定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是一种较为良好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发光检测性激素六项对诊断妇科疾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接诊的妇科疾病患者10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化学发光检测性激素六项,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出比较。结果功能性子宫出血组的E2水平为(172.17±146.25)pg/ml,比健康组的(63.18±47.54)pg/ml高,P<0.05。多囊卵巢综合征组的TEST水平为(0.89±0.54)nmol/L、LH水平为(10.21±8.76)U/L,比健康组的(0.43±0.38)nmol/L以及(6.69±5.63)U/L高,P<0.05。子宫肌瘤组的PROG水平为(0.54±0.43)nmol/L、LH水平为(13.58±8.21)U/L、FSH水平为(19.31±12.26)U/L,比健康组的(0.42±0.36)nmol/L、(6.69±5.63)U/L、(9.16±5.72)U/L高,P<0.05。结论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工作中,采取化学发光法对性激素六项进行检测,可为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化学发光 性激素 妇科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艾滋病抗体情况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价值。方法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HIV抗原抗体筛查的人员,包括有创性诊疗操作前、输血前、孕产妇、门诊、体检等自愿筛查的288名艾滋病高危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结果CLIA检测阳性率为95.83%,ELISA检测阳性率为89.93%,两组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LI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但两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中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检测。

  • 标签: 化学分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医用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三门课程,三门课程教学的优化是实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做好三门课程教学的需要,应围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从增加学时、改革教材的角度或现有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三门课程教学进行优化,以期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促进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 标签: 生物化学 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尿中WBC、RBC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155份尿液分别用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查法进行WBC、RBC检测。结果仪器干化学法,显微镜手工法,白细胞、为39和32;红细胞的阳性例分别41和33,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WBC、RBC检测结果总趋势基本一致。检测RBC、WBC时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以防止误诊和漏诊。

  • 标签: 尿干化学法 显微镜检查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进口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标本后同时用西门子和雅培全自动磁微粒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对HBV血清学标志物行平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门子和雅培两种分析系统平行检测HBV血清学各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进一步的配对四格表资料卡方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分析系统具备较为一致的检测效率(P均>0.05)。结论西门子和雅培磁微粒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具备良好的一致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物 化学发光分析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三种检测方法应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泌尿或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300份尿液,采用三种方法检测,分析红细胞、白细胞以及管型检测情况。结果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对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检出率、尿沉渣法对尿液中管型的检出率均比传统镜检的检出率高,P<0.05。结论仪器检测不能完全取替镜检,三种方法联合应用,检验结果才能更加准确可靠。

  • 标签: 尿液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传统镜检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与药效学剂量的关系,为中药超微饮片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小柴胡汤的超微饮片及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观察其溶出度,并且对其溶出量、药剂学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材经超微粉碎后化学成分保持了原药材药效学物质,有效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溶出量均增加,并且超微饮片比传统饮片的药效学剂量要小,治疗效果明显。结论中药超微饮片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中药超微饮片 传统饮片 药效学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分析测定白细胞与红细胞的符合度。方法对1500份门诊尿液在实验室常规条件下分别进行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分析测定白细胞与红细胞,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分析测定白细胞与红细胞,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分析测定白细胞与红细胞有一定差异,在保证镜检的前提下,尿干化学法作为一种筛选试验。

  • 标签: 白细胞 红细胞 尿干化学 尿沉渣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亚硝酸盐试验(NIT)对尿路感染(UTI)的诊断价值,评估对临床治疗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4年1月2日-2015年5月1日住院或门诊的患者送检中段尿标本297例,做尿定量培养和亚硝酸盐试验。结果297例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有79例,其中37例标本亚硝酸盐试验结果为阳性。亚硝酸盐试验结果阳性41例,其中有4例标本尿培养为阴性。NIT阳性诊断为UTI的检出率和白细胞尿诊断为UTI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23,P>0.05)。结论NIT试验对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不是很大,但作为临床尿路感染筛选性试验却有一定的价值,给临床医生对感染的菌种可快速鉴别并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亚硝酸盐 尿白细胞 尿路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医药学生对药物化学这门学科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我们观察问题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药学专业2个班级,总人数为126例。第1年药物化学以导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第2年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基础,教师引导、辅助的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满意度进行评测,同时对两种不同模式教学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改良教育模式后学生知识增长、学习兴趣、促进人际关系、增强实践能力方面,均优于改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满意度改良前为57.9%,明显低于改良教育模式后81.0%,改良后教学方式学生满意度高,P<0.05。结论在药物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进行教学时,采用问题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学生满意度高。

  • 标签: 教学模式 满意度 药物化学 应用 问题式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进行结果比较,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优势与利用发展前景。方法通过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清甲胎蛋白进行测定,对比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结果两种方法呈正相关,都有很好的重复性。但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胎蛋白的灵敏度较高,为1.5ng/ml,且CV值明显小于酶联免疫吸附法,而在检测范围上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也要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结论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较好、稳定性很强等诸多优点,是现今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较好的方法,这些优点使其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血清甲胎蛋白 临床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果的对比,对其产生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进行探讨。方法收集门诊患者新鲜随机尿液600例,分别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的WBC、RBC。结果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检测尿液WBC、RBC的参照标准。在检测WBC时化学分析仪检测较显微镜检测检出率低,沉渣分析仪检测和显微镜检测效果较为一致,在检测RBC时显微镜法比沉渣仪分析法对红细胞的检测率较高,总的来说,对于红细胞的检测显微镜检测比两种仪器检测检出率均高。结论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中的WBC、RBC快速简便,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高,只能最为过筛实验,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必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检验质量避免误诊漏诊,从而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 标签: 干化学分析仪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
  • 简介:摘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中,是病理诊断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辅助手段。早期免疫组化多采用手工操作,大量涉及手工染色的步骤,增加了系统误差的可能性,随着IHC临床应用和需求的增长,IHC实验标准化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 标签: 免疫组化 全自动 手工操作
  • 简介:摘要罗氏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它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样品用量少,节省试剂,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小故障,需要自行尽快排除,以至于不影响日常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182例肝病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三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及AFP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并比较联合检测对肝硬化临床价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重症肝炎组肝纤维化四项及TBA、AFP指标均明显高于在正常对照组(P<0.05~0.01);并随疾病加重,水平增高;重型肝炎患者HA与PTA、ALB、TBIL有较好的相关性(r=-0372、-0.395、0.344,P均<0.05);在两个指标的组合中以HA+PⅢNP的诊断价值最高,在三个指标的组合中以HA+PⅢNP+CIV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A、PⅢP、LN和AFP水平对肝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肝纤维化指标 甲胎蛋白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手工丽春红S法检测尿蛋白的性能验证方案和实验方法。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3-5,结合工作实际,设计验证方案。对手工丽春红S法检测尿蛋白的精密度、准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等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并将实验结果与美国强生Vitros350干式生化分析仪所检测尿蛋白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尿蛋白含量在0.2g/L、4.0g/L时,手工丽春红S法测得日间不精密度分别为6.4%和1.05%;10个标准浓度检测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6.4%;检测低限为0.2g/L;生物检测线在0.2~4.0g/L,功能灵敏度为0.5g/L,分析测量范围为0.2~4.0g/L。厂商提供的美国强生Vitros350干式生化分析仪日间不精密度CV<2.4%;检测低限为0.012g/L;分析测量范围0.017~0.024g/L。结论建立了临床手工丽春红S法检测尿蛋白的分析性能验证方案和实验方法。本研究对规范医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认可,提高实验室手工法检测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性能验证尿总蛋白丽春红比色法干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干化学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的以及尿蛋白磺基水杨酸法的方法差异。方法200例患者的标本应用尿干化学检测,200例患者中全部标本应用显微镜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对比显示,采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干化学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两者结合是尿常规检测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尿液 干化学法 显微镜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