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甘油三酯(TG)结果不良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方法通过排查试剂、仪器的因素,我们发现为反应杯污染引起结果不良。结果通过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从而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检验结果符合临床要求。结论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需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定期维护和保养,从而解决由于仪器问题导致结果异常

  • 标签: 甘油三酯 结果异常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经非测量考察方法观测,发现该例标本左右闭孔动脉分别于髂总静脉起起于髂外动脉与股动脉交界处与腹壁下动脉的起点共干,呈“Y”型分支。左右闭孔动脉分别于髂外静脉起点前面向后上行,经耻骨梳上后入盆,进入闭孔组织。

  • 标签: 闭孔动脉变异 髋关节坏死
  • 简介:摘要对外周血细胞分析异常结果正确分析,对提高外周血液分析的准确性及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中如何对异常检验结果正确分析,以及显微镜下检查在疾病诊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异常检验结果 分析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依照1999年WHO关于IGT的诊断标准,选取本中心辖区内IGT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一系列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糖尿病(DM)发生率为2.4%,而对照组的DM发生率为20%,两组转归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IGT患者糖、脂代谢,从而降低此类人群DM的发病率。

  • 标签: 糖耐量异常 社区干预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横县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旨在为预防接种疫苗降低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横县各医院开通AEFI监测系统以来共接种一、二类疫苗103238例中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反应出现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中AEFI监测包含一类、二类疫苗27种,103238例接种中出现133例不良反应,其中一类疫苗128例,二类疫苗5例,占总接种率的0.13%,其中注射后30分钟出现异常反应20例,注射后24小时内出现异常反应35例,注射后5天内出现异常反应22例,卡介苗、麻疹、无细胞白百破、流脑A群疫苗、百白破疫苗、23价肺炎疫苗异常反应率较高,免疫接种的异常反应为轻微发热、头晕、恶心、过敏性皮疹、无菌性脓肿,经对症处理后无后遗、无死亡病例。结论AEFI监测系统能全面准确监测疫苗异常反应情况并及时接受治疗。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为四肢长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长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4.9±14.6)°,(40.5±9.9)分,(39.5±12.6)分;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50.9±19.5)°,(79.0±12.2)分,(81.1±15.5)分,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大,肌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不连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骨皮质剥脱术 联合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 四肢长骨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择标准外伤大瓣与常规瓣开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4月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标准外伤大瓣减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预后效果、颅内压变化与并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颅内压均有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发生率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瓣开颅术相比,标准外伤大瓣减压术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四肢长骨骨干骨折手术后发生不连现象的原因和使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移植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长骨骨干骨折手术后发生不连症状的40名患者,对其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合移植进行治疗。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均对40名研究对象进行8至24个月的随访,其骨折现象都获得愈合,愈合的时间总体在9-15个月之间,40名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1.3至2年能够取出钢板,无再次发生骨折现象。结论利用锁定加压钢板配合移植手术是有效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术后不连症状的方法。

  • 标签: 骨干骨折 四肢长骨 骨不连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高位截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10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钢板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采取胫骨高位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VAS评分、治疗效果以及并发情况。结果在膝关节VAS评分上,两组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优良率94.55%(52/50)高于对照组82.0%(41/50),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上,观察组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4.0%,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治疗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膝关节功能,还可减少相关并发,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胫骨高位截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孔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孔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并发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22例血肿被清除,清除率88.0%;部分清除3例,清除率为12.0%,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发生率为8.0%(2/25),分别为脑脊液漏1例和癫痫发作,无张力性气颅发生和精神障碍出现;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9±3.1)d;对照组19例血肿被清除,清除率76.0%,血肿部分清除5例,清除率为20.0%,有1例出现死亡;术后并发发生率为28.0%(7/25),其中脑脊液漏2例,癫痫发作3例,精神障碍1例,张力性气颅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1±3.9)d。以上数据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孔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显著,血肿清除率高,损伤小且并发少,可作为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单骨孔技术 双骨孔技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分别对胫骨远近干骺端进行截延长成作用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2008年3月~2011年6月治疗的44例患者中24例经胫骨近干骺端截延长,20例患者经胫骨远干骺端截延长,术后第7日开始延长外固定架,术后分别于不同时段拍摄X光片观察延长区成情况,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在X线片上观察胫骨近干骺端截延长较远干骺端截延长早期有更为明显的成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牵张间隙新生骨密度影像也由低向高增加,两组差异性逐渐减小。结论环形外固定架胫骨近干骺端截延长有利于早期活跃性成作用。

  • 标签: 环形外固定架 胫骨延长 干骺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窗开颅手术和大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的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23例)采用大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23例)采用小窗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手术 大骨瓣开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小窗开颅术与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7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瓣开颅术治疗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小窗开颅术治疗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P<0.05);并发的发生率为17.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24%。结论小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骨瓣开颅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楔形截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楔形截+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分别于拔出引流管或皮片当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拍膝关节正侧位片,必要时拍摄膝关节应力正侧位片及下肢全长片,动态系统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复位后关节面再塌陷及下肢力线情况。术后6月根据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kneescoreHSS)膝关节评定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术后5-24个月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植融合率为98%,无排斥反应,术后患者分别于拔出引流管或皮片当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月无胫骨平台骨折再塌陷现象,下肢力线良好。术后6个月根据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28,中5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楔形截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微创,并能同时处理合并多种关节内多发损伤,重建关节面光整的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胫骨平台 关节镜 微创手术 人工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总结外科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A组与B组,两组患者均50例,A组患者采用基础康复护理模式,B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经两种不同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B组患者达到满意程度以上的人数较A组患者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术后6h、24h、48h的疼痛评分均较A组患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两种不同康复护理模式后,行综合护理模式护理后的患者,康复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外科康复护理方面推广。

  • 标签: 骨外科 术后康复 基础护理模式 综合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显像对肺癌患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肺癌患者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显像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例肺癌患者中无骨转移者72例(43.9%);骨转移患者92例(56.1%),其中,腺癌骨转移者59例(35.9%),鳞癌骨转移者26例(15.9%),其他骨转移者7例(4.3%)。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中轴为主。结论全身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发现早,准确率高,安全有效,应作为肺癌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肺癌 全身骨显像 骨转移
  • 简介:摘要对14例开放性跟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得到16~24个月的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在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一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存在较大的风险,但采用克氏针、螺钉等进行有限内固定并不会引起过多合并,尤其对于功能要求不高患者,可尝试一期进行清创复位有限内固定。

  • 标签: 跟骨 骨折 开放性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结合个体差异,采取多层次、分阶段,从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健康教育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结果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功的减少和预防并发的发生,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缩短了住院日,节约了住院费用,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结论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更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了语言的沟通能力,更受到病人及家属的肯定和配合。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护士和患者均受益。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外科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一2011年12月收治的1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行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组随访76例,手术组随访64例,疗效满意,无一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功能要求及医院的医疗条件来选择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