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一岩藻糖苷酶(AFU)、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聚体(D-Dimer,D-D)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分析120例原发性肝癌、80例肝良性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FP、AFU、Hcy和DD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Hcy和DD水平明显高于肝良性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统计学意义;AFP、AFU、Hcy和DD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与单项检测比较均有所提高。结论联合检测AFP、AFU、Hcy和D-D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AFP AFU Hcy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黄散联合四妙加味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黄散联合四妙加味汤治疗,对照组行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沉、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值,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散联合四妙加味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黄散 四妙加味汤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酸铵联合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BC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UDC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甘草酸铵。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肝生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这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甘草酸铵联合UDCA治疗PBC,可有效改善生化指标,提高免疫调节水平,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甘草酸二铵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双胍治疗,经治疗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红蛋白下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对照组降幅更大,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甲双胍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强,降糖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甲双胍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西格列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发生了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各项指标,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西格列汀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合陈汤加味治疗老年肺炎疗效及对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4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合陈汤口服进行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降钙素原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改善更加明显。结论这说明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合陈汤口服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参苓白术散 二陈汤 老年肺炎 钙素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程度慢性肝病患者的凝血参数,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作为肝细胞损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0名健康体检者和70例临床确诊的肝脏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血清学诊断、影像学及病理活检将肝病患者分为三组慢性乙型肝炎组(n=30),肝硬化组(n=30)和肝癌组(n=10)。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s)。结果肝硬化、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时间延长(P<0.05),FIB含量降低(P<0.05)。肝硬化患者PLT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慢性肝病患者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高,阳性率分别为10.0%、83.3%和70.0%(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障碍,PT、APTT、FIB、PLTs和D-D可用于评估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D-D水平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严重紊乱的重要标志。

  • 标签: 慢性肝炎 肝硬化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拜糖平与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拜糖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FBG、PBG和HbALc的水平均明显下降,而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拜糖平与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拜糖平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戊酸雌醇配伍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取节育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选择组在绝经后取节育环治疗中的应用戊酸雌醇配伍利多卡因,对照组在绝经后取节育环治疗中的应用戊酸雌醇,比较研究对象有效率和患者疼痛阈值。结果选择组患者节育环取出总有效率、无痛或轻痛比例分别为100.0%、92.0%,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戊酸雌醇配伍利多卡因可提高绝经后取节育环成功率,减轻痛苦。

  • 标签: 戊酸雌二醇 伍利多卡因 绝经 节育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妇生理条件下凝血4项及D-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96例健康非妊娠育龄女性为对照组,另同期选取行孕期体检的96例临产妇为观察组,检测两组D-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分析所得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TT、APTT及PT均值相比于对照组,均低于后者(P<0.05);观察组D-dimer、FIB均值较之对照组,均高于后者(P<0.05)。结论临产妇血液相比于健康非妊娠育龄女性,乃为高凝态,对其实施D-dimer及凝血4项检测,对防治临产妇异常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均具有十分突出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临产妇 凝血4项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甲双胍肠溶胶囊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50)。实验组应用盐酸甲双胍肠溶胶囊,对照组应用盐酸甲双胍片剂。分析两组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比对照组的26.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盐酸甲双胍肠溶胶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施治,可有效降糖,促进病情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宜痹汤联合妙散加减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2015年8月-2018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选用宜痹汤联合妙散加减疗法,常规组以临床上常规的西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发生率3.5%,常规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4%,不良反应发生率4%,治疗组的有效率比常规组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讨论采用宜痹汤联合妙散加减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效果明确,其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宜痹汤 二妙散 加减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采用第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行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8年4月,于我院确诊的胰腺癌患者选取1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双源CT双能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处理后获得碘图图像、非线性融合图像、线性融合图像、单能谱120kev图像、单能谱100kev图像、单能谱80kev图像、单能谱60kev图像,对100kVp原始图像和以上图像的对比噪声比、肿瘤/胰腺实质强化灶以及胰腺实质肿瘤CT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组间对比噪声比值、肿瘤/胰腺实质强化灶、胰腺实质肿瘤CT差值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第代双源CT双能扫描胰腺癌能衍生多种序列,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 影像学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与维超声在孕中期胎儿体表及脊柱畸形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我院144例胎儿体表及脊柱畸形孕中期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行实时三维与维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维超声在胎儿体表及脊柱畸形中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实时三维超声及病理结果(P<0.05),而实时三维超声与病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时三维超声的检出率为95.14%,显著高于维超声的72.92%,两种方法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可有效提高孕中期胎儿体表及脊柱畸形的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 二维超声 体表畸形 脊柱畸形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患者为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数字随机法将1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双胍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甲双胍口服,同时给予沙格列汀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血糖指标下降更为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联合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对于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疗效明显,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服药期间低血糖的发生次数,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治疗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贞芪扶正颗粒辅助果糖磷酸钠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40例伴有心肌损害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果糖磷酸钠保护心肌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加用贞芪扶正颗粒联合保护心肌治疗。根据患儿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后均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中,贞芪扶正颗粒辅助果糖磷酸钠在心肌保护作用疗效更显著。

  • 标签: 贞芪扶正颗粒 果糖二磷酸钠 手足口病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聚体(D-Dimer)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血浆D-聚体的临床检测,并对比结果。结果急性心梗患者血浆D-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血浆D-聚体的实验指标,可为急性心梗患者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实验数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品管圈应用于安全护理管理中,比较两组护理期间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及手术室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为(92.31±2.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10±2.68)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 护理质量 安全护理管理 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血栓通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成银杏萜内酯组(n=25)与血栓通组(n=25),银杏萜内酯组采用银杏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运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且银杏萜内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血栓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萜内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血栓通组80%(P<0.05)。结论银杏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患者疗效更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血栓通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