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癌胃全切除手术和胃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部分切除为观察组,全部切除为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使用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胃全切除手术 胃部分切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部分拔甲术用于嵌甲型甲沟炎急诊治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选取我院嵌甲型甲沟炎患者4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式部分拔甲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多,术后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少,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给予嵌甲型甲沟炎患者改良式部分拔甲术治疗,能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加快恢复速度,减少疼痛感,值得借鉴。

  • 标签: 改良式部分拔甲术 嵌甲型甲沟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溃疡穿孔采用单纯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胃溃疡穿孔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单纯修补术)、对照组(胃大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2%、14.5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胃大部分切除术来说,单纯修补术用于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溃疡穿孔 单纯修补术 胃大部分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挂实线术与瘘管部分切开术联合治疗肛周脓肿并肛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肛周脓肿并肛瘘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瘘管部分切开术,研究组采用挂实线术联合瘘管部分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0d内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及对照组患(P<0.05)。结论挂实线术与瘘管部分切开术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促进肛门功能的恢复。在肛周脓肿并肛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挂实线术 瘘管部分切开术 肛周脓肿并肛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穿孔缝合手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急性胃穿孔患者84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成缝合组42例,利用单纯穿孔缝合手术实施治疗,切除组42例,选择胃大部分切除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缝合组总有效率为92.86%,切除组总有效率80.95%;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切除组;缝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切除组为16.67%;缝合组复发率为19.05%,切除组为2.38%。结论急性胃穿孔应用单纯穿孔缝合手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临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选择,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单纯穿孔缝合手术 胃大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6例肾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选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概率分别为(8±1.1)d、28%;对照组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概率分别为(11±2.3)d、61%。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概率比开放性手术小,同时,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伤口较小,能加快患者出院时间。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切除术 肾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动力髋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手术前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取本科室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髓内固定及髓外固定的患者失血量,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手术前后的变化,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45例,动力髋螺钉35例,结果两组骨折病人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组的失血量及红细胞沉降率、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DHS固定 PFNA固定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乳腺癌患者行乳房部分切除术,术后行即刻背阔肌肌皮瓣重建乳房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均对乳房进行部分切除,在术后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对乳房进行重建,对患者随访3个月,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31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30/31),术后随访患者重建乳房良好,患者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组织缺损,操作简单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部分切除术 背阔肌肌皮瓣 即刻乳房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胃全切除手术与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将于我院治疗的胃癌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切组与部分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部分切除组在并发症率方面明显低于全切组,在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全切组,在血清白蛋白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全切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手术与胃全切除手术相比能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预后更快,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胃癌 手术方式 胃部分切除手术 胃全切除手术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与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和40例确定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健康体检儿童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对比,并分析与血常规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异常(P<0.01);观察组儿童淋巴细胞中CD3+CD8+所占百分比与HB计数水平均呈正相关,CD3+CD4+/CD3+CD8+与HB,WBC,N计数水平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AA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细胞免疫系统异常,且与部分同期血常规检测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亚群 血常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L-2、IFN-γ、IL-6在HIV-1感染者的HAART治疗的0、3、6、12个月后体内含量变化的动态分析,探讨IL-2、IFN-γ、IL-6在HIV-1感染治疗者、HIV-1感染未治疗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同时探究IL-2、IFN-γ、IL-6含量与CD4+细胞数、CD8+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免疫印迹法确诊HIV-1感染者39份,正常健康人阴性对照50份;同时随访HIV-1感染者的HAART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组在HAART治疗后0、3、6、12个月后IL-2、IFN-γ、IL-6的含量;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T淋巴细胞数。结果HIV-1感染治疗者IL-2、IFN-γ明显上升,IL-6明显下降,CD4+细胞明显上升,HIV-1感染未治疗者IL-2、IFN-γ明显下降,IL-6明显上升,CD4+细胞明显下降;CD4+T/CD8+T细胞与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细胞因子在抗HIV病毒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可能参与了机体的免疫重建。

  • 标签: 艾滋病 白细胞介素2 IFN-&gamma 白细胞介素6 高效抗反转录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84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74例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和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8.89±19.39)min和(119.29±16.51)min、(31.09±5.58)min和(22.08±4.71)min、(7.73±1.35)d和(9.02±1.85)d,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06.8±73.02)ml和(129.19±88.43)ml、2.4%(2/84)和2.7%(2/74),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4%(2/84)和8.1%(6/74),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随访19~60月,没有患者出现复发或者转移,1年内的生存率为100%。结论对于小肾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比较短,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较短,肾蒂阻断的时间比较长,值得有条件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癌 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行全切术及部分切除成形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共计31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6±17.3)岁;病程22d~3.7年。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盘状半月板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改善,遂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31例患者中,有17例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组),14例行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2组)。随访6个月~24个月。术后1个月,Ikenchi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的手术优良率90.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伸直范围)均较其术前有显著的改善。结论临床经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

  • 标签: 关节镜 盘状半月板损伤 全切 部分切除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指标改变。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8例,对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男、女各49例)分成无慢性血管性并发症组(A组)、有慢性血管性并发症组(B组),同时设对照组。分别观测血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指标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浆PT、APTT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有慢性血管性并发症者降低更为显著(P<0.01);FIB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有慢性血管性并发症者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浆PT、APTT、FIB水平明显的异常,且以有慢性血管病变者更为显著。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