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的儿童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5患儿合并呼吸道感染率为65.0%,病原检出率为56.3%。对照组健康儿童合并呼吸道感染率为1.9%,病原检出率为5.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呼吸道感染有着非常大的相关性,呼吸道病毒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呼吸道感染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8.3%,观察组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8.3%,观察组为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降低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集束化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运用于呼吸危急重病人监护病房中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2018年收治的200例呼吸危急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10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镜下吸痰灌洗,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治愈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较对照组的91.00%明显更高(X2=4.714、P=0.030);研究组机械通气、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971、t=-26.328、t=-21.552),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对呼吸危急重病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吸痰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比较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在动脉血气结果中PaO2治疗前后和组间对比皆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急诊治疗,利用机械通气治疗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进行有效改善,哮喘发作得到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治疗 严重哮喘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是96%,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是80%,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度8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疏导在严重呼吸道烧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8月~11月在我院急性门诊处接收的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2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同时分析心理疏导在烧伤护理中的具体应用。结果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剩余患者都接受心理疏导,并且康复效果良好,均可出院。结论为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护理内容,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走出阴影,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还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呼吸道烧伤 严重 心理疏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30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通气护理,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俯卧位 通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分析2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配以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病情,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症特点,并根据疾病特点对防治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某医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病症特点,研究防治控制要点。结果通常情况下来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主要包括发热、鼻塞、咳嗽、流涕以及头痛和全身乏力等症状,通常是通过飞沫传染方式进行呼吸道传染,也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的方式进行传染,其病症多发于春季和冬季。结论针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来说,想要对其进行防治和控制,其主要途径就是防止病情不断传播,尽可能减少疾病传播的路径,可以采用隔离或消毒的方式,降低空气内病菌的含量,才能对病情传播进行控制。

  • 标签: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症特点 控制要点 预防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儿家长的治疗意愿,将患儿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儿经西医常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有19例对治疗结果满意,对照组患儿家长有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较常规西医治疗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 常规西医治疗 患儿家长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构成,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800例确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ELASA法检测其血清中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B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EB病毒(EBV)六种病毒早期抗体IgM。结果对800例患儿血清进行病毒IgM测定,阳性率46.50%,冬季、毛细支气管炎,29日龄~6月龄婴幼儿检出率最高,春季、上感、3岁以上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在六种病毒中,以RSV阳性率最高,占86.10%,其次递减为PIVI、V、ADV、EBV、CBV。结论通过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的检测,不仅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对临床表现无特异者,还可以通过此项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和预防,减少疾病传播和不良预后的发生。

  • 标签: 呼吸道感染/病毒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自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病患。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具有显著优越性,改善了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BiPAP 急性左心衰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目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M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72.00%,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治疗可有效提升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目标治疗 儿科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分为协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同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结果协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其中,肺不张及皮下气肿发生率,分别为2.56%及5.13%。患者满意度97.44%,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使患者、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与护理人员一同参与护理,实现协同护理,可有效降低有创呼吸机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有创呼吸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呼吸机相关肺炎具体指的是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之后48小时以及停用机械通气将人工气道拔除48小时之内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属于机械通气治疗中非常多见的一类并发症,出现几率在9%到70%之间,患者的死亡率在20%到71%之间,根据呼吸机相关肺炎出现的时间能够将其分为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以及晚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其中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指的是气管插管以及人工气道建立低于5天之内产生的患者,大概在呼吸机相关肺炎总患者数量中占据一半,因为插管期间定植于呼吸道中病原体,包括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导致,晚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指的是气管插管以及人工气道建立大于5天出现患者,肠道革兰阴性菌包括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以及肠杆菌科引起。开展有效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出现,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死亡率,降低住院时间以及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重症监护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的VAP发生率以及住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VAP发生率(22.9%)比较,研究组的(2.9%)较低;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显著降低了VAP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集束化护理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并结合治疗结果对其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内收治的所有该症状患者中随机选择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入院监护、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方法,对比前后治疗效果并分析。结果所有入组患者经24h救治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时如给予及时的救治能够在最大限度内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重症 支气管哮喘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呼吸衰竭患儿行重症监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ICU组和常规组,各44例。ICU组行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ICU组的护理满意度42例(95.45%)显著高于常规组34例(77.27%),ICU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1例(2.27%)显著低于常规组11例(25.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衰竭患儿行重症监护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儿家长的护理需求,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呼吸衰竭患儿 重症监护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度、特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的重度、特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47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探讨。结果该研究中,38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出院,8例死亡,治疗有效率83.05%;其中休克是造成重度、特重度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吸入性损伤、脓毒症及器官功能衰竭。结论临床治疗重度、特重度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致死因素主要包括休克、吸入性损伤、脓毒症及器官功能衰竭,治疗关键在于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及早采取烧伤治疗措施,实施早期创面治疗以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度 特重度烧伤 呼吸道烧伤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