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大部分患者可找到病因,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提高对其诊断。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需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技术穿刺并置管,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穿刺并置管。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术式后,观察组的下锁骨下静脉穿刺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B超引导 锁骨下静脉穿刺
  • 简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可改善血液动力学状况,减轻心脏前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消除疼痛。我院于1988年4月始至1993年12月用静脉点滴硝酸甘油治疗和缓解顽固性心绞痛31例,男28例,女3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4岁。对这些病例的护理体会如下。1治疗前的准备1.1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介绍用药目的、效果。由于输液速度慢、时间长,要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有思想准备、配合治疗。还要询问有无青光眼病

  • 标签: 静脉点滴 护理体会 硝酸甘油 心绞痛 输液速度 加冠
  • 简介:目的:探求累及黄斑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40眼累及黄斑的视网膜颞侧分枝静脉阻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6眼累及黄斑的视网膜颞侧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给予静脉点滴葛根素后行激光治疗:14眼患者未静脉点滴葛根素,眼底出血吸收缓慢,躲避出血区行激光治疗,随访6个月,前组20/26(76.9%),视力提高>2行,后组4/14(28.6%),视力提高>2行,经X2检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静点葛根素配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有利于视力提高。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氩激光 葛根素 药物疗法 激光疗法
  • 简介:目的分析可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本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人工静脉注射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微泵静脉注射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留置失败情况。结果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52±0.51)d,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3.59±0.50)d,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类留置失败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泵静脉注射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各类因素所导致的留置失败发生,是应用留置针的最佳输注与护理方法。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影响因素 微泵静脉注射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当前,我国医疗领域正在进行改革,不仅大大提升的医院的工作效率,缓解了医患关系,更让患者用药得到安全保障,其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临床医学的新举措。本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的意义概述,并分析如何做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筹备工作,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建立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筹备工作
  • 简介:目的:调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提出降低职业危害的措施。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记录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PIVAS所有药学人员2016年上半年职业危害的种类和次数,针对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采取防护措施,再记录2016年下半年职业危害的种类和次数,并与上半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发生职业危害次数分别为190次和71次,下半年出现的职业危害次数明显少于上半年。结论:加强医疗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药学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规范化的操作管理制度及流程,是降低PIVAS职业危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师 职业危害
  • 简介:目的评价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Ⅲ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肝脏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82例Ⅲ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静脉化疗+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联合化疗组)41例,单纯全身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肝转移率和生存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化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4%,68.3%,对照组是82.9%,41.4%。肝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治疗组为14.6%,31.3%,对照组为24.3%,43、9%。两组上述各项指标除1年生存率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全身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能明显减少胃癌的复发和肝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联合化疗毒性虽然比单纯静脉化疗重,仍在可以耐受的范围内。

  • 标签: 胃肿瘤 静脉 腹腔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 PIVAS退药情况,寻找退药原因,以降低退药率。 方法:收集本院 PIVAS 2018年 1月 1日 ---2018年 12月 31日退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18年 1月 1日到 2018年 12月 31日共收到输液医嘱 1434102例,其中退药 115133例。退药主要原因主要为医嘱调整,以及患者出院、转科、死亡等原因。结论:建议加强医师与患者的沟通,提高审方水平,优化摆药流程,共同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对本院静脉配置中心(PIVAS)2011年1~12月抗肿瘤药物医嘱的审核,共发现不合理现象177次,主要表现在溶媒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顺序和途径方面。药师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提供肿瘤专科药学服务,指导护士药品存放、正确使用共45人次;参与化疗全过程,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出院教育123人次。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肿瘤专科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细节护理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院 收治的 96 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细节 组,各有患者 48 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护理模式,细节组患者采 用细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细节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6.2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细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9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细节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 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大力临床推广的价值 。

  • 标签: 深静脉留置导管 维护 细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治疗的护理管理问题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静脉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19年度11月,分析患者静脉治疗的护理管理问题,再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管理问题 有效处理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700例,按照其静脉采血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常规静脉采血的35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的35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结果干预组患者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护理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标本采集、标本核对以及送检的及时性等,护理干预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可以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静脉采血 护理因素 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护理常用操作技术——静脉输液中的某些给药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抗生素稀释后久置、溶媒选择不当、药物剂量不足、忽视药物配伍禁忌、违规操作、解释不足、用药间隔时间不规范是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常见现象。结论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静脉用药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 标签: 静脉给药 药效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禁忌证.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干预.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6.9%;且治后疗6h、24h、7dNIHSS评分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对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恢复均有确切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首选药物.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早期 尿激酶
  • 简介:目的:分析346例脑梗死患者静脉用药情况,为脑梗死患者合理选用静脉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问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46例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静脉用药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Dc)。结果:346例脑梗死患者静脉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药物类型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成药和抗感染药物,其中奥扎格雷钠在脑梗死患者静脉用药金额排序中居第3位,其DDDs排序靠前,具有疗效好、用药金额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和经济学属性佳的特点;乙酰谷酰胺的DDDs值为最大,DDDc值为最小,该药的经济学和药物治疗学属性均较为理想,为医院最常用的脑梗死患者辅助治疗药物;依达拉奉的用药金额、DDDc排序均居第1位,其用于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为显著,但经济学属性欠佳;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用药金额、DDDs排序均居第2位,其DDDc值较大,价格较高,药物经济学属性不佳。结论:346例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1%,提示治疗用药和病情基本匹配,但由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复杂性,需多种药物联用治疗,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合理选用静脉用药物。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用药 分析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静脉生理盐水作为预防肾功能受损患者造影剂肾病的治疗基础。然而,在指南提及的目标人群中,与未接受预防措施相比,这一预防性水化措施保护肾脏功能的临床效果及成本效益并未得到充分研究。Nijssen等人的研究要调查并分析预防性水化这一措施保护肾脏功能的临床效果及成本效益。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肾脏功能 临床实践指南 目标人群 预防措施 肾功能受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