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86年,路易斯维尔市首次在实验基础上用氯直接消毒饮用水。北美将氯用于城市给水消毒始于1908年。在经过法庭辨论后,加氯消毒的安全卫生得到承认,从而为加氯消毒被北美和其他地区采用铺平了道路。

  • 标签: 饮用水 消毒 二氧化氯 三卤甲烷 亚铁离子
  • 简介: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日前成功研制出ZnO(氧化锌)晶体复合抗菌剂,并在此基础上,又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塑料包装材料中,研制出抗菌率达99%以上的抗菌包装袋。据介绍,由于ZnO晶体本身的多功能特性,加入ZnO复合抗菌剂后的塑料包装材料还具有强度高、保鲜性能好的特点。

  • 标签: 氧化锌 研制 塑料包装材料 复合抗菌剂 西南交通大学 抗菌包装袋
  • 简介: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各种工艺条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各种分散剂获得过滤、洗涤性能良好的氢氧化镁沉淀,并加一定的CaCl2作为添加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根据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出纯度高、成本低的纳米氢氧化镁.

  • 标签: 成本 纳米氢氧化镁 合成方法 制备方法
  • 简介:主要设备裂解炉,聚合釜,水处理设备,压滤机,干燥机,冷却器,自动化仪器仪表,裂解压缩机,挤压机建设内容主要产品年产活性氧化锌8000t。项目简介该项目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冶金工业园区,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建设一条以次氧化锌为原料年产活性氧化锌8000t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

  • 标签: 活性氧化锌 建设工程 自动化仪器仪表 水处理设备 项目总投资 工业园区
  • 简介:无机过氧化物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品种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生产中的作用愈来愈大。

  • 标签: 无机过氧化物 制备 应用 进展
  • 简介:纳米粉体是指粒径为1~100nm的微小固体颗粒,随着物质的超细化,其表面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块状材料所不具有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纳米粉体与常规颗粒材料相比较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TiO2由于其在精细陶瓷,屏蔽紫外线、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材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已成为超细无机粉体合成的一个热点。

  • 标签: 纳米级 二氧化钛 制备 气相法 液相法
  • 简介: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制备超细氧化镁的技术路线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实现利用柴达木盐湖镁资源产业化生产超细氧化镁需进行的工作.

  • 标签: 柴达木 盐湖 镁资源 超细氧化镁
  • 简介: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金红石型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工艺过程是:先将四氯化钛和水混合,再加入无机碱水溶液,然后提取沉淀物,进行洗涤。最后加入分散剂,干燥。消除了目前的纳米金红石型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不是设备投资高,就是操作费用高,使产品的广泛应用受到阻碍。提供了一种设备投资低、工艺简单、原料低廉的纳米金红石型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金红石型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不需经过高温煅烧和使用品型转化剂,且粉体表面密度比现有其它工艺制备的粉体小(现有方法制得的纳米金红石型氧化钛比重一般为0.15g/cm。左右)。

  • 标签: 制备方法 金红石型 氧化钛 纳米 工艺过程 碱水溶液
  • 简介:一、高纯工业氧化镁(1)氧化镁生产的原材料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西方先进国家96~99%以上高纯氧化镁用海水卤水制取,第二种是不发达国家生产93~95%的氧化镁用高污染的白云石和菱镁矿制取。我们研究和开发生产99%以上高纯氧化镁是从蛇纹岩化学湿法制取。它的投入生产解决了国内外两大技术难题,第一解决了用白云岩和菱镁矿生产氧化镁分离CaO的难题,也解决了用海水卤水生产高纯氧化镁分离B2O3的困难。同时也克服了当前国内外生产氧化镁高投入、高成本、长周期、低效益的缺点。用蛇纹岩生产99%以上高纯氧化镁解决了我国几十年来用白云石和菱镁矿生产低品级氧化镁长期徘徊的局面,给我国镁盐生产增加了光辉的一页,该项目的成功投产填补了本领域化工生产的一项空白。

  • 标签: 高纯氧化镁 技术成果 自主创新 工业 吸附剂 化工生产
  • 简介:文章揭示了该厂氧化氢生产的稳定运行与安全技术措施之间的密切关系,介绍了影响过氧化氢生产安全,稳定的各种因素及其相应防范措施。

  • 标签: 过氧化氢 生产 运行 安全技术 防范措施
  • 简介: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功能材料,有着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它的研究也得到高度重视。本文对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纳米氧化锌 制备 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
  • 简介:用循环伏安法检测了四氢呋喃(THF)在硫酸溶液中铂极上的电化学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随便法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两种主要产品为γ-丁内酯(γ-BL)与2-羟基四氢呋喃,它们分别是电流效率为54.4%和41.2%时的产物。另外,可以证明铊和铜的均匀分布设计能防止THF的氧化,因为电极表面的沉积物可能堵塞了其活性部位。1999年ELSEVIER科技有限公司将保留全部权利。

  • 标签: 四氢呋喃 Γ-丁内酯 电化氧化作用 硫酸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