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公司解散是解决公司问题的一种终局性手段,而司法解散作为一种司法手段,其适用以及价值取向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直到《公司法司法解释(五)》的出台为其中的部分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分析。本文从司法解散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司法解散的要件以及其中的价值衡量,最后得出结论,最后再为法律完善提供建议。

  • 标签: 司法解散 价值 公司僵局
  • 简介: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矛盾视为司法层面存在的问题,允许司法者等职权机关在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问题上的,在如何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问题上

  • 标签: 司法改革 司法程序改革 改革司法程序
  • 简介:在美国的政治传统,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及联邦制精神下,联邦司法机构得否逾越其就人民权利内容与实施条件等确认之被动性角色,与司法权是否受有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牵制的职能分责,特别是对立法机构所通过之法律条文是否具备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权,以及能否以该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权就行政机构之措施行为进行干预,成为美国宪政发展与研究美国宪法立宪真意之争论焦点。其中由司法至上或司法优位的支持者所形成“司法能动主义”成为该主张最为著名与有力之论述。然而,未如美国具备此政治传统的我国中国大陆地区(以下简称“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是否便于援引司法能动主义作为司法机构积极介入人民权利实现或彰显司法权存在的积极性,除了有必要对司法能动主义一词之源生定义上进行商榷,也需要为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致力司法机构及司法权与涉及人民权利保障之具体化二者之间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作为觅得更加适宜诠释之词。为此,本文针对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起源与不断转变之定义的内涵,将其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卡西案提出检视是否遵循先例的四项原则所标志美国判例法具备的特征,结合归纳自美国司法裁判过程主要考虑的五项要素,就其关系进行相互整合,尝试建立起一简洁而易于明了的分析框架模型,以为展示美国司法实务界与司法能动主义之间的结构关系。

  • 标签: 司法权 司法能动 美国宪法
  • 简介: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这项改革实质是要改变在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以侦查为中心、以笔录卷宗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实现以司法审判标准为中心,充分发挥审判尤其是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作用,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 标签: 司法公正 法律援助 司法鉴定 司法部 刑事诉讼制度 诉讼制度改革
  • 简介:7月10日,随着全国金牌调解案例评审会在天津市蓟县顺利召开,由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联合天律市司法局、人民调解杂志社共同开展的全国金牌调解案例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全国金牌调解案例评选活动于去年11月启动,面向全国广泛征集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疑难复杂且具有普遍示范作用和可借鉴性的典型案例,以期通过评选活动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提高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 标签: 人民调解员 典型案例 评选活动 基层工作 司法部 司法局
  • 简介:“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古人的话一针见血地点明了人在法制运行中的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将完善司法责任制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正是抓住了作为司法官的人这一关键问题,通过保障司法官的自主判断,严明司法责任,来构建符合司法规律,

  • 标签: 司法责任制 基层人民检察院 专题报道 鼻子 司法改革 司法规律
  • 简介:群众,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中国古代对应的是“民”或“臣民”,是指社会的底层,统治者统治的对象。在西方政治学者眼中,群(mass)同样是一个负面意义很强的概念,在他们看来,群众具有非理性、情绪化等特征,因此经常与愚昧、盲从、无组织、暴力等概念一起出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群众的概念得到了根本性的颠覆和革命性的改造。

  • 标签: 人民 马克思主义理论 政治概念 西方政治 统治者 群众
  • 简介:<正>1.2010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6次会议通过2.2011年6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3.法释〔2011〕15号4.自2011年6月25日起施行为落实《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司法互助业务的开展,确保协议中涉及人民法院有关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司法互助工作事项的顺利实施,结合各级人民法院开展海峡两岸

  • 标签: 海峡两岸 打击犯罪 送达人 证据材料 联络人 协助调查
  • 简介: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健全完善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条法官依法办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有权拒绝执行任何单位、个人违反法定职责或者法定程序、有碍司法公正的要求。对于任何单位、个人在诉讼程序之外递转的涉及具体案件的函文、信件或者口头意见,法官应当按照《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侗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予以记录。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法定职责 保护机制 司法人员 中共中央办公厅 案件处理
  • 简介: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篇重要讲话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繁荣兴盛 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文化 文艺工作 物质力量 国家观
  • 简介:20个春秋,20载耕耘,山东省诸城市司法局龙都司法所所长兼龙都街道调委会主任邬明洲工作在基层司法行政战线上,将赤胆忠心默默奉献给了人民调解事业,先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起,99%的纠纷经悉心调处实现案结事了,他防范化解了“民转刑”案件16起、群体性事件9起,为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促一方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全省模范司法所长”,“十佳优秀政法干警”、“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 标签: 人民调解员 司法所 司法局 诸城市 山东省 模范
  • 简介:依据党的政策主张制定的民事司法政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党对某一时期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社会需求的基本判断。民事司法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干扰司法活动规律的情况,因而,有必要提高民事司法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并在运行中注重其实效性。

  • 标签: 党的政策 司法政策 民事司法 科学化
  • 简介: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和概括司法能力建设与研讨有关审判制度改革问题.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决策、管理和审判能力.增强法官适用法律、驾驭庭审和判决说理的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2005年全国法院第17届学术讨论会以“司法能力建设与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作为中心议题.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理论研讨。本期我刊特别选出获奖的5篇论文,希望读者藉此可以对相关问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 标签: 能力建设 司法权 人民法院 改革问题 学术讨论会 审判制度
  • 简介:四、树立维护司法公正的现代司法理念树立维护司法公正的现代司法理念,一、现代司法理念和司法公正的关系在中国现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程序公正是现代司法理念所追求和所能表达的最基本的司法公正

  • 标签: 司法理念 浅论试述 理念司法公正
  • 简介:司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权的统一性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司法权在运行中出现地方化、行政化和功利化倾向,这种"三化"现象是对司法否定性评价的根源,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解决的对策:围绕司法权独立行使为核心理念改革现行的司法财政、人事制度,创设以法官独立为中心的现代法官制度.

  • 标签: 司法权 泛化 司法改革
  • 简介: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引入中国,在正确处理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关系的时候,  引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

  • 标签: 中国司法 准则中国 司法准则
  • 简介:司法责任制是指基于司法的属性而产生的一种责任体系,不仅包括法官的责任担当与责任追究,还包括法官享有充分独立的司法裁判权。而且,司法责任制作为一种责任体系,应当与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地方司法规范性文件相呼应。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基于公正裁判的立场,司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以及对错误裁判的问责。然而,由于司法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和规律,司法责任制又不同于一般的责任追究制度,其对作为司法主体的法官具有更高的伦理要求和道德期望。在此意义上,司法责任制的价值目标不是进行事后追责,更在于培养与遴选好的司法官,走司法官职业化之路。

  • 标签: 司法责任 独立司法权 司法伦理
  • 简介:一是调解组织立体化。与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联动机制,整合现有资源及时充实调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二是调解人员多元化。团调解员队伍中除了由连队干部兼任的调解员外,还聘用有调解能力的“四老”人员、宗教人士等担任调解员。三是调解指导专业化。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法律专业优势,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指导培训,提升调解的成功率和公信力。

  • 标签: 人民调解工作 “四化” 新疆兵团 司法所 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委员会
  • 简介:<正>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05年5月8日,全国近3000所地方法院有27000名取得资格证书的人民陪审员走上工作岗位。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在学术界有着比较大的争议,有学者把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视为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

  • 标签: 司法民主 职业法官 地方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 死刑判决 程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