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时间的跨度和个人年龄的增长,近期的“景无声”系列作品风格与以往有些不同,不仅强调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还重视关照自身情感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 标签: 作品风格 表现手法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 简介:摘要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一种治疗各种血液、肿瘤和先天性疾病的方法。肺部并发症在HSCT受者中很常见,近30%的移植后死亡与肺部并发症有关。降低移植强度及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降低了早期移植相关死亡率,但晚期移植相关死亡仍然是个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术前术后广谱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近年来HSCT后肺部并发症疾病谱越来越多地从感染性变为非感染性。本文综述了各种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及其研究进展。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免疫重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接受CAR-T细胞桥接allo-HSCT治疗的所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年龄14(7,30)岁,其中男39例,女2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 32例,非CAR-T细胞免疫治疗 29例。随访时间561(235,784)d。用多色流式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2、3、6、8、10、12个月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即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reg细胞计数,以评估患者在移植后免疫重建表现。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CAR-T组IgA水平0.18(0.06,0.49)g/L低于非CAR-T组1.03(0.63,1.56)g/L患者(U=103.5,P<0.001)。CAR-T组IgG水平5.54(4.04,7.09)g/L低于非CAR-T组6.78(5.27,9.26)g/L(U=1 298.5,P=0.017),CAR-T组IgM水平0.18(0.05,0.30)g/L低于非CAR-T组0.40(0.26,0.71)g/L(U=166.0,P<0.001)。CAR-T组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833.00(335.00,1 7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 052.00(545.75,1 812.50)个/μl(U=404.0,P<0.001)。移植前CAR-T组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86.00(233.00,1 307.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860.00(391.00,1 419.75)个/μl(U=406.0,P<0.001)。CAR-T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46.00(40.50,3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62.50(66.00,384.75)个/μl,(U=494.0,P=0.002)。CAR-T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3.00(56.50,924.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478.00(143.50,992.25)个/μl(U=483.5,P=0.001)。CAR-T组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2.00(6.00,186.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33.00(8.00,220.00)个/μl(U=498.0,P=0.002)。而2组患者移植后监测时间点上述各免疫细胞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CAR-T组患者移植前病史981.00(368.50,1 514.75)d比非CAR-T组323.00(167.50,450.50)d长(U=263.0,P=0.004),CAR-T组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量5.00(5.00,7.50)mg/kg比非CAR-T组患者7.00(5.00,7.50)mg/kg低(U=288.5,P=0.018),CAR-T组移植物CD34+回输剂量5.91(4.23,6.02)×106/kg比非CAR-T组患者高 4.51(4.00,5.93)×106/kg(U=291.0,P=0.012),CAR-T组移植后环孢素应用时间167.00(119.25,299.50)d,比非CAR-T组患者197.00(102.50,450.50)d短(U=421.0,P=0.001)。结论对于移植前免疫功能偏低的CAR-T患者,可通过降低预处理ATG剂量、增加移植物CD34+输注剂量、移植后尽早停用环孢素等方式,使其与非CAR-T患者达到相似的免疫重建状态。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CAR-T治疗 免疫细胞亚群 免疫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造血重建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9例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占同期接受allo-HSCT患儿的8.04%(9/112),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9(3~13)岁,均采取清髓性预处理方案。HPV-B19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1(36~114)d。allo-HSCT并发HPV-B19感染患儿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9例患儿以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7 d内网织红细胞比例、绝对值下降幅度中位数分别为90.4%(24.7%~98.7%)、90.7%(18.6%~99.0%)。除常见红系造血停滞表现外,allo-HSCT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还具有非红系的血象及骨髓变化:5例患儿外周血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但骨髓涂片未见粒系增生受抑;6例患儿骨髓涂片查见巨核系增生减低,其中5例患儿外周血血小板下降。同时,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患儿骨髓红系受抑并非必要表现,9例患儿虽然均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但仅5例患儿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结论血液病患儿allo-HSCT造血重建后合并HPV-B19感染的血液学表现具有异质性,血红蛋白伴网织红细胞下降对HPV-B19感染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类细小病毒B19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唯一可能的治愈方法。但allo-HSCT后大约有30%~40%的受者会出现复发,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复发可能不是克隆演变所致,而是白血病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造成的免疫逃逸,以逃脱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其中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分子表达的改变,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ICP)抑制物的表达等。本研究尝试通过回顾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探讨克服这些潜在机制的策略。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性白血病 免疫逃逸 治疗
  • 简介: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预后较差,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这一类患者唯一具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allo-HSCT治疗进展期CML的疗效及预后。对1998年9月至2008年1月28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从疗效、移植前基础特点与预后、移植前治疗策略与预后、移植后事件与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28例患者中10例活存并持续缓解,3年总活存率和无病活存率分别34.9%和35.7%;18例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克隆演进和原始细胞比例是预后不良的基线危险因素,二者结合可以预测预后。移植前应用伊马替尼并取得完全血液学缓解并不能改善预后。对移植后事件的预后分析发现,并发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allo-HSCT治疗的进展期CML病例,克隆演进和原始细胞比例是具有预后意义,移植前应用伊马替尼并不能改善预后。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髓系白血病 加速期慢性髓系白血病 急变期慢性髓系白血病 伊马替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联合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或化学药物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应用达沙替尼治疗Ph+ALL患者56例;根据是否行allo-HSCT分为移植组22例和化疗组34例,随访时间22个月(3~5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存活(OS)率、无病存活(DFS)率、复发及非复发死亡情况(NRM),评价联合达沙替尼治疗时,allo-HSCT是否较化疗具有优越性。结果移植组和化疗组2年OS率分别为69.1 %和47.8 %(P=0.032),移植组和化疗组2年DFS率分别为62.2 %和43.1 %(P=0.043),移植组和化疗组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4.6 %和44.1 %(P=0.008),两组间2年OS、DFS和累计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移植组非复发死亡率(NRM)高于化疗组(分别为18.6 %和14.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结论达沙替尼联合allo-HSCT治疗Ph+ALL疗效优于达沙替尼联合化疗。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酪氨酸激酶 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恶性血液病患者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法拟定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00%(16/20)、93.75%(15/16),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和0.8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和0.40 (P<0.01)。最终确定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好,可作为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质量的依据。

  • 标签: 血液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质量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激素耐药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胃肠道aGVHD 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一线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反应分为激素敏感组(13例)和激素耐药组(7例)。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移植类型、供者年龄、供受者关系、供受者ABO血型、输注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CD3+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CMV及EB病毒感染、胃肠道aGVHD发生的时间等与激素耐药胃肠道aGVHD的关系。观察激素耐药患者治疗后的转归,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激素耐药及敏感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20例胃肠道aGVHD患者中7例存在激素耐药。胃肠道GVHD发生时间<1个月,激素耐药的风险增加(OR = 13.500,95﹪CI = 1.197 ~ 152.211,P = 0.035),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MRD、移植类型、供者年龄、供受者关系、供受者ABO血型、输注的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D3+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CMV和EB病毒感染均不影响激素耐药(P > 0.05)。7例激素耐药胃肠道aGVHD患者均接受二线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治疗后5例有效,2例无效死亡。与激素敏感组比较,激素耐药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64﹪比52﹪)降低及无进展生存率(28﹪比3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胃肠道aGVHD激素耐药可能与其发生时间相关,发生时间越早,越容易出现激素耐药。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胃肠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激素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管理下营养干预模式对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allo-HSCT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移植期间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移植期间成立营养干预团队,对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发生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移植期感染率及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清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aGVHD发生率、移植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团队管理下营养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allo-HSCT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移植期间营养不良及aGVHD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 标签: 团队管理下营养干预模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匹配同胞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MSD-PB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9月至2017年12月接受MSD-PBSCT治疗的138例MD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复发(RR)率及非复发死亡率(NRM),分析影响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中位随访1 050(4~4 988)d,3年OS率、DFS率分别为(66.6±4.1)%、(63.3±4.1)%,3年累积RR率、NRM分别为(13.9±0.1)%、(22.2±0.1)%。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症指数(HCT-CI)≥2分组和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极高危组的OS率均显著降低[(42.9±13.2)%对(72.9±4.2)%,χ2=8.620,P=0.003;(53.3±7.6)%对(72.6±4.7)%,χ2=6.681,P=0.010;(53.8±6.8)%对(76.6±6.2)%、(73.3±7.7)%,χ2=6.337,P=0.042]。MDS伴有原始细胞过多-2(MDS-EB2)和MDS转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移植前接收化疗或去甲基化治疗不改善OS[(60.4±7.8)%对(59.2±9.6)%,χ2=0.042,P=0.838]。③多因素分析显示,HCT-CI是影响移植后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HR=2.108,95%CI 1.174~3.785;P=0.008,HR=2.128,95%CI 1.219~3.712)。结论HCT-CI评价MDS患者移植后预后优于IPSS-R预后分组;发生Ⅲ~Ⅳ度aGVHD是影响移植后OS的不良预后因素;MDS-EB2和MDS-AML患者可以不化疗直接行MSD-PBSCT。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胞供者 预后因素
  • 简介:文献[1]结合大量案例深度阐释“形而质同”的问题,笔者读后深受教益,于是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收集相关素材。本文首先展示初中数学习题中问题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结构形式不同,但所涉及的数学本质、解答思维方式、解题思维路径恰恰是相同的形实同问题,为了比较研究又展示了一些看似问题形式表面相同,但实质却大相径庭的“形同实”问题,并思考相关教学向往。

  • 标签: 日常教学 数学习题 数学本质 思维方式 解题思维 初中
  • 简介:为实现“统一法律适用”的目标,指导性案例使用不仅需要“类案类判”,还需要“判”。“判”就要求法官退出适用不同于待决案件的指导性案例。退出适用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法律体制的融贯性要求、司法实践的发展性要求、应对隐性使用的需要以及类比推理的结果不相似。其中前两种属于广义上退出适用的原因,可通过立法技术予以解决,并不存在使用难点。退出适用的难点主要在司法裁判中。在参考判例法的区分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成文法体制、演绎推理与附着于演绎推理的类比推理的要求,以“相关法条”为中心,借助法律关系为框架体系展开事实要点对比,结果为不相似的则退出适用。同时,在裁判文书中明示、充分说理。以期实现“判”,真正正确、有效地使用指导性案例。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退出适用 区分技术 类比推理 异案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