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2015年人人享受生殖健康”的全球共同奋斗目标1,提出“分娩镇痛,人人有权享受”的口号。而早在1979年Revil在首届欧洲产科会议上,就已确认硬膜外阻滞是产科止痛最有效的方法,并成为其他所有方法对照标准2。国内2001年北大附属第一医院开始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参与这项工作的曲元教授指出我国分娩镇痛技术的推广面临着较大挑战。因为分娩镇痛的桎梏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涉及技术之外的诸如观念、价格、体制、利益及就医环境等客观因素,以致国内分娩镇痛率不足1%。我院曾于2000年开展分娩镇痛,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广发开展,直至终止此项工作。2010年医院再次派人到省内外多家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技术的医院学习,于当年10月重新开始开展分娩镇痛技术,目前已开展约600多例。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分娩 镇痛 产科麻醉临床指南
  • 简介:【摘要】椎管麻醉是将药物注入某腔隙,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并削弱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式,包含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自有报道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增加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后,亟待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因此,本文对椎管麻醉在临床使用后尿潴留发生情况做一阐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脊膜外腔阻滞 椎管内麻醉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管麻醉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骨科行椎管麻醉的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设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的行椎管麻醉的21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尿潴留的患者有63例,发生率为29.72%,相关发生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间、麻醉前导尿排泄、麻醉药量、术后镇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及麻醉方式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麻醉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相关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间、麻醉前导尿排泄、麻醉药量、术后镇痛,因此严密注意患者围术期的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麻醉前导尿排泄、减少麻醉药物以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以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尿潴留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应用时的麻醉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12月70例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情况。其中行硬膜外麻醉37例,腰硬联合麻醉33例。术中监测ECG,BP,HR和SpO2。结果全组患者均在椎管麻醉下完成手术。全组无呼吸抑制发生;低血压19例,其中13例发生在硬膜外组;心动过缓16例;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做好正确的术前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时补充循环血容量的不足,控制麻醉平面不超过T8,椎管麻醉可安全的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

  • 标签: 老年患者 椎管内麻醉
  • 简介:摘要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分娩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给分娩中的孕妇带来连续、有效的疼痛缓解。本文从椎管分娩镇痛作用机制,发展等角度,提出舒适护理在分娩中的应用,从而使产妇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降低宫颈水肿的发生率,缓解子宫收缩力,减轻产妇精神紧张,进而减少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 标签: 分娩镇痛 产程 宫颈水肿 子宫收缩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超声作为一种可视化技术,在椎管麻醉穿刺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椎管麻醉是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超声能够清楚地显示椎管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使椎管麻醉走向精准化具有重大意义。用超声在椎管麻醉穿刺前扫描,可预测穿刺的困难程度、定位穿刺点、测量穿刺深度,从而提高椎管麻醉穿刺的成功率;实时超声引导下椎管麻醉穿刺能实时地观察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使麻醉穿刺全程可见;将超声应用于困难椎管穿刺及小儿椎管穿刺,可降低多次穿刺带来的并发症及风险,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超声 椎管内麻醉 定位 穿刺
  • 简介:病历资料患者,女,22岁,体重65kg,以G1P0,孕40周头位入院待产,因胎儿宫内窘迫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各项检查正常,ASAⅠ级,心肺听诊无异常.既往史无特殊.入手术室测BP120/80mmHg,HR92次/分,SPO298%,心电图窦性心率.开放静脉通道,左侧卧位,L2~3棘突间隙进针穿刺成功,蛛网膜下腔给药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ml,向头侧置管3.5cm,麻醉成功后平卧位.5分钟后BP80/40mmHg,测麻醉平面T4~S2,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给予麻黄碱15mg静注,吸氧.5分钟后血压继续下降,考虑椎管麻醉并发急性低血压,给予间羟胺5mg静注(未经稀释).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间羟胺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急性低血压 房颤 诱发
  • 简介: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在椎管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8例椎管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椎管麻醉患者,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椎管内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椎管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66例剖宫产分娩孕妇按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显效时间短、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技术日渐成熟,其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椎管麻醉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欲实施椎管麻醉下肢手术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进行细节护理干预。对照组仅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实施椎管麻醉操作中,一次性成功率高,心态平和,血压和脉搏变化不大,手术中寒颤等并发症发生率少,术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细节护理能明显改善医患关系,提高麻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细节护理 椎管内麻醉 下肢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麻醉短暂神经综合症(TNS)的治疗效果.方法特选择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行剖宫产术硬腰联合麻醉后T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对比两组是否应用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及不良效果反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相较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地塞米松应用于剖宫产术椎管麻醉后短暂神经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椎管内麻醉 短暂神经综合征 地塞米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椎管麻醉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近两年来于我院进行椎管麻醉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观察。结果采取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舒适度,满意度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主动配合麻醉的程度比对照组患者高,患者生理在及心理上的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对椎管麻醉手术的病人实施舒适护理,能够对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患者麻醉的主动配合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护理满意度,是一项值得在椎管麻醉手术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的护理模式。

  • 标签: 舒适护理 椎管内麻醉 手术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椎管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66例剖宫产分娩孕妇按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显效时间短、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技术日渐成熟,其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倒1.患者男,13岁。因T12~L5段严重后凸进行性加重8个月,无法站立伴双下肢疼痛、肌萎缩入院。MRI检查显示L1~L5椎管占位,考虑为神经元性肿瘤。行L2~L5全椎板切除,于硬膜下摘除9cm×2cm×1.5cm大小实质性肿瘤,病理检查证实神经鞘膜瘤。

  • 标签: 椎管内占位 脊柱后凸畸形 儿童 神经鞘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