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使用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碳足迹,模型中改进了进口碳强度的估算方法,分解了进口品用作中间投入和最终使用的量。结果表明,我国是碳足迹净出口国,且出口碳足迹的增速高于进口碳足迹的增速;不同核算原则下我国负责的碳足迹量差异较大,消费负责的核算原则对我国更有利;碳足迹逆差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和纺织制品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这些部门应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点调控部门。

  • 标签: 碳足迹 投入产出分析 国际贸易
  • 简介:2013年4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伍军红副主任作了题为“《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数据与质量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主持人为《期刊质量大会》副主席、中宣部出版局戴齐鸣主任。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的编制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其次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期刊发文量和被引对比以及TOP期刊数据分析。得出六个方面的结论:一是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滞后于中国学术的发展,大量优秀稿件首选在国际名刊大刊上发表;二是中国的英文科技期刊分布不平衡;三是中国期刊在国际的影响力与在国内的影响力对比研究后,没有发现必然的关联性;四是自然科学影响比社会科学影响大也是合理的;五是我国部分期刊已达到SCI期刊的中等水平,应积极向SCI推荐;六是提高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从稿件质量源头到评价、传播、推广整个知识生产链条的每个环节进行改进。最后,提出了几点对期刊国际化的建议与展望,包括稿件质量是决定性因素,语言是必要性因素,传播平台是保障性因素。

  • 标签: 中国学术期刊 国际影响力 引证报告 质量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 SCI期刊
  • 简介: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学校层面全方位开展高中课程改革,以学校为本位,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高中课程开发活动取得显著成绩,而这与注重学校课程能力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 能力建设 国际经验 借鉴 学校课程
  • 简介:1997年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与学术合作协会(AcA)推出了国际化质量评估程序(IQPR)。2000年美国教育理事会(ACE)针对社区学院、文理学院、综合性大学以及研究型大学分别构建了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美国《新闻周刊》和一些学者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开展讨论。日本在2000年后相继发展出3种不同的大学国际化指标,其中以大阪大学的指标较为完整。2009年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AIE)发布报告《高等教育国际化成果评估》,系统梳理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的维度、方法与模型。近几年来国内学者纷纷建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体系。比较国内外15种评价指标,其各自的指标与权重有差异、有相似,国内的指标应借鉴并开始关注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院校,开展指标细分,现阶段尚处于文本阶段的评价指标有望在未来付诸实践并加以改进。

  • 标签: 高等教育 国际化 评价
  • 简介:选取海尔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在创新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动态能力各维度作用的变化。研究发现,动态能力维度与创新国际化阶段相互关联:在创新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以环境洞察能力、组织学习和组织革新为主,组织柔性最弱;在发展阶段,以环境洞察能力、组织革新和组织学习为主,但组织柔性有较大幅度提升;在高级阶段,以环境洞察能力和组织柔性为主。在这3个阶段中,环境洞察能力是最重要的维度;同时,在创新全球化的高级阶段,企业要注重组织柔性的培养。

  • 标签: 创新国际化 动态能力 案例研究
  • 简介:本刊记者:自渝平董事长(以下简称白渝平),您好!在不久前召开的“京津沪渝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第七届年会”上,您介绍的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咨集团)近些年快速发展的情况很让人振奋和鼓舞,已初现重咨巨轮的规模。

  • 标签: 工程咨询 国际投资 董事长 党委书记 重庆
  • 简介:面对国际化进程中制度环境的巨大变迁,企业如何在东道国获取合理性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现有国内外有关文献很少置身于国际背景且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为此,本研究将基于制度理论,以东道国受众多元性和企业外部依赖性为调节变量,构建制度压力、合理性营销战略和国际化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242家在境外合资/合作或者在境外设立全资子公司的中国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制度压力对企业合理性营销战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道国受众多元性和企业外部依赖性在二者之间起着调节效应;另外,企业合理性营销战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合理性营销战略研究,并为企业国际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 标签: 制度压力 受众多元性 外部依赖性 合理性营销战略 企业绩效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四川东北片区高职院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探讨在新形式下,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 标签: 高职 课外体育活动 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