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一代大家徐无闻先生善于集字为联,其古文字书法创作很有特色,包括金文、甲骨丈、中山王篆三种类型。尤其是最早将中山王篆书引进书法创作,集联丰富,影响深远。其集联手法包含了文字的斟酌和选择,诗词格律、对仗、平仄的运用,文学内涵的深化,内容包括美学的辩证、奖掖后学的观念等,体现了一代学者的高超综合学养。集字成联是书法家的心性表现,原创性强,难度亦大,非学者型书法家一般不敢染指。因此,研究一代大家徐无闻的古文字集联,对书法家的创作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古文字集联 文化意义 中山王篆学养
  • 简介:2009年9月,《中国书法》转载了张光远先生的《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为简体字说》一,愚对书法与古文字颇感兴趣,拜读张先生雅作后,略有疑问,付诸文字,借助贵刊,以此向张先生和诸位有道请教。

  • 标签: 简体字 甲骨文 正体字 金文 商代 《中国书法》
  • 简介:艺术家徐恺学计算机出身,长于通过数据处理及信息过滤,在他的创作中极大限度地运用建筑、电子音乐、表演、产品设计、医学等跨领域的语言,展现了当今这个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成长于媒体之下的青年艺术家对艺术“不确定性”的理解与表现。

  • 标签: 青年艺术家 新媒体 生命寓言 技术美学 误读 “不确定性”
  • 简介:翻开《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发现荣获三等奖的李尚才先生大作《中和之美——书法艺术的理想审美境界》(以下简称《李》)中的许多内容是抄自笔者曾经发表过的《论中庸美学的本旨与书法审美标准的界定》(原载山东《书法艺术报》1998年第133、134期,以下简称《拙》)。《李》不但从立意、标题、内容提要、核心段落都原文抄袭了《拙》,而且其全篇的层次结构、议论例证、重要论点也都对《拙》进行了模仿。《李》在“内容提要”中称:本文“通过分析自然界、生物界运转、生存、进化的规律,指出了‘中和’状态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常态;继而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论述了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坚守‘中和’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中和之美’是论衡书法作品艺术高下的基本审美原则和理想标准。”李先生果真是自己动脑筋“分析”,而后“指出”了这一审美原则和理想标准的吗?非也!让我们对《李》稍作剖析,即不难得出答案。《李》正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为全篇立论的核心章节,就是在这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部分,李先生竟然全靠抄袭来支撑门面。只是在开头将《拙》的批驳语气改头换面为正面叙述,随后从第九行开始作者即进...

  • 标签: 参考 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