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瓦格纳是德意志歌剧的改革者,他的歌剧不同于其他人,在他的歌剧中,始终坚持着戏剧至上的理念。本文通过对《唐豪塞》序曲的介绍,从它曲式结构的特征和管弦乐队的解读方面入手,以感性的方式体会音乐外部,理性的方式分析音乐内部,全面阐述曲式结构与管弦乐队对其歌剧的重大影响。

  • 标签: 三部曲式 感性 管弦乐队 音色
  • 简介:古拜杜林娜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盏誉的女作曲家,1980年她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奉献》,这部作品充满了鲜明的对比和紧张的情绪,小提琴独奏部分复杂而精彩。创作中,作曲家运用象征性的音乐语言和整体性交错结构,通过音乐的创造方式来表达和论证了自己的宗教观念。使音乐形式化过程与宗教观念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创造自由的末世观”思想。

  • 标签: 古拜杜林娜 《奉献》 宗教观念 交错结构 创造自由的末世观
  • 简介:在调性音乐创作向无调性音乐创作的巨大跨越中,“新维也纳乐派”的主要实践者之一——安东·韦伯恩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其《弦乐四重奏五章》OP.5第四乐章的分析,揭示出乐章创作的结构特征,为无调性音乐创作的结构方面提供了一个有趣而具体的参考实证。

  • 标签: 韦伯恩 集合 结构
  • 简介:G·利盖蒂(GyorgyLigeti,1923~)的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66年,该曲因其在音色与节奏上的构思新颖和技法独特而被看作20世纪以来极有影响的一部器乐协奏曲.这部协奏曲共有两个乐章,它们在音响的结构组织与整体布局上体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第一乐章以静止的音响状态和细腻微妙的音色层次变化让人惊叹;第二乐章则以混沌对有序的节奏运动以及各种音色流、波、块的相互碰撞令人"耳"不暇接.然而,两个乐章间在创作手法上尽管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但它们都来自于对音色和节奏的独特设计.本文拟抓住音色与节奏这两个表现参数为重点,对它们在该曲中的处理方法及其在结构形成上所起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解释作曲家是如何通过运用它们来对乐曲的整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的.

  • 标签: 利盖蒂 大提琴协奏曲 音色 节奏 一体化结构
  • 简介:本文从曲式结构的角度对舒伯特钢琴《即兴曲》(OP.142第一首)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指出其在结构上的突破与创新:将再现原则与奏鸣曲原则完美地结合起来,并得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 标签: 结构 创新 舒伯特 即兴曲 再现原则 奏鸣原则
  • 简介:布列兹作为20世纪重要的先锋派作曲家,被人称道的常常是那些极端的整体序列作品,而早期的创作情况却少有人问津。本文即试图从结构思维这一角度,对布列兹的早期作品《记谱法》的第一首进行简要分析,揭示此作的结构思维。进而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指出,正是通过这样的结构思维,使得布列兹的这一早期作品的有序性得以被感性体验,理性与感性实现了完美统一。

  • 标签: 布列兹 《记谱法》 序列音乐 结构分析
  • 简介:我曾经保存过一本抗战初期出版的《大众歌声》,记得封面是兰色,右上角三个放声歌唱的半身人像和占有半页纸的“大众歌声”四字书名,都是用线条粗犷的木刻制版。翻过来的封里,则是一行用钢笔临时画的五线谱,写有三小节曲调,曲调下方是相应的歌词:“前进.中国的青年.”;再右下方,便是笔势豪放的三个字签名:“冼星海”。

  • 标签: 翻过来 放声歌唱 抗战初期 结构设计 冼星海 一本
  • 简介:创作于1794-1795年间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Op.2,No.1系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的早期作品之一。在这首题献给海顿的钢琴奏鸣曲的柔板乐章(Adagio)中,作品清晰的层次和严谨的结构具有浓郁的古典主义风格。作曲家对各音乐元素逻辑性的布局安排充分体现了他对音乐形式从宏观到微观之间联系的把握和独到处理。作为贝多芬第一首钢琴奏鸣曲,该作品的风格和思想性对其之后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开端意义。

  • 标签: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f小调钢琴奏鸣曲》 申克分析法 曲式结构 和声结构 力度结构
  • 简介:“起承转台”,是音乐作品中常用的一种逻辑化结构形式。罗忠镕于2005年秋天完成的新室内乐作品《送别》,其形式简朴而曲风高雅,手法凝练而内涵深刻。全曲的结构与诗歌的起承转合句法关系相应,不仅在局部层次上表现出典型的起承转合,在整体上也因为“歌-歌-乐-歌”的安排而呈现出起承转合的布局,从而使作品的结构形成了起承转台关系的逻辑化递归,既反映出唱词内容对音乐形式的影响,也体现出音乐结构的逻辑一致性。

  • 标签: 罗忠镕 曲式结构 起承转合 逻辑递归
  • 简介: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及学科建设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受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的,如师资水平,招生质量,教材,教法,办学环境条件,学术气氛等等。在诸因素中,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包括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授课的内容与形式,考核的标准等等环节。课程建设的水平,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10年来,我系一直沿用1986年定稿的教学大纲,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感到目前的大纲与课程结构有些方面已不适应目前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水平。该大纲规定的钢琴主科课程只有每周两节专业课,没有

  • 标签: 课程结构 教学大纲 高级钢 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 钢琴演奏
  • 简介:勋伯格在其论文《革新派勃拉姆斯》中指出了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中的三度音程建构方式,同时他还指出在勃拉姆斯的创作手法“发展性变奏”中音程的核心作用。文章以此为论证基础,通过对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的详细分析,认为音程结构原则是勃拉姆斯交响曲创作中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二度和三度音程的相互冲突。它既指二度、三度音程内部和纵向上的对立,也指二者横向上的相互转化。同时指出,二度和三度音程的相互冲突是乐章形式结构和戏剧冲突的本质所作,并体现出勃拉姆斯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观念。

  • 标签: 勃拉姆斯 《第一交响曲》 音程 纯音乐
  • 简介:本文采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手法,对《民族音乐学概论》一书所涉及的学理性、体系性内容进行阐释和分析,为其应用型、实用性学科理论方法提供更多支持和认知判断,为该学科的教材建设增添更多新鲜经验和特色。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四部显现 两大主题 应用型教科书
  • 简介:2014年可谓中国综艺节目繁荣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国综艺节目在过去节目良性发展态势的承继下,从内容生产到产业运营再到节目的价值理念以及节目的传播机制等四大领域趋向独具特色的创新,呈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化发展路径,一方面为我国综艺节目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可持续的方向指引。基于此,在媒体数字化转型以及社会大众娱乐化诉求转向的多重生存困境之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仍旧面临诸多障碍,有必要在现有的结构化发展路径下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行理性前瞻。

  • 标签: 综艺节目 内容生产 价值转向 产业运作 结构路径
  • 简介:陈其钢的管弦乐组曲《五行》由5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虽然短小,但构思新颖、奇特,语言精练、细腻,段落内部及段落之间的结构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本文仅对这部作品的音色布局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 标签: 陈其钢 《五行》 音色布局 管弦乐组曲
  • 简介: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Webern)自由无调性作品《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第一首。分析结果说明,这首作品不仅自身具有严谨的音高逻辑,作为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也对后面四首作品作了音高材料的预置,是整体结构的暗示与缩影。同时,韦伯恩不仅利用核心集合组织作品的音高结构,也用来组织音响结构。表层看似变化多端的音响组织,深层却出自统一的音高结构,在创作构思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了新维也纳乐派倡导的"永恒的展开变化原则"。

  • 标签: 韦伯恩 音级集合 音高结构 音响组织
  • 简介:研究生课程体系决定了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基本框架,其建设直接关系到研究生专业基础的形成,在研究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为例,从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角度,对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 标签: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硕士研究生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措施与建议
  • 简介:曾侯乙编钟中下层甬钟用于乐曲演奏,其音位设计的规律,是进行其他音乐讨论的基础。揭示这一规律的关键是曾钟“一钟双音三度音程”、侧鼓音高于正鼓音的乐器条件。依据乐器条件,文章对中下层甬钟的“编列一音列”结构进行微观分析,在基组结构中找出曾侯乙编钟设计音阶、十二音位的方法,并引发编钟音位判断、音阶、调式、套数等问题的讨论。

  • 标签: 曾侯乙编钟 中下层甬钟 音阶 十二音位 基组结构 音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