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与MRI的影像诊断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将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方法 累计在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抽取贫血患者总计80例,包含地中海患者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40例,再抽取同时期40例健康志愿者,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并分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中的价值。结果 地中海患者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以及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肿瘤耐药是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相互作用的结果。TME中含有多种基质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可塑性的异质性群体,TME中的巨噬细胞在成熟分化过程中通过两种不同的激活途径呈现两种极化状态,即经典活化型(M1型)和替代活化型(M2型),其中M2型TAMs被认为在肿瘤耐药与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预示着总生存期的缩减和不良预后。

  • 标签: 肿瘤 巨噬细胞 肿瘤耐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及控制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检测血液细胞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空腹抽取5ml血液样本,在比例不同的抗凝血剂放入样本,分别为1:10000、1:5000,对比结果;后平均将血液样本分为4分,分别放置在室温和低温条件下30min、180min。对比抗凝剂比例不同稀释后的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对比室温条件、低温条件下放置30min、180min后的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结果:不同比例抗凝剂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组间对比(P

  • 标签: 检验过程 血液细胞 检验质量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难治的恶性血液患者CART细胞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入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复发难治的恶性血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遵医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T细胞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复发难治的恶性血液患者有着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心里,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恶性血液患者 CART细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人体固有的免疫系统,是有效抵抗外界病原体的有力屏障,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能够释放出炎症因子,将外来的病原体加以杀伤和吞噬,从而起到保障机体免受侵害。适当的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帮助机体更好的抵抗外界疾病,本文通过对鹿血晶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加以研究,继而为鹿血晶这一保健中药材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鹿血晶 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肺栓塞诊断中,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30例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资料,经CTA检查分为2组,对比组14例(非肺栓塞),观察组16例(确诊肺栓塞);均行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对比2组多项指标差异。结果 影响PE诊断的危险因素为RDW>14.6%。结论 肺栓塞的发生与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肺栓塞 RDW(红细胞分布宽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以2021年12月-2022年9月于本院150例接受血液检验人群为例,经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血液,对不同类型贫血以及非贫血人群的红细胞参数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贫血者共57例,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其他类型分别有16例、14例、18例和8例。其中,非贫血者的MCH、RBC、Hb、MCV均比缺铁性贫血者高,RDW低于缺铁性贫血者(P<0.05);非贫血者Hb、RBC比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两类型患者高,而MCV、RDW、MCH低于溶血性贫血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者(P<0.05);非贫血者Hb、RBC比其他类型贫血症高(P<0.05),但两者的MCV、MCH、RDW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贫血之间、贫血与非贫血之间的红细胞参数存在差异,经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有助于判断贫血类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贫血鉴别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 简介:摘要:人体固有的免疫系统,是有效抵抗外界病原体的有力屏障,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能够释放出炎症因子,将外来的病原体加以杀伤和吞噬,从而起到保障机体免受侵害。适当的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帮助机体更好的抵抗外界疾病,本文通过对鹿血晶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加以研究,继而为鹿血晶这一保健中药材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鹿血晶 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究将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可以提高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患儿家属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效果明显。

  • 标签: 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手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收录于2021.9-2023.9,收治的3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中,13例患者的病变为单发病变,左侧有6例,右侧有7例。病变的患者中有8例呈现圆形,5例呈现卵圆形。层面直径最大(2.01-4.39cm)×(4.02-8.38cm)。病变的边缘比较的清晰,病灶在周围器官、血管的影响之下,成长放成呈现铸形。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快速、更准确、更详细的图像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在高原地区,低氧是一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其对机体各个系统器官产生严重的生理影响。其中,心脏作为机体的核心器官之一,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产生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高原低氧环境主要是指相对海平面较低的区域,由于大气氧气分压的降低,导致氧气供应相对减少。这种环境下,心肌细胞作为心脏的基本功能单元,要经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异常生理和病理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到心脏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等诸多方面。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于高原低氧环境对整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但对心肌细胞及其护理层面的深入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和分析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肌细胞及护理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高原 低氧环境 心肌细胞 护理进展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近三年我院救治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均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放疗基础上,使用紫杉醇和顺铂,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和进行近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满意度更高,总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更高,数值比较存在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综合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及IL-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COPD患者(COPD组),分别在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和IL-4水平,同时常规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及IL4水平[(106.75±30.45)、(90.36±13.25)ng/L]明显高于COPD组缓解期患者[(84.26±10.76)、(80.35±8.21)ng/L]及对照组[(78.15±10.11)、(75.28±6.38)ng/L](P〈0.05或〈0.01),COPD组缓解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4水平与Pa02、FEV,%呈负相关(p〈0.05),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IL-6及IL4参与了COPD气道炎性反应,对COPD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验对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取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入院诊治的9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和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验,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IgG、IgA、CD8+、CD4+/CD8+指标比较,P>0.05无差异,两组IgM指标、红细胞免疫情况指标、CD4+、CD3+指标比较,P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红细胞免疫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及阔韧带梭形细胞肿瘤的类型、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子宫及阔韧带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45例子宫梭形细胞肿瘤原发部位为宫颈11例(7.58%)、宫体119例(82.07%)、阔韧带内12例(8.28%)、宫体或宫颈与腹壁同时存在3例(2.07%).病理组织学类型平滑肌来源126例(86.90%),其中良性平滑肌瘤120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内膜间质来源15例(10.34%),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变异型3例(2.07%),包括伴有平滑肌分化的子宫内膜间质结节2例、伴有平滑肌分化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0.68%).结论子宫及阔韧带梭形细胞肿瘤主要为平滑肌、内膜间质来源、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变异型及罕见的胃肠道外发生的胃肠道间质瘤,需要结合临床部位、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子宫肿瘤 阔韧带 梭形细胞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