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患者选取5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分组法实施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n=25例,实施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实验组(n=25例,借助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行)。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胫骨下段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实施治疗后,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推广价值比较广泛。

  • 标签: 胫骨下段骨折 经皮锁定钢板 传统解剖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线锚固定手术治疗单纯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4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23例单纯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36-64岁,平均47岁;左侧9例,右侧14例,23例患者均为外伤所致闭合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线锚固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患侧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功能。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患侧肩关节AS-ES评分术前平均为38.5分,术后平均为90.3分。随访23例患者骨折局部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肩关节功能活动状况良好,所有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切开复位线锚固定手术治疗单纯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切开复位 带线锚钉 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腓骨双骨折采用腓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胫骨闭合复位锁髓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48例胫腓骨双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2.27±12.46)岁,其中左侧19例,右侧29例。采用腓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胫骨闭合复位锁髓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等,术后第1天、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复查X-ray,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及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102.32±20.75)min,中出血量(200.17±60.15)ml,住院时间(9.86±4.58)天。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5.49±3.88)个月。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骨髓炎、骨不连、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情况发生。Johner-Wruhs评价结果优34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腓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胫骨闭合复位锁髓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操作容易,创伤小,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航的交锁髓内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新型组和传统组两组患者,每组50例患者。新型组采用导航的交锁髓内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交锁髓内治疗。结果新型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关节功能评分等均要优于传统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导航交锁髓内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交锁髓内,对骨折部位的定位更准确,对患者的损伤性较小,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磁力导航 交锁髓内钉术 股骨干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髓内加压钢板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了9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按患者入院尾号单双数分组,分为实验组(入院尾号单数)、参照组(入院尾号双数),各45例。实验组采用锁髓内治疗,参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膝关节恢复情况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治疗中,运用锁髓内治疗的效果好于加压钢板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 股骨干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补与传统修补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无张力修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后的各项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对于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与传统修补方法相比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张力修补术 传统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无张力疝气修补与传统疝气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疝疾病者中,抽取200例纳入到讨论中,200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分36例对照组(传统疝气修补)和164例研究组(无张力疝气修补),对比讨论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手术时间等,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88%比对照组25%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疾病可考虑给予无张力疝气修补治疗,此方式术后修复速度快、创伤性较小,可缩短治疗时间,其应用性可推广性高。

  • 标签: 腹股沟疝 传统疝气修补术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我院的共9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观察组采用无张力修补,将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即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疝修补,具有临床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0±0.8)d,术后恢复时间(5.0±1.0)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7.50%(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的方法治疗腹股沟疝,与传统疝修补相比,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因而总体疗效更为理想。

  • 标签: 无张力 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间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疝补修补,B组为实验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并且疼痛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有效率高、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 传统疝修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气无张力修补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对象,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疝气无张力修补治疗,回顾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大约为(66.5±25)min,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大约为(5±1)h,术后发生并发症几率为20%(10/50)。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疝气无张力修补治疗,并且具有非常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对较低,因此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老年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开始我院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以来318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和复发率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5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天,术后顽固性疼痛2例,阴囊血肿,积液14例,复发2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操作简单易学,手术的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比较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无张力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rd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Bard补片治疗腹股沟疝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5~60min,平均住院6d。术后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2~12个月无复发。结论Bard补片无张力修补对腹股沟区的解剖缺陷更具有针对性,符合生理,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股沟疝 Bard补片 疝无张力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股沟斜疝治疗中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85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修补)和观察组(45例,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牵扯感率(0)、并发症发生率(2.22%)均低于对照组(12.50%、17.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应用无张力疝修补可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61例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腹股沟疝的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结果61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阴囊积血,1例出现切口感染,4例患者术后尿潴留,5例出现切口憋胀。随访患者1年,无1例患者复发。结论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能很好地治疗腹股沟疝,其技术难度较小,患者术后疼痛小,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平片修补 基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疝修补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也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腹股沟疝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50例在我院行腹股沟疝治疗的老年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其余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修补,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复发率为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没有患者病情复发,两组患者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张力疝修补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能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腹股沟斜疝患者中选82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斜疝修补治疗),各为4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在治疗腹股沟斜疝疾病临床上具有良好效果,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