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点拔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护生 60名,随机分为 2组,各 30名。研究组采取点拨教学法,参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教学。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及满意率。结果:在考核成绩方面,两组病历书写、专科操作、专科理论等得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在满意率调查方面,研究组总体为 96.67%,参照组总体为 80.0%,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点拔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提升护生考核成绩,且护生普遍满意,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教学 点拔教学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类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观察组施行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四肢厥冷、心绞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四肢厥冷、心绞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提升患者的心理承受力,提高患者自体抵抗并发症的能力,并能够与患者和谐交流,得到患者的认可。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优质护理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 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上,实验组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96.0%。对照组为 82.0%,实验组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应用常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强化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CMC与 PBL联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内科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护理内科的实习生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筛选时间为 2017 年 6月 -2019 年 12月,筛选例数为 120人,接受传统带教法教学的归为对照组( 60例),接受 PCMC与 PBL联合教学的归为观察组( 60例),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PCMC与 PBL联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内科带教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对患者的护理更加科学细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患者按数字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54位患者,随机分为: 27例患者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人性化护理的 27例患者为观察组 ,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3.0分析。结果:观察组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管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有效控制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心血管内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使用人性化服务护理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选择的是2019年-2020年之间医院接收的14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随机的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70名患者,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基础护理之上采取人性化服务干预,对两组患者在干预治疗之后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达到96.4%以上,要高于对照组中的数据,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措施的实际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中选取74例研究对象,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脑卒中后偏瘫情况,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严重,同时为达成实验目的,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使用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前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后者则使用康复护理,比较其具体效果。结果:据研究分析,在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神经内科护理 康复护理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患对于诊治工作的需求以及相应诊治干预措施所产生的应用效用,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诊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0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2月,通过区间法完成在本院接受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患样本共152例,根据其所接受的诊治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呼吸机组,传统组病患在诊治过程中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传统诊治措施,呼吸机组病患则在常规药物干预的基础上接受无创呼吸机诊治,完成两组病患诊治结果以及诊治满意度的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呼吸机组病患的病情诊治效用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同时呼吸机组病患对于诊治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患接受诊治过程中,在常规诊治的基础上给予其呼无创呼吸机干预措施,疾病诊治效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该诊治方案还能够提升病患对于诊治工作的满意度,建议在临床诊治汇总对其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机 应用效用
  • 简介:摘要:目的:以神经内科为目标,探究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目标患者共70例,住院区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目标客户分为两组,每组35人。其中1组的患者被实施脑卒中康复护理措施,而2组患者则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分析实施护理的两组患者所产生的临床效果,主要体现为日常生活能力、患侧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治疗有效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三项评分标准方面,接受脑卒中康复护理方案的1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远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2组,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脑卒中康复护理措施应用在神经内科的治疗中时,效果显著,能够很大程度上将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状态进行改变,由此,总体治疗效果也有质的提升。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偏瘫患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绩效改革方案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制定我科护理绩效改革方案,选择2019年6-11月行常规护理管理为参照组。2020年4-9月行绩效考核护理管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护理工作质量分值(由护士长管理手册为依据)、护士休假管理。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科 绩效改革方案 护理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化内科采取的应急护理管理方式,对于疫情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护理应急管理方式,观察全院护理质量控制情况。结果:全院的护理质量质控分在3~5月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同时对比三月以及四月的分病区管理质控分、消毒隔离质控分、分职业防护质控分以及分护理管理控制分(P>0.05);对比三月以及五月的分病区管理质控分、消毒隔离质控分、分职业防护质控分以及分护理管理控制分(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护理应急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情况,同时保障了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了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管理工作当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内科 应急护理管理 控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肌内效贴在内科疾病引起的肢端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内科疾病引起肢端水肿的7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别为两个,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肢端水肿,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冰敷治疗,对观察组实施常规西药+肌内效贴贴敷治疗,选取疗效观察指标,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治疗1w,观察组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w、2w,观察组的患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内效贴 内科疾病 肢端水肿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疼痛护理管理对改善肿瘤内科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的影响研究。方法 自2014年度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83例因肿瘤而就诊于我院肿瘤内科的病人进行调研,在治疗期间,均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按照护理举措,将其归纳为2个小组,分别纳入42例与41例。按照护理举措,将其命名为常规组与管理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案为传统常规护理,管理组所采用的护理方案为疼痛护理管理。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以及对病人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 常规组NRS得分高于管理组,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疼痛护理管理 肿瘤内科 心理状态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CBL)联合MDT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内科规培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规培生144人为研究对象,所有规培生按综合测试成绩进行蛇形升序排列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人。完成教学后,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病例临床思维及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调查、远期效果评估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基础理论知识、病例临床思维及科研创新能力考试成绩明显增高(P<0.01),执业医师通过率和规培证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L联合MDT教学模式明显提升了呼吸内科规培生的教学效果和医学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了规培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远期教学能力。

  • 标签: CBL教学法 MDT教学法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在医学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 8 年 4 月 -201 9 年 4 月于我院进行实习的医学实习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健康宣教应用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消化内科 2018年 5月 -2020年 5月接收的 64例住院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 32例患者 ,对照组行常规知识宣教护理,观察组添加系统性健康宣教干预,将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以及患者依从性均明显提高,护理差错率以及患者感染率均较低,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 结论: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系统性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消化内科 系统性健康宣教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12月收纳的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 8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40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 4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5.00%( 38/40),对照组为 77.50%( 31/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 1例,发生率 2.50%,对照组 7例,发生率 17.50%,组间差异明显( P<0.05)。结论:通过风险管理及与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老年病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痛首发表现的儿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儿内科急重症患者,病例数45例。爆发性心肌炎、紫癜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各15例,组别不同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所选用的治疗对策也不同,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此次参与研究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紫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为提升儿内科急重症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腹痛情况、机体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对策,结果显示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有效提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腹痛 儿内科急重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 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 5mg po tid,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 5mg po tid) +乳果糖( 20~40mg po qd) +双歧杆菌( 4片 po tid)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FPG( 5.6±0.4) mmol/L、 P2hPG( 8.2±0.7) mmol/L、不良反应占 2.6%。对照组治疗后 FPG( 5.5±0.5) mmol/L、 P2hPG( 8.5±0.6) mmol/L、不良反应占 5.3%。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排便频率( 2.3±0.5) d/次、排便困难( 0.4±0.1)分、腹痛腹胀( 0.1±0.1)分、排便不尽( 0.5±0.3)分、有效率 94.7%。对照组治疗后排便频率( 4.5±0.6) d/次、排便困难( 2.0±0.3)分、腹痛腹胀( 1.9±0.3)分、排便不尽( 2.0±0.8)分、有效率 73.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采用莫沙必利、乳果糖、双歧杆菌联合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能够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且有效率高,安全性强。

  • 标签: 老年 2型糖尿病 功能性便秘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