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的具体措施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11 月期间泌尿外科收治的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 146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顺序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 73 例)及参照组( 73 例),参照组患者开展泌尿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 QOL-30 量表中躯体、心理、认知状况的三个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 P < 0.05 ),研究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 P < 0.05 ), 同时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 P < 0.05 )。结论: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泌尿外科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上了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结石的病患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病患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们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入住的60例患上了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结石的病患进行研究,分为研究A组(30例)与研究B组(30例)。研究B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研究A组在常规性的护理基础之上,再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结石复发情况和护理有效率。结果:研究A组的病患的认知度为96.66%(29/30),研究B组的病患的认知度为73.33%(22/30),说明研究A组的病患的认知度比研究B组高得多,P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结石 康复护理 睡眠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泌尿系感染病原菌128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特殊耐药株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HLAR),EsBLS细菌进行检测。结果 分离数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为产EsBLS细菌(25.3%),MRS(76.9%)和HLAR(63.6%),未发现VRE菌株。大肠埃希氏菌对亚安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吡肟、丁胺卡那敏感性较好。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敏感性较好。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球菌感染的比例升高,致病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与常规剂量 16排螺旋 CT扫描对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时段: 2017年 9月 -2018年 10月,抽取研究时段内本院收治的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小剂量与常规剂量 16排螺旋 CT扫描,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小剂量与常规剂量 16排螺旋 CT扫描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 CTDIvol(容积 CT剂量指数 )、 IQS(平均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 IQS评分小剂量 16排螺施 CT扫描与常规剂量 16排螺旋 CT扫描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CTDIvol小剂量 16排螺施 CT扫描显低于常规剂量 16排螺施 CT扫描,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16排螺旋 CT扫描时,根据患者体质量,采用不同剂量扫描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其中小剂量扫描效果可以达到常规剂量扫描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 常规剂量 16排螺旋 CT扫描 泌尿系结石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思维导图引导下无缝隙护理在泌尿外科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探究。方法:泌尿外科手术患者76例为笔者所在医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手术管理,后组在前组基础上行思维导图引导下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效率、手术室管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效率、手术室管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泌尿外科手术患者行思维导图引导下无缝隙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思维导图 无缝隙护理 泌尿外科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上了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病患采取规范化的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们医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入住的160例患上了泌尿系结石的病患,并对其实施术后留置双J管的病患进行研究,分为研究A组(80例)与研究B组(80例)。对研究B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研究A组实施规范化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研究A组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5%(7/80),研究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25/80),研究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得多,P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术后留置双J管 规范化 延续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等]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优,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②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4.55%),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效果突出,安全性较高,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泌尿系统结石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曾经在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视为重点观察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手术,实验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分析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手术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提高了结石取净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概率,安全性高,对加快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泌尿系统结石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医护患三位一体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自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 110例患者,依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医护患三位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胫后静脉血流速慢于对照组患者,但是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快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医护患三位一体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医护患三位一体化 泌尿外科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