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等长度导管在重症患者早期护理干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治疗中实施常规化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统计分析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重症患者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治疗中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普遍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在重症患者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治疗过程当中,展开早期护理干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的变化情况,细致周到的加强护理管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最优化的护理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等长度导管 重症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置管体位在PICC导管尖端中对尖端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妇瘤外科肿瘤患者100例,依据不同置管体位干预方式随机分为进行抱头法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传统外展平卧位置管患者为对照组,各50例。比较分析两组间的置管导管异位率、生理应激反应、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实施PICC置管后,导管的异位率0例(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20.00%),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感染等发生率1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18.00%),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稍高于对照组,但是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瘤外科肿瘤患者,经在临床上给予患者抱头法干预的方式,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明显提升导管复位成功率,改善患者生理应激反应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导管 尖端位置 置管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对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置管治疗的重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应用细节护理模式。结果:进行干预后,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置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细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有助于创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并发症 原因 护理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院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收治100例接受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纳入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实施常规导管室护理,研究组患者术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过程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与依从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0%,研究组患者介入手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P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护理 风险管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时,引发感染的不良因素,并施以相应护理措施。方法:研究确认在院内肿瘤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使用PICC导管,具体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1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按照患者在使用导管期间出现感染的具体情况,以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调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感染的人数及引发感染的不良因素。结果:所有接受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出现感染,通过统计并分析后,总结出引发感染的不良因素有单次置管穿刺次数过多、PICC留置时间过长、导管出现异动、化疗次数过多以及自身有糖尿病史,两组患者在上述因素中,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在患者年龄与性别方面,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术在实施期间存在很多因素会致使患者出现感染,施以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对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

  • 标签: 肿瘤 PICC导管 感染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已属于人类易患疾病之一。而心导管介入诊疗是作为心血管相关疾病临床治疗的常见方法。导管室是患者进行心导管介入诊疗的主要场所,而导管室护士就是在导管室对临床治疗进行操作或辅助操作的护理人员。由于心导管介入诊疗的性质及操作要求复杂,导管室护士必须具有超高的操作仪器设备能力,才可以辅助医生完成心导管介入诊疗。本文将从医疗角度分析并阐述导管室护士的素质要求及护理体会,旨在强调和提高导管室护士的职业素质,形成一种更加专业的护理模式,最终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的同时提高导管室诊疗的临床成功率。

  • 标签: 导管室 素质要求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较高。现旨在探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主要从置管方式、部位及医源性因素、患者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规范化操作、加强患者教育、合理消毒剂的选择及加强血液净化中心管理等护理干预的主要方向。减少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重在预防,预防需从可能造成感染的多方面因素着手,患者、医护人员、医疗环境等多方面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大幅的减少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导管堵塞应用肝素钠与尿激酶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使用静脉导管的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5000u/ml尿激酶溶液进行封管,对照组患者采用62.5u/ml肝素钠溶液进行封管,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实验组患者明显提高静脉导管堵塞的再通成功率,P<0.05。结论:在静脉导管堵塞应用尿激酶的效果显著,对比肝素钠,静脉导管堵塞的再通成功率显著更高。

  • 标签: 肝素钠 尿激酶 静脉导管堵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人工肝治疗病人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应用预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 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人工肝治疗病人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研究组45例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同护理方式下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

  • 标签: 预防护理 常规护理 感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FOUCS-PDCA在降低PICC导管堵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为降低PICC导管堵塞率,医院肿瘤科于2021年10月起实施了FOUCS-PDCA专项改进。随机抽取为80名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FOUCS-PDCA专项改进(2021年7-9月)和实施后(2021年10-12月),各抽取40名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PICC导管堵塞率、PICC导管满意度和舒适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实施FOUCS-PDCA专项改进后,患者的PICC导管堵塞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

  • 标签: FOUCS-PDCA 专项改进 PICC 导管堵塞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抽取100例在我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配合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将患者均分两组,实施不同导管室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各组护理效果并对比。结果:护理前:SAS、SDS 评分,研究组VS参照组未见组间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VS参照组,SAS评分(35.48±2.51 VS 48.69±2.71)、SDS评分(37.73±2.19 VS 47.55±2.66)、患者满意度(98.00% VA 76.00%),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介入导管室护理中效果具有明显性,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进而提升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患者满意,因此建议将人性化护理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导管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心静脉导管给药治疗重症低钾血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近一年(2021年07月至2022年0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低钾血症病例,进行系统抽样随机均分两组,其中实验组行精细护理,而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的实验护理结果仔细观察并记录分析。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实验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1例,占比为2.44%)少于参照组(4例,占比为9.76%),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97.56%)则高于参照组(87.80%)。结论:对于重症低钾血症病患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给药治疗并行精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病患的并发症发生,且满意度也更高。此法甚为有效,可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重症低钾血症 精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院入院治疗的88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给予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9%)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34%)患者,患者的满意度高(96%)于对照组(71%)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透析 导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换药中采用护理干预,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2021年6月--2022年5月为观察时间跨度,采用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优化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和情绪状态情况。结果:普通组和优化组导管留置时间和情绪状态对照中,普通组导管留置时间为8.15±1.34(周)、优化组为16.73±1.51(周),优化组情绪状态为54.38±3.66(分)、优化组为41.79±3.07(分),(t=11.098,p=0.009),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换药中采用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血液透析 深静脉留置导管 换药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在预防PICC导管脱管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入化疗患者总计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应用于PICC导管脱管预防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静脉治疗 专科护理小组 导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介入导管室手术中实施无缝隙流程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20年7月——2022年5月在我院心脏介入导管室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分组,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无缝隙流程化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情绪较护理前比较均有改善,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无缝隙流程化护理运用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手术中可获得理想效果,既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又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无缝隙流程化护理 心脏介入导管室 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收治的应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的92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2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1 d~19个月,血液流量平均200~250 ml/min,其中1例曾出现隧道口皮肤红、肿、热、痛炎症反应,经局部换药处理及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消除,继续血液透析。结论: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 标签: [] 血液透析 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上对中线导管所致静脉炎患者展开护理,选择施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院此次研究选取60例进行诊治的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这一期间的中线导管所致静脉炎患者,将其研究对象划分,建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经由随机法选取)。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优质护理干预为具体的干预措施,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受试者具体的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服务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护理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优质干预投入临床中线导管所致静脉炎患者护理中,所得干预的评估结果更好。

  • 标签: 中线导管 静脉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固定贴在中心静脉导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神经内科CVC置管患者,分别将110例CVC置管患者采用类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采用原来方法纱布包裹接头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型固定贴固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导管内回血的发生率、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护士认可度、工作效率及医疗成本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置管期间导管内回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94.26%提高到97.93%;45名护士认可度,传统方法8.9%,对固定贴的认可度91.1%,观察组固定贴更换时间最快可以节约2分钟,护士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医疗成本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成本共节约成1760-4400元,同时减少患者因感染或非计划拔管所产生的额外费用。结论:新型保护固定贴能有效保护导管及输液接头,使导管固定夹处于向心端,避免回血堵管及接头固定不当导致的皮肤损伤;护士能明确区分CVC主管与副管,降低纱布或治疗巾的更换频率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支出。同时减少患者担心意外脱管的恐惧感,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得到提高。该固定贴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方法,完全可替代现有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保护固定贴  中心静脉导管  临床应用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