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脑梗死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经临床确诊脑梗死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和脑保护剂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特性,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患者全血高切黏度(P=0.0008)、全血低切黏度(P=0.0009)、血浆黏度(P=0.0008)、红细胞压积(P=0.0351)、血沉(P=0.0093)、全血高切还原黏度(P=0.0007)、全血低切还原黏度(P=0.0008)、红细胞聚集指数(P=0.0075)均显著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87.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 标签: 低分子量肝素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2011-2015年南宁市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之间差异,为采供血机构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统计学支持。方法:对南宁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588194人次(自愿无偿献血者375023人次,互助献血者213171人次)血液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互助献血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P〈0.05);尽管互助献者HBsAg(P〈0.05)和抗-TP(P〈0.01)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互助总阳性率(1.90%)显著高于自愿无偿献血总阳性率(1.11%)(P〈0.01),OR=1.709,95%CI=1.640-1.780。结论:过高互助献血比率,其潜在输血风险性高于来源自愿无偿献血,采供血机构应该依法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加强互助献血管理,严格控制互助献血启动条件、标准和范围,不断降低互助献血率。

  • 标签: 互助献血 输血安全 输血相关传染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地区生活环境对女性IgM抗-A、抗-B抗体效价影响。方法:用盐水介质凝集法检测35例海南赴武汉地区实习女性大学生在实习前和实习后IgM抗-A、抗-B抗体效价值,同时随机选取40例武汉本地实习女性大学生作为对照。结果:海南女性大学生来武汉实习前后IgM抗-A、抗-B抗体效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前IgM抗-A效价为224±181、IgM抗-B效价为160±96,实习3个月后IgM抗-A效价降为74±45、IgM抗-B效价降为63±32;而武汉本地女性大学生在实习前后IgM抗-A、抗-B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生活环境可影响女性IgM抗-A、抗-B抗体效价值。

  • 标签: 生活环境 IgM抗-A IgM抗-B 抗体效价
  • 简介:目的: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试验,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分别采用卡式法、试管法、不规则抗体筛选、吸收放散试验等多种方法鉴定血型。结果:25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中,ABO血型亚型10例、抗原(抗体)减弱或消失7例、冷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3例、自身加同种抗体1例、异常血浆蛋白2例、近期输注不同型血干扰1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要结合病史,借助多种方法正确鉴定血型,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

  • 标签: ABO血型 正反定型 输血
  • 简介:疟疾是一种有疟原虫寄生人体、蚊虫叮咬传播疾病,人与人之间接触不感染,但可通过输血或受污染注射器和针头传播。疟疾是一种世界范围内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疟疾也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寄生虫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成果 输入性疟疾病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比较骨科不同疾病患者术前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值,分析术前TEG与高凝状态和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关系,探讨骨科疾病患者术前TEG检测必要性。方法:选取骨科2015-09-2016-06收治患者266例,按疾病种类不同分为关节炎组60例、骨折组47例、坏死组79例和腰颈椎组80例共4组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术前TEG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TEG结果异常率均增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TEG参数均值比较,关节炎组K值降低,Angle角、MA值、G值增高(均P〈0.05);骨折组和坏死组R值和K值降低,Angle角、MA值、G值增高(均P〈0.05)。关节炎组与骨折组DVT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坏死组、腰颈椎组高(均P〈0.05)。骨折组术前DVT患者比术后DVT患者Angle角增大、MA延长、G增强(均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骨性关节炎患者和缺血性骨坏死患者在术前处于高凝状态比例较高,前两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及其术前TEG结果异常率均增高;该3种骨科疾病患者术前TEG检测非常必要。

  • 标签: 术前血栓弹力图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O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00例丈夫血型非O型O型孕妇血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效价;对孕妇生产新生儿在出生后进行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和新生儿胆红素、血红蛋白检测,以评价O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关系。结果:2000例0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64孕妇共1204例(60.2%);孕妇血型抗体效价越高,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概率越大(P〈0.05)。结论:孕妇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提示作用明确,可作为新生儿溶血病筛查指标,临床应广泛开展对0型孕妇产前IgG-抗A(B)效价检查。

  • 标签: 血型抗体 效价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献血者外周血小板体积指标对机采血小板质量影响,并探讨适宜标准筛选献血者。方法:收集194名献血者献血前外周血小板体积指标(包括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与机采血小板收集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并对献血者采集前后相应指标作配对比较。结果:献血者采前外周血小板平均体积、体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均与血小板收集量呈负相关关系,且有统计学意义,是筛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重要指标。

  • 标签: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大血小板比率 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肝脾破裂急诊手术患者组织氧代谢影响。方法:以行自体血回输64例肝脾破裂急诊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相同或类似类型急诊手术患者62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24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静脉血氧含量(CvO_2)、氧摄取率(ERO_2)、血乳酸浓度(aLac、vLac)变化以及术后红细胞变形指数(RCDI)、全血及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含量。结果:①术后观察组PaO_2、CaO_2、PvO_2、SvO_2、Cv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术后24h观察组ERO_2以及aLac、vLa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观察组RCDI为0.143±0.106,明显低于对照组0.168±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及红细胞2,3-BPG含量分别为(2.51±0.20)μmol/ml和(4.39±0.41)μ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1.65±0.17)μmol/ml和(3.27±0.34)μ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即刻为患者提供完全相容血液,迅速补充血容量,明显提高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和改善组织细胞缺氧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自体血回输 肝脾破裂 组织 氧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血糖水平在下降过程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探讨降低血糖对MCV和PLT参数影响。方法:用135例高血糖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下降过程中血常规标本,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中检测MCV、MPV、PCT、P-LCR、IPF等参数,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①治疗前、后血糖下降过程中各项检测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Glu(t=12.456,P=0.000)、MCV(t=2.198,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V(t=1.260,P=0.213)、PCT(t=1.258,P=0.213)、P-LCR(t=1.479,P=0.144)、IPF(t=-1.265,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后血糖与MCV变化呈正相关关系。③以治疗前、后血糖下降幅度10mmol/L为分割点分2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各检测结果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下降对MCV有影响,对PLT参数无影响;而血糖下降幅度大小对MCV和PLT参数影响不大。

  • 标签: 高血糖 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压积 大血小板比率 幼稚血小板
  • 简介: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机率,研究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采用聚合酶联链式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对其突变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患者有无肝组织以外转移来对比差异性。结果:33例肝癌患者中,有17例结果显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有转移病灶组18例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病灶组15例。结论:血浆P53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可能有相关性,与疾病轻重、病灶转移有某种内在联系,突变机率在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基因P53 抑癌基因 肝癌 机率
  • 简介:目的:探讨输血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按输血效果以及输血量和输血次数进行分组,比较输血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3例经输血治疗肿瘤患者输血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加,输注红细胞2U以上或多次输血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监测可作为肿瘤患者科学、合理输血循证依据,并以此制定个性化输血策略。

  • 标签: 输血 D-二聚体 肿瘤 循证 输血策略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产ELISA间接法试剂和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效能,探讨确证结果用于试剂选择,灰区范围设置理论和依据。方法: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对ELISA方法检测有反应性及灰区44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3个厂家抗-HCV有反应性标本经RIBA实验确证后,假阳性率分别为70.6%、44.1%、2.9%,灰区标本15例,未确认阳性检出。结论:为确保血液质量,血筛实验室应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双优试剂,以有效提高抗-HCV有反应性标本检出率。在献血者管理中,参考确证结果用于献血者反馈,特别是长期固定献血者,对单试剂反应者经6个月以上屏蔽期可以重新参加检测确认,合适献血可进入归队献血程序。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CV ELISA有反应性 确证实验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绍兴市ABO、RhD(+)、RhD(-)血型住院患者发病率和疾病状况,为我市中心血站和我院输血科提供采血和急用及常规用血数据。方法:ABO血型用正反定型鉴定;Rh(D)用纸卡法快速试验对RhD抗原初筛,可疑者用盐水试管法进行鉴定,用间接抗人球蛋自试验对初筛RhD阴性血液标本进行确认。结果:统计2009年39553例住院患者血型,A型占31.35%,B型占26.05%,O型占33.92%,AB型占8.67%。RhD(+)患者39479例,占99.56%;RhD(-)患者174例,占0.44%;1~4季度中同一系统疾病,除妇科系统住院患者4种血型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各大类系统疾病中,不同血型发病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O、RhD(+)血型患者发病规律与血型人群分布情况有一定差异,RhD(-)血型结果与相关文献基本一致;我们统计显示,不同季度血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系统疾病血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需合理调配血源为临床服务,快速提高我市输血技术水平。

  • 标签: RH-HR血型系统 输血 ABO血型系统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在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应用血液容量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重按标准进行采集400ml、300ml原料全血各100袋及其制备成分血液重量,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200袋原料全血及其制备成成分血液实际重量均在理论值范围内。结论: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应用对血液容量有一定损耗,应采用有效措施保证成分血液容量。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病毒灭活 容量控制标准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乙型肝炎DNA含量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反应测定血清HBVDNA载量。采用全自动快速微粒子酶免分析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不同HBVDNA载量血清其病毒含量,HBVDNA载量越高,免疫清除HBVDNA载量相对较低,病毒残留HBVDNA载量较低或无HBVDNA复制。结论:研究显示HBsAg和HbeAg与乙肝病毒含量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复制状态。另外还表明肝功酶学2个指标ASTALT与乙型肝炎病毒含量关,可以将其比值作为评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程度高低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目的:了解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过程中,血浆中诸成分免疫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含有1μmol/L亚甲蓝血浆置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中,经光照强度为3.8万Lux可见光照射30min。结果:经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后,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有不同程度丢失,大部分在20%以下,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稍有减少。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影响不明显。

  • 标签: 新鲜血浆 病毒灭活 亚甲蓝光化学法
  • 简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以红系细胞异常增多为主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TE)是采用多功能血细胞分离机去除患者体内增多红细胞,以达到缓解或减轻临床症状目的。我科2005年6月-2009年8月运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红细胞单采治疗PV患者14例,短时间内让患者RBC、Hb、Hct接近正常水平,

  • 标签: Mcs+血细胞分离机 红细胞单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和血小板洗涤(PW)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及血小板计数(BPC)变化影响。方法:对各组测定PAIg和BPC变化并作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PE加PW治疗组PAIg含量递减速度均明显快于普通治疗组(P〈0.01),普通治疗组BPC回升速度明显慢PE加PW组(P〈0.01)。结论:血浆置换及血小板洗涤治疗ITP可迅速降低患者体内PAIg水平、促进体内BPC回升;BPC回升与PAIg水平递减呈负相关,动态监测PAIg和BPC变化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血小板洗涤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计数 新鲜冰冻血浆
  • 简介:目的:比较ACP215与ACP115细胞洗涤机制备冰冻洗涤红细胞效果。方法:20袋400mL全血以相同加工条件进行甘油化并置-80℃保存。随机分成2组,按冰冻洗涤红细胞操作规程分别用ACP215与ACP115细胞洗涤机制备冰冻洗涤红细胞,用SPSS11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品均达到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中标准,临床输注后无不良效果。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ACP215制备冰冻洗涤红细胞效果优于ACP115。

  • 标签: ACP215细胞洗涤机 ACP115细胞洗涤机 冰冻洗涤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