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观察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演变。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34眼行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4,7,15和30d在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通过公式C/12×3.14×[r^2-(r-I)^2]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结果:在移植的34眼中出现新生血管的29眼(85%)。新生血管最初环角膜缘呈毛刷状生长,后向角膜中央蔓延,为扭曲粗大的血管,末端呈树枝状分支。高峰时期交叉密布成网状,以后逐渐萎缩。角膜移植后4,7,15和30d角膜新生血管平均面积分别为11.8±3.5mm^2,18.5±4.0mm^2,14.4±4.3mm^2和6.0±1.8mm^2,总体平均面积为12.7±1.9mm^2;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面积百分比值分别为30.8%±8.7%,65.3%±12.8%.59.4%±14.5%和36.2%±10.9%,总体为48.7%±6.4%。结论: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在第4d时出现,7d时面积达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30d时约降至7d时面积的1/2。

  • 标签: 大鼠 角膜移植 新生血管
  • 简介:<正>今天许多种类的内窥镜已应用于临床诊断。由于优良的光源和光导系统使得精确的观察成为现实。手术可以在电视屏幕下操作,并获得优质的屏幕影像和内窥镜手术像片资料。1959年HopkinsHH博士发明了棒状透镜,1960年StorzK.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光导纤维,这些形成了现代内窥镜突破性进展。本文总结了与内窥镜发明者StorzK.的谈话内容。早期的内窥镜是JacksonC.医学博士设计的,在许多年内,这个设计没有进一步改进。培养一个内窥镜医师需要许多年时间在实验室用很讲究的方

  • 标签: 内窥镜手术 革命性 光导纤维 发明者 光学系统 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