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著名女诗人。她诗歌的特殊气质,她对俄罗斯诗歌诗法的更新和杰出成就使她在诗歌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歌《我的诗行,写成得那么早》不仅是她诗歌命运的预言,也是她诗歌风格的生动体现。

  • 标签: 结构 意象 韵律 孤傲的诗人
  • 简介:”“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之二袁本良“”“所”“之”三字的功能性质和用法特点,在语法学界一直是倍受关注而颇多歧见的问题。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从句法转换①这一特殊的视角来观察这几个虚词,见解颇为深刻,对...

  • 标签: 《中国文法要略》 “之” “所”字 主谓结构 名词化 句法
  • 简介:文章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就如何监测与搜获新词语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全文包括三个部分:从“粉丝”说起;关于跟踪相对新词语的问题;新词语监测工程及其实施方略。

  • 标签: 新词语 原有词语 监测 搜获
  • 简介:文学翻译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交际行为,译者是不同文化的调停,因此,他/她需要以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向译语读者呈现“他”,这也是译者的核心责任.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会在译入语文化中创生一个“杂合”文本,这个“杂合”文本融合了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双重特征,是两种文化妥协的结果,体现的是一种不同文化的共生关系.本文以研究案例为克莱门特·埃杰顿(ClementEgerton)的《金瓶梅》英译本TheGoldenLotus为例,集中探讨在文学典籍英译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运用陌生化翻译策略保留和再现“他”的方法及其跨文化传播意义,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杂合”文本的基本特征.

  • 标签: 陌生化手法 英译《金瓶梅》 异域化 混杂化 杂合文本
  • 简介:本文以国内某重点大学的15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受试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揭示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同侪反馈中的使用特点及其影响这两种语言使用的原因。研究表明:(1)在同侪反馈中,汉语和英语都会被使用;(2)在同侪反馈中,汉语主要用于提供结构和内容等宏观层面的反馈,而英语反馈则主要针对语法、词汇等局部层面的问题;(3)在同侪反馈中,影响中国二语学习使用这两种语言的因素是多样的,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研究实质上是对以前二语写作同侪反馈研究的一个补充,与此同时亦可以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观点和视角。

  • 标签: 二语写作 同侪反馈 汉语 英语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在当今世界各种繁多的文学奖项中影响最大,规格最高,具有权威性,获奖分别来自世界上各种语言的国家或民族。在这些获奖作家作品中,来自于英语国家的获奖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史上亦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1984—2013”这30年间英语国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在中国大陆研究的状况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统计、分析和评价,旨在把握其在中国大陆的研究特点、热点和盲点,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英语国家 统计分析 研究状况
  • 简介:词汇知识是语言理解的关键和语言产出的基础,其中产出性词汇知识对口语与书面语输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非汉语环境中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的作文为语料对二的书面语输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类学习写作质量差异显著,由此对二的产出性词汇广度知识与深度知识差异及其对写作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裔与非华裔学习的产出性词汇知识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各项词汇知识变量对写作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探究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词汇教学建议。

  • 标签: 华裔 非华裔 产出性词汇知识差异 写作质量
  • 简介:1.WaroftheSpanishSuccession:西班牙王位继承之战(17011714),由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波旁王室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战;WarofJenkins’Ear:詹金斯的耳朵战争(1739-1748),大不列颠与西班牙之间的一场军事冲突,西班牙帝国最终获胜。

  • 标签: 和平主义者 西班牙 王位继承 国家参与 军事冲突 大不列颠
  • 简介:去动机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影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以克罗地亚汉语学习为例的欧洲汉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这些汉语学习去动机的现状,运用SPSSl7.0对调查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去动机主要受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因素所占比例最大;针对这三个因素,找出去动机的成因,提出解决去动机的策略,学生才能重拾自信心,有效避免和减少去动机,找回学习兴趣,减除消极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汉语水平。

  • 标签: 去动机 汉语学习 因素 教学启示
  • 简介:本文以高级日语学习阶段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并考察了其与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的关系,发现受试的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属于中等,随着学年的升高,应试的学习策略使用频率无明显的提高,使用倾向也没有大的变化。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中仅"词汇"部分的成绩与元认知策略存在显著意义的相关。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学习细节上存在差异,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为重视语言的输出技能、即"说"与"写"的能力培养。

  • 标签: 语言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 日语能力测试成绩 相关
  • 简介:在外语学习中,误用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误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本国文化与母语的干扰是最重要的。本文以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较常出现的误用为例,从语言、文化两个层面对干扰的产生进行分析。

  • 标签: 误用 干扰 母语 本国文化
  • 简介:美国纽约皇后区鸣远中文学校青少年儿童夏令营日前举行结业典礼,近400位小朋友在台上歌唱、舞蹈、表演,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结束了7周的夏令营生活。

  • 标签: 夏令营 皇后 纽约 参加者 中校 青少年儿童
  • 简介:本文研究了任务前准备时间长短对中级和高级英语学习口头报告时自我修补使用频率和准确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增加任务前准备时间能明显提高高级组的言语流利度以及对词汇和句法错误自我修补的准确度,但中级组的流利度和自我修补的准确度却没有因为准备时间增加而提高。两组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部分中级学习使用不恰当的方法准备任务,例如用中文记录准备陈述内容而造成转换错误增多。此外,过分重视语法的准确性也使中级组忽略了言语的流利度。

  • 标签: 自我修补 任务前准备时间 语言水平
  • 简介:近年来,随着学习自主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之一,自我评估和学生互评作为该概念在评估测试领域的重要体现,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们的关注。然而,在中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下针对中国英语学习的相关研究却不多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大学生二语写作自我评估和学生互评的评分信度。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2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二语写作自我评估和学生互评的调查,作者发现:学生自我评估的信度为0.432,互评的信度为0.202;自评有高估的趋势,而互评则有低估的趋势;自评和互评均有高估低表现、低估高表现的倾向。

  • 标签: 自我评估 学生互评 学习者自主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英语学习情感词汇的使用情况以及性别因素对其的影响。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SECCL)。研究发现,在使用情感词汇方面,中国男性和女性英语学习表现出显著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同时与英语本族语使用情感词汇的情况不尽一致。本文认为,中国学习使用情感词汇的性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学习英语情感词汇是学习英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情感词汇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 性别 文化
  • 简介:根据近年来的反馈信息,大多数"影子练习"的练习都从正面评价了这种练习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感到困难或在练习过程中感到紧张、有压力。影响练习感受的因素可能存在多种,本研究假设日语水平、周围环境、练习策略都可能产生影响,故选择从未有过练习经验的二年级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文主要针对第三项假设,而其它两项假设将另行撰写文章。在本文中,将练习感到困难、紧张等命名为"思维活动",将练习为完成跟读而采取练习活动命名为"跟读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练习在练习初期有什么样的思维活动;(2)练习在练习初期会选择什么样的跟读策略;(3)练习的跟读策略是否会对他们的思维活动产生影响。

  • 标签: 影子练习 元认知 跟读策略 思维活动
  • 简介:本研究旨在调查词素意识在英语为二语(ESL)词汇习得中所起的作用。受试者为198位中英联合培养项目的中国大学生,他们在中国完成两年的学习并在英国取得学位。受试者完成了一份总共4个任务的纸笔测试,包括了词素区分、词素认别、词汇量测试和词汇关联测试。研究采用了路径分析来探索自变量(词素意识的两方面)与应变量(词汇知识的两方面)的交错关系。结果表示英语衍生词素意识预测了英语词汇广度和词汇深度。同时,现有的词汇广度可以促进衍生词素意识与词汇深度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的英语衍生词意识不仅能拓展词汇量,并且可以巩固深层理解词汇的属性,最终帮助学习建立相关词或者短语之间的联系。

  • 标签: 衍生词素意识 复合词素意识 词汇知识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 简介:基于言语效率理论,对初级汉语水平俄语母语进行了有反馈和无反馈重复朗读训练,以考察反馈对汉语第二语言朗读韵律产出的影响。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跟无反馈重复朗读训练相比较,有反馈重复朗读训练在朗读韵律方面的改善程度是显著的。2)如果仅仅采用重复朗读的训练方式对于正字法距离跟汉语差异较大(如俄语母语)且对汉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而言,朗读韵律不会有明显改善。3)有反馈重复朗读训练在朗读韵律方面的学习效应会随着时间变化而衰减,这表明教师应该将朗读韵律的外显教学和反馈进行结合,并贯穿汉语二语朗读教学的始终。

  • 标签: 第二语言朗读教学 教学反馈 朗读韵律 重复朗读
  • 简介: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前预备研究,通常以量化而非质化方式进行。然而,量化研究较多注重任务预备的结果而非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预备行为容易被忽视。本研究尝试填补此方面空白,以访谈研究方法探索具体任务前预备行为,以及先前研究较少触及的主题熟悉度问题。这两个因素构成了Bui(2014)所提出的任务外和任务内预备理论。八位香港本科学生完成了一项熟悉以及一项不熟悉的口语任务,并在任务后接受访谈。尽管此前研究的部分结果得到证实,本研究还是发现了三项较新成果:第一,先前相关研究都集中在任务预备的心理语言学过程,但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报告任务预备可减少焦虑并增强自信,显示任务预备在情感层面的影响。其次,即使先前研究显示,任务前预备提高了流利度和复杂度而非准确度,学生的自我报告却反映了他们对准确度的重视。再次,主题熟悉度可以在无任务前准备的情况下,部分填补任务前准备所起的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还讨论了相关教学启示。

  • 标签: 任务前准备 主题熟悉度 任务预备 流利度 准确度 复杂度
  • 简介:文章对韩语母语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性的测量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检验了有效句法复杂性测量指标与写作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话题链数量、话题链分句总数、零形成分数量、T单位长度4个指标可以作为韩语母语汉语写作句法复杂性发展的有效测量指标,而T单位数量、T单位分句数、话题链长度、话题链分句长度、话题链分句数不是有效的发展测量指标。另外,研究还发现,话题链数量、话题链分句总数、零形成分数量、T单位长度既能有效区分韩语母语的汉语水平,也能有效预测写作质量。

  • 标签: 韩语母语者 句法复杂性 测量指标 写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