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危机加深,战乱频仍,社会急剧动荡,对于唐季的文学发展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今人谭优学先生将晚唐诗分为三派:“一是以艳丽著称的温李派,以韩偓为代表;一是以寒瘦苦吟为主的贾岛派,以李洞为代表;一是著重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继承元白新乐府精神的这一派,以皮日休为代表。”(《唐诗人行年考·薛能》)基本上把握住了晚唐诗坛的三大走向。但把韩偓归入艳丽派,显然是就其《香奁集》立论的,虽然不无道理,却不很准确。韩偓的诗歌创作决不是《香奁集》所能范围的。

  • 标签: 韩偓 香奁 谭优学 民生疾苦 新乐府 李洞
  • 简介:<正>提到前段时间荣获三项奥斯卡电影大奖的音乐电影《悲惨世界》,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改编自百老汇著名的同名音乐剧,而这部音乐剧,又是根据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说改编的。小说《悲惨世界》写于1862年,冉·阿让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的基本情节也就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冉·阿让是一个伐木工人的儿子,他从小就成了孤儿,由姐姐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姐

  • 标签: 《悲惨世界》 浪漫主义作家 在黑暗中 抚养成人 维克多 生活史
  • 简介:我们班有一个小胖墩,他的名字叫计永超。一说起他呀,我就忍不住摇头叹息,他胖得真是太“催”了。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简介:人的生存如同硬币两面,既有可以选择的一面,也有难以选择的另一面。悲剧的诞生就在于不可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地遭遇悲剧,这使得“悲剧”的存在和我们对于悲剧的探讨尤具现实意义。而在历史的推进作用之下,人的宏观生存环境逐渐改变,悲剧的内容和存在形式也有了新的演绎。《海上钢琴师》就是一部游走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现代悲剧范本。

  • 标签: 悲剧 1900 音乐
  • 简介:《桑树坪纪事》乃上世纪八十年代探索剧之集大成者,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反思意识。本文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桑树坪纪事》,提出清醒者与麻木者的悲剧,并以清醒者与麻木者的视角进行反思。

  • 标签: 《桑树坪纪事》 悲剧 麻木者 清醒者 反思
  • 简介:新年伊始,一场公路交通惨祸,瞬间造成95人死伤、近百家庭破碎的沉痛后果。其主要原因是司机利欲熏心,视人命如草芥,多方面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受这起特大事故恶劣后果的严重刺激,幸存的肇事汽车司机在看守所里发了疯。

  • 标签: 汽车司机 道路交通安全法 失常 精神 制造 违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1
  • 简介:在迟子建的小说里,迟子建的小说,迟子建小说的魔幻成分

  • 标签: 世界夜晚 悲水 慈河
  • 简介:黄庭坚作诗,提倡"尖新痩硬",好以诗法的新颖来擅艺争胜,发前人所未发。其以典实横陈、义理充塞而著称的"山谷体",固自不必赘论。而一些平白如话的小诗,则看似信手拈来,未加锤炼修饰之功。不过,这其中的许多诗歌,其实也体现了黄庭坚一贯标新立异的诗法,不可轻轻放过。典型代表,当属《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一诗: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 标签: 诗法 惠崇 神宗 缚鸡行 洞庭 杜工部
  • 简介:南京,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2400多年前,历尽沧桑。1949年4月23日,南京获得解放,从此走上了振兴繁荣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后的南京人民医治好战争的创伤,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领导下,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古城南京旧貌变新颜,城市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经济总量的变化上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3亿多元(当年价,下同)、人均100多元,分别猛增到1998年的825.13亿元和15264元。从产业结构的变化上看,产业结构全面升

  • 标签: 发展成就 南京解放 五十年 非公有制经济 年增长 城镇居民
  • 简介:[摘要]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效果常以“以喜写“的艺术特点来实现,《窦娥冤》主要通过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悲喜手法掺杂并用和大团圆的结局的运用,体现了“以喜写”的艺术特点,同时指出这种以冲淡悲剧氛围为主要特征的艺术特点实质,是中华民族伦理本位的文化意识及心理结构直接作用下的产物。[关键词]窦娥冤古典悲剧艺术特点民族特色悲剧是文学的最高形,它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中国悲剧价值主要是道德同情,是一个“从怜悯、悲愤到崇敬的教化过程”。《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个感天动地的大悲剧,诚如王国维所说“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它“以喜写,哀而不伤”的艺术特点,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悲剧特色......

  • 标签: 中国悲剧 写悲 哀而不伤窦娥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汉宫秋》借助于人们一般用昭君之“怨”来解读“昭君和番”故事的接受心理,采用惯见的忠奸之争模式来结构全剧。通过转移角色视界,将叙事焦点集中到对汉元帝契约型心态的敞亮和心灵深度的发掘上,使《汉宫秋》超越了一般的忠臣悲剧而成为一部真正的人生悲剧。

  • 标签: 忠奸之争模式 悲剧领悟 人生悲剧
  • 简介:教材文本中,有很多题材与生命有关,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劳伦斯的《鸟啼》、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等。在这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学者往往更多地关注对生命美好的诠释,注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教育,却忽略了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生命本真尤其是悲剧性本真的认识和体悟,结果导致在生命教育上落入概念化和空洞化的境地,这是该类文本教学的误区和缺失。笔者试以《秋声赋》和《寒风吹彻》两文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生命体认的内涵及意义所在。

  • 标签: 热爱生命 文本阅读 意义 体认 《指南录后序》 《我与地坛》
  • 简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标签: 《声声慢》 李清照 赏析 寻觅
  • 简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送别》包含着无数中国离人的深情,成为流传百年的名曲。而其作者李叔同,“由翩翩公子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最终成为一代传奇。世上不缺富家子弟,却不是每个富家子弟都能做到才情兼具、潇洒翩翩的;世上亦多有倾心书画诗词者,但能走遍了文艺的圈子而样样精通的实在不多;至于那享尽了俗世的繁华后,还能抽身离去一心向佛,独守空山里一盏豆灯的,更是少之又少。李叔同却能够将这三种人生都过到极致,他的才情与执着、热烈与清冷、温和与严肃,在那短短的几十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李叔同 长亭 古道 交集 游子
  • 简介:前后《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苏轼在文中寄情江渚,寻找慰藉:《前赤壁赋》在抒情中探究变与不变,寄感伤于描写之中;《后赤壁赋》在虚实之间自嘲,道出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 标签: 《赤壁赋》 感伤情结 苏轼
  • 简介:美是什么?美即人的情感与客观的对象的统一。悲剧之美是从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情感。以儒道为主题建构起来的文化体系深刻的影响着中式悲剧,利用封建社会固有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去教化人们的行为。当然,中式悲剧之美在于主人公对于儒道思想不合理的观念的突破。因此,中式悲剧之美在于中式悲剧的抗争精神,中式悲剧真切地反映人类的呼声与愿望。本文以舞剧《长恨歌》为例来研究中式悲剧。文艺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面向现实,体现对民众的审美关怀。笔者希望通过对舞剧《长恨歌》的美学意蕴的分析,让读者对中国古典舞剧的审美特征有全新的认识,从而更加全面、正确地把握中式悲剧之美。

  • 标签: 《长恨歌》 舞剧 中式悲剧 审美
  • 简介:2009年3月9日,“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大型艺术展”在炎黄艺术馆隆重开幕。展览为期一个月,包括徐悲鸿先生《箫声》、《自画像》、《愚公移山》、《九方皋》、《群奔》、《立马》等名作在内的80余幅作品集中展出。2009年3月27日,为使学生近距离观摩徐悲鸿大师的画作,深刻体会大师画作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像鸿大师那样做人、像鸿大师那样爱国。

  • 标签: 徐悲鸿 艺术展 初中部 画展 中学 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