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来源、是否变异、感染途径等问题尚待研究。此文通过对GISAID平台发布中的SARS-CoV-2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就目前关于SARS-CoV-2的病毒起源、核酸序列、遗传关系、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合笔者对基因组序列分析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来源 变异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国际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其在基因组学与SARS-CoV高度同源。针对SARS-CoV-2感染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故了解病毒结构,阐明并利用它们的复制机制筛选治疗靶点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本综述主要围绕目前中和抗体的研发、主蛋白酶、聚合蛋白酶靶点研究、宿主细胞及病毒感染后期NF-kB和IL-6-STAT3通路中的关键分子作为治疗靶点加以综述,为药物及疫苗设计提供基础。

  • 标签: SARS-CoV-2 SARS-CoV 治疗靶点 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探讨小儿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整体护理,了解婴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其临床护理特点,通过各项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促进小儿新冠肺炎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个案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该儿童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给患儿早期使用喜炎平、干扰素治疗,体温迅速下降,但病程中呼吸道症状反复,根据其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增加阿奇霉素治疗,在隔离治疗6天后患儿病情好转回家继续隔离服药治疗,疗程13天,门诊随访预后良好。结果:因目前尚无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早期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隔离治疗方案,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阻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

  • 标签: 儿童 疑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月2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短期预后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41例COVID-19患者中,死亡52例,生存89例。死亡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病、发热和喘息所占比例均高于生存组患者,分别为(70.7±13.3)岁比(50.4±15.3)岁、51.9%(27/52)比14.6%(13/89)、15.4%(8/52)比4.5%(4/89)、30.8%(16/52)比7.9%(7/89)、80.8%(42/52)比61.8%(55/89)和50.0%(26/52)比25.8%(2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72, χ2=22.104、3.615、12.392、5.503和8.447,均P<0.05)。死亡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IgE、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D19+T淋巴细胞比例、CD19+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8.20(5.26,13.01)×109/L比5.29(3.96,7.04)×109/L、7.40(4.54,11.46)×109/L比3.16(2.20,5.01)×109/L、2.32(1.77,3.11)比1.63(1.25,2.08)、125.0(42.6,275.0) IU/mL比66.8(38.3,143.0) IU/mL、7.27(2.11,16.21) mg/L比0.95(0.38,2.54) mg/L、4.37(2.72,6.78) g/L比4.10(2.78,4.97) g/L、(23.19±13.43)%比(15.38±6.38)%、(181.5±115.4)/μL比(98.89±77.6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44、4.210、2.834、1.190、5.497、1.180,t=3.987、3.411,均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比例、CD3+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计数、CD16+CD56+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生存组,分别为0.47(0.37,0.96)×109/L比1.33(0.90,1.55)×109/L、48.72%(42.31%,76.92%)比69.91%(65.05%,75.36%)、223.0(100.0,403.0)/μL比761.0(499.0,1 092.0)/μL、13.82%(10.32%,19.82%)比24.90%(20.87%,29.57%)、55.5(30.5,106.0)/μL比318.0(162.5,443.5)/μL、63.0(29.0,99.5)/μL比140.0(69.5,195.5)/μL、(209.74±140.13)/μL比(487.61±232.02)/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937、3.944、5.883、3.924、5.703、3.517,t=7.558,均P<0.01)。年龄、高血压病史、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1.170、10.405、3.055、1.128、1.343,均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免疫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及防护。方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开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同时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积极开展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了解防护措施,以获得最佳防控效果。结果:临床中,视病毒培养为金标准,确诊依据是核酸检测,通常情况下,上呼吸道标本检出率低于下呼吸道标本。血清标本主要用于测定抗体,是一种辅助筛查方式,经过对血清中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能够确定患者感染情况,从而控制病毒传播情况。结论: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作为实验室的检验人员,一定要对新冠肺炎的病原学特点进行正确认识和理解,了解其实验室指标变化,实施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以获得最佳防控效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实验室检测 防护
  • 简介:摘要2019冠状病毒病已成为全球流行的传染病,2019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出现的突变株则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现对各种突变株持续出现的原因及其在人群中的适应过程,以及对疫苗的影响进行阐述。对于突变株,需要阻断其传播和流行,继续加强病毒株监测,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做好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虽然病毒会持续发生变异,但尚未对当前的免疫策略造成明显的突破,疫苗屏障仍是世界开放的关键措施。

  • 标签: 疫苗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变异 2019冠状病毒病
  • 简介:【摘要】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还在世界范围中流行爆发,该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全球都在时刻关注。该病毒导致的肺炎(COVID-19)有效治疗的药物缺乏,早诊断是有效的防控措施。根据相关标准,核酸检测呈现阳性、可确定是该病毒感染。本文针对现阶段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验进行综述,为该病毒的诊断方法优化提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1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9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治疗和转归情况,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2月22日。将轻型和普通型归为非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归为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重症组患者30例,年龄为(68.1±15.0)岁,非重症组患者60例,年龄为(47.1±13.3)岁,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8,P<0.01)。90例COVID-19患者中,发热76例(84.4%),咳嗽、咳痰54例(60.0%),乏力30例(33.3%),呼吸困难23例(25.6%),纳差18例(20.0%),肌肉酸痛16例(17.8%)。白细胞计数减少24例(26.7%),淋巴细胞计数减少55例(61.1%),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3例(25.6%),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8例(31.1%),白蛋白下降75例(83.3%),血肌酐升高8例(8.9%),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64例(71.1%),C反应蛋白升高73例(81.1%),肌红蛋白升高16例(17.8%),肌钙蛋白I升高7例(7.8%),血氧饱和度下降17例(18.9%)。重症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酐、降钙素原、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分别为5.79(3.59,7.34)×109/L、4.40(2.31,6.02)×109/L、64.4(25.7,113.6) mg/L、45.5(30.0,68.3) U/L、72.5(56.0,88.5) μmol/L、0.14(0.11,0.19) μg/L、89.0(51.5,205.0) μg/L和0.02(0.01,0.06) μg/L,分别高于非重症组患者的4.06(3.44.4.82)×109/L、2.36(1.78,3.08)×109/L、13.0(2.7,22.6) mg/L、28.0(19.3,38.0) U/L、63.0(53.0,74.0) μmol/L、0.11(0.10,0.13) μg/L、34.0(28.0,56.5) μg/L和0.01(0.01,0.02) μg/L,而重症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血氧饱和度分别为0.78(0.53,0.90)×109/L、33.7(28.5,38.7) g/L和92.8%(88.4%,96.7%),分别低于非重症组的1.10(0.76,1.47)×109/L、37.3(34.4,39.8) g/L和97.8%(96.3%, 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26、-3.779、-5.277、-3.216、-3.729、-3.120、-4.932、-3.280、-3.720、-2.949、-5.321,均P<0.01)。结论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且无特异性,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淋巴细胞减少和有心肌损伤表现的患者易发展为重型。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月5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NC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结果28例NCP患者中,1例轻型,25例普通型,2例重型,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其中有4起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短期内进展迅速。28例患者自发病以来体温(腋下)峰值在36.6~39.5 ℃,其中5例患者整个病程中无发热,体温峰值≤37.0 ℃。患者从接触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12 d,从出现症状至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0~13 d。入院时白细胞计数降低者2例,C反应蛋白升高者5例;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6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异常者3例,肌酸激酶升高者10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者3例;乳酸脱氢酶升高者4例;降钙素原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21例),边缘模糊(18例),斑点、斑片影(17例),部分肺纹理增粗、紊乱(7例),可见条索影(7例),病变常进展迅速。1例11岁患儿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27例患者予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其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后停用。截至2月12日,共9例患者治愈出院,均为普通型,无死亡。结论NCP发病早期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病变进展迅速,应尽早、反复多次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对于核酸检测阴性的可疑人群应慎重解除隔离。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中,细胞因子风暴对重症患者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在风湿病、肿瘤免疫治疗和感染等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中,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参与的细胞因子类型各具特点。在不同疾病背景下,针对特定细胞因子如IL-6的靶向治疗方案呈现出不同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细胞因子风暴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8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t检验、Mann-Whitney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0例患者中输入性病例21例,其中湖北省输入病例17例,其他省份输入4例;本地感染病例9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21~72岁,中位年龄为43岁,其中8例有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入院临床分型中,轻型2例(7%),普通型19例(63%),重型8例(27%),危重型1例(3%)。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或不伴上呼吸道症状,白细胞计数为正常、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计数以下降为主,C反应蛋白正常或升高,降钙素原均为正常水平。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早期以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为主,部分伴有实变,病变常累及双肺,或者累及一侧肺的多个肺叶。目前,临床治疗以呼吸支持、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细菌治疗为主。截至2月15日共治愈出院9例,其中1例为轻型,6例为普通型,2例为重型。在轻型/普通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比较中,重型/危重型患者发热时间(中位时间为11.5 d)长于轻型/普通型患者(中位时间为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2,P=0.022);重型/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Z=-2.669,P=0.00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0的患者较多(Z=-4.071,P<0.01)。结论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以输入型为主,逐渐出现扩张性本地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咳嗽。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影、部分病灶伴有实变。治疗中需严密监测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改变,其变化可早于临床表现。发热时间过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0可作为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指标。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 重症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转归为重症的预测模型,为早期、动态地监测患者转归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指标。方法基于患者的入院检测指标和轻、重症分型,以及检测指标的动态改变(即入院后两次检测指标测量值差)等输入变量,使用XGBoost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患者在入院之后转归为重症的风险。然后将入选的患者从入院随访至出院,观察其病情转归情况,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100例COVID-19患者的训练集中,筛选出具有较高评分的预测变量并建立模型,计算出预测变量取值的高风险范围:血氧饱和度<9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8.0×109个、SBP变化<-2.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0次/min、有多发小斑片影、年龄>30岁、心率变化<12.5次/min。训练集的模型预测结果的敏感率为61.7%,漏诊率为38.3%;使用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的敏感性为75.0%,漏诊率为25.0%。结论与传统的预测判断方法(即采用入院时第一次检测的指标和重症入选条件进行评估患者是否为轻、重症)相比,模型的预测考虑到了COVID-19患者的基线生理指标与病情变化指标,因此能够全面、准确地预测患者重症转归的风险,减少重症患者的漏诊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转归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之下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对抗这种疾病。一系列候选治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或正处于准备阶段。鉴于找到有效药物的紧迫性,在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设计规范与准则的基础上,提出除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外,可以采用实验性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阶梯设计,以及观察性的病例-时间-对照研究等设计类型,开展COVID-19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并且强调顶层科学设计、有序规范开展,避免重复研究,阻止低效或设计方案存在偏倚的临床研究。呼吁构建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设立明确的COVID-19临床数据标准和数据收集模式,以在常规医疗环境下形成COVID-19的病例队列,开展比较效果研究,切实解决并促进临床研究人员更好地共享、交换信息,提高研究效率。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循证医学 临床研究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20年 2月 1日至 4月 30日国家及各省市卫健委官方网站上公布的 30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对其中涉及的中药组方进行分析。结果 金银花( 5.2%)、甘草( 4.0%)、麻黄( 3.5%)等是中药复方中常用的药材,高频药物类别主要有清热药( 27.8%)、化湿药( 19.6%)、补虚药( 17.9%)等 7类。结果 根据患者病症表现进行中药配伍,可以使中药复方对症治疗新冠病毒肺炎。且中药复方具有温和无刺激,无毒副作用等特点,通过掌握其用药规律,可以为临床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提供积极帮助。

  • 标签: 新冠病毒肺炎 中药复方 金银花 连翘
  • 简介:摘要"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威廉·奥斯勒,爱德华·特鲁多和希波克拉底如是说。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归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分为两组,将核酸转阴时间小于19天的为实验组,核酸转阴时间高于19天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糖尿病,慢性肺炎,发热,发热持续时间超过7天,有消化道症状,死亡率,恢复正常人数,未恢复正常人数,核酸转阴时间以及预后转归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转归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笔者根据接触的2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经治疗出院后,仍然有干咳、气短等症状,此时采取有效而适当的调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尽早恢复健康,防止病情复阳、迁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根据卫气营血、中医体质辨识、“审因论治”的理论,制定COVID-19患者出院后调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通过西医诊断及中医对COVID-19的认识,结合2例临床病例, 为中医对COVID-19患者出院后调理,提供诊疗个案参考。

  • 标签: 湿热疫 瘥后调理 卫气营血
  • 简介:摘要:建筑行业对国家经济影响力很大,面对总体量不在快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传统的业务模式会迎接新的挑战;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涌,给各个行业造成重大影响,国家经济更是停摆,也对建筑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也给后续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诸多机遇。

  • 标签: 建筑行业 新冠肺炎
  • 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国内持续蔓延,具有极高传染性。眼部症状以结膜炎为代表,潜伏期患儿前来就诊时,极易造成医务人员感染,导致疫情蔓延。疫情期间,原则上非急重症,应择期治疗。但患儿病情需要前往医院就诊时,需做好防护措施。因恰逢假期儿童就诊高峰,为做好治疗管理与医务人员自身防护,避免疫情扩散,保护医务人员健康。现就COVID-19主要特点及小儿眼科医师如何应对COVID-19进行防护及临床工作进行述评,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眼科,小儿 传染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