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急性蜂蜇伤横纹溶解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进行急性蜂蜇伤横纹溶解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风险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生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显著更优,P<0.05。结论: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联合糖皮质激素,效果更好。

  • 标签: 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 糖皮质激素 急性蜂蜇伤横纹肌溶解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不典型畸胎瘤样/横纹样瘤(AT/RT)的临床特征和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9年8月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学证实的AT/RT患儿的临床资料,共31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31例患儿中,男/女为17/14;中位发病年龄为22个月(2个月至15岁),其中≤3岁组21例,>3岁组10例;病灶位于小脑幕上17例、幕下13例、幕上和幕下1例,其中肿瘤最大径为2.5~9.1(5.2±1.7)cm。25例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与>3岁组比较,≤3岁组中男性所占比例略高(分别为3/10、14/21)、肿瘤位于小脑幕上比例略低(分别为8/10、9/21),发生瘤周水肿的比例略低(4/9,2/2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生存期为5(1~60)个月,其中1年生存率为16.1%(5/31),2年为3.2%(1/31)。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3岁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1.0,6.5)个月,>3岁组为9.5(6.0,2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9例辅助放化疗的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7.0(4,18.5)个月,仅行手术治疗的22例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4.0(1.0,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儿童AT/RT术后整体预后差。其中≤3岁的低龄儿童所占比例更高,生存时间更短。辅助放化疗可能有助于延长患儿的生存期。

  • 标签: 不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儿童 疾病特征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TFCP2基因重排横纹肉瘤(rhabdomyosarcomas,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具有TFCP2基因重排RMS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检测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31岁,肿物位于左上牙龈;例2女,49岁,肿物位于右上颌后牙区。镜下形态:例1由条束状、旋涡状的短/胖梭形细胞构成;例2肿瘤与骨组织混杂生长,长梭形细胞为主伴有少量上皮样细胞。免疫表型,例1肿瘤细胞部分表达结蛋白及广谱细胞角蛋白,例2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结蛋白;2例均MyoD1弥漫阳性,Myogenin阴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Ventana-D5F3部分阳性。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TFCP2基因易位。二代测序检测到EWSR1-TFCP2融合基因。例1术后5个月左颈淋巴结转移,例2术后32个月前腭部肿瘤复发。结论具有TFCP2基因重排RMS是RMS的一组特殊亚群,好发于骨,特别是青年患者颅面骨,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或梭形细胞形态,预后不良。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横纹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头颈部RMS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51岁,中位年龄25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痛性或无痛性肿块,组织学分型:胚胎型8例,腺泡型3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结蛋白、波形蛋白;调节蛋白(MyoD1)、生肌蛋白(myog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45%、55%;2例表达突触素,所有病例均不表达广谱角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及S-100。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2例死亡,4例复发,2例转移。结论:头颈部横纹肉瘤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头颈部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头颈部横纹肉瘤(RMS)的CT及MRI特点。方法收集22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RMS患儿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CT及MRI图像特点,以及骨质破坏及周围组织转移等情况,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肿瘤均为单发,位于鼻咽部5例,鼻腔及鼻窦部4例,眶部1例,颈部4例,耳道6例,颞部2例。CT扫描18例,表现为等密度12例,等低密度6例,瘤体内均无脂肪及钙化,其中2例合并出血,1例合并液化。增强呈渐进式强化,12例伴增粗迂曲血管影,静脉期呈片絮状、团片状及斑马纹状强化;MRI扫描22例,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DWI呈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4例瘤体内见多发小环状强化;肿瘤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其中围血管征4例,骨破坏8例,脑及远处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5例。结论RMS儿童及青少年多见,CT扫描能很好显示瘤体对周围骨质的破坏,MRI更能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的受累情况。有效结合CT及MRI图像,可为RMS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 小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加深对高龄帕金森患者腹部手术后继发恶性综合征及横纹溶解、急性肾损伤的认识。方法本文报道1例我科救治的85岁高龄帕金森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恶性综合征、横纹溶解、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总结其诊断及成功救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体温高达40.5 ℃,发热伴有四肢强直、持续不自主抖动,张力增高,血清肌酸激酶高达104 615 U/L,伴有心动过速,血压降低,呼吸频率加快,意识障碍和出汗异常等临床表现,符合恶性综合征诊断标准,并发横纹溶解、急性肾损伤,休克等并发症,经早期诊断、积极救治,抢救成功。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一旦在用药过程中短时间内出现高热伴强直或是原有帕金森病症状突然加重,应考虑到发生恶性综合征可能,并逐一排查诱因。

  • 标签: 帕金森病 横纹肌溶解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和横纹肉瘤的骨髓涂片,归纳总结2种肿瘤侵犯骨髓的细胞形态特点。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儿,经病理组织或淋巴结活检确诊为神经母细胞、横纹肉瘤的骨髓标本共908份,其中肿瘤骨髓转移检出231份,对其骨髓涂片进行观察,根据其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进行分析归类总结。结果2种肿瘤骨髓转移共检出231份,其中神经母细胞瘤检出217份,侵犯率34.23%;横纹肉瘤检出14例,侵犯率5.11%。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呈假菊花团状或砌墙样排列、多数中心包裹着神经纤维丝,根据细胞大小可分成大细胞型和小细胞型。横纹肉瘤细胞以中等大小为主,细胞核可有空泡,可见双核、三核及多核;细胞质呈薄纱状、边缘可见串珠样空泡。依据两者的细胞形态特点可与急性白血病相鉴别。结论2种儿童恶性实体瘤中神经母细胞瘤骨髓侵犯率高,横纹肉瘤骨髓侵犯率较低。横纹肉瘤根据瘤细胞是否融合可初步区分胚胎型和腺泡型。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横纹肌肉瘤 骨髓转移 骨髓细胞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样肿瘤(AT/RT)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例成人中枢神经系统AT/R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二代测序等方法观察组织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例1女,43岁;例2男,66岁;影像学检查分别表现为鞍区和小脑占位,肿瘤最大径分别为1.6 cm和2.5 cm。镜下观察2例肿瘤显示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上皮样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分布,常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偶见核偏位的横纹样细胞,核分裂象活跃,多灶可见肿瘤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例1显示INI1表达缺失(BRG1表达保留),例2显示BRG1表达缺失(INI1表达保留),此外2例肿瘤均不同程度表达上皮、神经外胚层和间叶性分化标志物。分子遗传学检测,例1行FISH检测示SMARCB1/INI1基因纯合性缺失,例2行二代测序检测示SMARCA4/BRG1基因第4号外显子c.547C>T突变。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4个月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AT/R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且易于误诊。多表型分化联合SMARCB1/INI1缺失或SMARCA4/BRG1基因突变可助于准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线粒体病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搜集自1996-01~2000-12经MRI检查,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小儿线粒体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脑内病灶均表现为多发对称性略长T1长T2信号,其中单纯脑深部灰质受累9例,大脑皮质和深部灰质同时受累4例,2例灰白质同时受累,1例单纯白质受累.误诊10例,其中临床误诊4例,CT误诊4例,MRI误诊2例.结论多样化的MRI表现是小儿线粒体病的影像学特点,当小儿脑内深部灰质出现多发对称性异常信号,并能除外感染、梗塞、肝豆状核变性及神经中毒等其他疾病时,要考虑线粒体病的可能,影像与临床结合是减少误诊的措施.

  • 标签: 儿童 线粒体脑肌病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6例头颈部横纹肉瘤(HNRMS)患儿治疗期间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不同疾病事件类型患儿的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56例HNRMS患儿,收集诊断、治疗、预后因素和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按疾病事件类型分为无疾病进展组(NPD组)[包含无事件组(NE组)和疾病复发组(RD组)]和疾病进展组(PD组),比较NE组、RD组和PD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预后。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NPD组和PD组,探讨HNRMS患儿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56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31.8个月(3.5~74.6个月)。其中NE组患儿30例,RD组12例,PD组14例,其5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100.0%、82.5%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NE组相比,PD组患儿肿瘤最大径>5 cm(P=0.008)和无初始放疗(P=0.001)比例更高。与RD组相比,PD组患儿肿瘤最大径>5 cm的比例更高(P=0.002),术后病理分组(H=12.982,P=0.009)和危险度分组(H=18.679,P<0.001)的级别均更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腺泡型病理类型、无初始放疗、术后病理分组和危险度分组的高级别是疾病进展的显著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OR=6.75,95%CI:1.02~44.78)、腺泡型病理类型(OR=7.10,95%CI:1.08~46.57)和无初始放疗(OR=15.26,95%CI:2.38~97.70)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NRMS发生疾病进展的患儿OS率明显较差,且预后与有复发和无事件的患儿明显不同。肿瘤最大径>5 cm、腺泡型病理类型和无初始放疗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病情进展的患儿往往有较高级别的术后病理分组和危险度分组。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儿童 疾病进展 预后 危险因素 头颈部
  • 简介:摘要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S)伴梭形细胞横纹肉瘤分化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80岁男性,考虑胰腺原发性去分化脂肪肉瘤,瘤体以梭形细胞横纹肉瘤分化为主,脂肪肉瘤分化不足5%。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主要由两种不同分化成分和形态结构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DM2阳性(脂肪肉瘤区)、p16阳性(肿瘤细胞)、CDK4阳性(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脂肪肉瘤区)、Myogenin阳性(横纹肉瘤区)、MyoD1阳性(横纹肉瘤区)、结蛋白阳性(横纹肉瘤区)、CD99阳性(横纹肉瘤区)、Ki-67阳性指数约为25%(脂肪肉瘤区)和50%(横纹肉瘤区),CD117、DOG1、CD34、h-caldesmon、平滑肌动蛋白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MDM2基因扩增。诊断此类去分化脂肪肉瘤需结合临床资料、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肉瘤(spindle cell/sclerosing rhabdomyosarcoma, S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MyoD1表达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至2019年20例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SRMS病例资料和切片。对肿瘤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对12例进行MYOD1基因Sanger法测序分析。结果20例包括儿童12例和成人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8个月至85岁,平均22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发生于头颈部7例,腹盆腔7例(腹腔4例、盆腔2例、左侧胸腹腔1例),上肢5例(左肩部2例、右腋下1例、右肱骨1例、左前臂1例),背部1例。肿瘤直径2.5~20.0 cm,平均6.2 cm。病理组织学观察,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排列,其中7例至少部分区域呈鱼骨样或人字形的束状排列,似成人型纤维肉瘤;4例可见不同程度明显的间质硬化,2例局部可见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结构,4例出现疏松黏液样区域,9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坏死灶。有3例在梭形细胞之间有少量的梭形或多角形的横纹母细胞。在该组病例中,16例为纯梭形细胞,2例为纯硬化性,2例为梭形细胞/硬化性混合性横纹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梭形细胞均为结蛋白阳性,以及Myogenin和/或MyoD1不同程度阳性;而其他标志物,如广谱细胞角蛋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CD34、上皮细胞膜抗原、HMB45、H-cald、平滑肌动蛋白和S-100蛋白均阴性。12例测序病例中,有4例(4/12)检测到MYOD1基因p.L122R位点突变。有效随访12例,时间1~51个月,3例因多发转移死亡,3例复发,2例带瘤生存。结论SRMS是少见类型的横纹肉瘤,好发于头颈部,多见于儿童,成人较少见。有MYOD1基因突变的SRMS通常有弥漫的MyoD1核阳性,与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肌D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 作者: 朱帅 张大伟 王生才 段超 于彤 何乐建 邰隽 秦红 马晓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5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头颈外科,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科,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非横纹肉瘤类软组织肿瘤(NRST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类肿瘤临床特点及预后的认识。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病房的NRSTS患儿共29例。重点收集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国际横纹肉瘤协组(IRS)分期、小儿肿瘤协组(COG)危险度分组与预后关系。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29例患儿,男14例,女15例,年龄7~169个月,中位年龄为59.5个月。病理类型共10种,滑膜肉瘤、婴儿型纤维肉瘤、恶性横纹样瘤各5例,其他病理分型共14例。肿瘤原发于头颈部10例,四肢及躯干6例,内脏器官13例,发生远处转移者10例。IRS分期Ⅰ期及Ⅱ期患儿12例,Ⅲ期及Ⅳ期患儿17例。所有患儿均进行手术、化疗和/或放疗,术前化疗者9例,术后化疗者17例,无法手术切除者3例。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4~89个月)。29例患儿死亡6例,其中恶性横纹样瘤最多,为3例。所有患儿2年总生存率为77.4%,2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3.2%。单因素分析提示IRS分期、COG危险度分组及原发部位与预后相关。IRS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5.0%及35.9%(χ2=7.303,P=0.007),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及61.8%(χ2=4.81,P=0.028);COG危险度分组低危组与中高危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分别为66.7%及44.7%(χ2=4.155,P=0.042),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及66.3%(χ2=3.383,P=0.066);原发部位位于内脏及非内脏部位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3%及92.9%(χ2=4.202,P=0.04)。结论小儿NRSTS临床表现异质性强,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发部位位于内脏器官、IRS分期Ⅲ~Ⅳ患儿预后差。

  • 标签: 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肿瘤 临床特点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头面部胚胎性横纹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2002年国际病理学会的诊断标准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诊断确诊的头面部胚胎性横纹肉瘤病例,并将葡萄状型归入胚胎性的亚型。收集病理及免疫组化切片及临床资料,并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软组织专家重新阅读病理片,对发生于儿童头面部的胚胎性横纹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共有18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12例,女6例;发病年龄5个月至18岁,<10岁者12例。临床表现为口、鼻或耳道肿物及鼻塞、声嘶、面瘫等肿瘤占位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依据美国横纹肉瘤研究组的分期标准,临床Ⅰ~Ⅱ期7例,Ⅲ~Ⅳ期11例。CT或MRI显示相应部位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占位,多伴有骨吸收破坏。术前有5例临床诊断为良性病变。组织病理学上,以出现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母细胞为特征,其中葡萄状亚型4例。行肿瘤完整或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2例,11例仅行手术探查或鼻内镜活检。随访到10例患儿,其中4例患儿病死,均为临床Ⅲ期,存活的6例均采用了手术结合化疗或放疗的综合治疗;余8例失访。结论儿童头面部胚胎性横纹肉瘤为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生长迅速...

  • 标签: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儿童
  • 简介:摘要颌骨区的横纹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非常罕见。该例发生于下颌骨的胚胎性RMS,患者女,13岁,下颌骨体右侧部见不规则团块状密度影,局部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区,镜下肿瘤主要由幼稚的原始间叶样细胞组成,散在分布横纹母细胞,局部见软骨样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蛋白、MyoD1和myogenin阳性。骨的RMS常见于软组织RMS累及或转移到骨,骨原发的RMS很少见,应注意与其他小圆细胞肿瘤、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副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横纹溶解综合征和急性肾损伤(AKI)病例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4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儿童副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横纹溶解综合征和AKI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诊疗经过,为此类病例的救治提供经验和方法。结果患儿男性,11岁,以"咽痛、发热、双下肢疼痛2 d"入院,临床表现有咽痛、发热、双下肢疼痛、乏力、排酱油尿;查体四肢肌肉触痛,以双下肢为著;实验室检查提示血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血、尿肌红蛋白(Mb)均明显升高,血副流感病毒(1、2、3型)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阳性;X线胸片提示右下肺支气管肺炎。诊断为肺炎合并横纹溶解综合征。初始给予抗感染、补液水化、碱化尿液及利尿等治疗,患儿病情加重,合并继发性癫痫、AKI、急性心力衰竭,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抗感染、抗病毒等综合救治,患儿病情逐渐恢复,症状及体征消失,最后痊愈出院。结论儿童副流感病毒性肺炎可引发横纹溶解,如果出现痛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应高度警惕横纹溶解的发生;而当排酱油尿、血CK和血、尿Mb明显升高时,即可诊断为横纹溶解综合征。一旦诊断成立,应及时进行补液水化、碱化尿液及利尿等治疗以增加肌红蛋白管型排出;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横纹损害溶解;如需血液净化,可选择血液滤过和(或)血浆置换治疗。

  • 标签: 儿童 肺炎 副流感病毒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老龄大鼠股四头线粒体功能、少症及肌纤维形态的影响。方法老龄雄性大鼠(SD),喂养18月龄后开始8周抗阻运动,测最大抗阻负重跑,再分别以0%、30%、50%、70%最大负重进行间歇跑台抗阻运动,跑台放置坡度为35°,跑速15 m/min,隔天运动。对照组不运动。8周末检测股四头线粒体膜电位,释放到胞浆细胞色素C(Cyt c)、凋亡诱导因子(AIF)和凋亡蛋白(Smac/DIABLO)含量,股四头肌纤维横截面积(CSA)和蛋白质含量,并观察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30%、50%和70%四个抗阻运动组线粒体ΔΨmt均升高,且0%、30%、50%组升高(t=7.412、5.611、6.213,均P<0.01);与0%组比较,30%组线粒体ΔΨmt下降的细胞百分率(10.6%)(t=9.356,P<0.05),而70%组线粒体ΔΨmt升高的细胞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3%)(t=8.341,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抗阻运动老龄大鼠股四头胞浆Cyt c、AIF和Smac/DIABLO的含量下降,其中0%、30%、50%三组股四头胞浆Cyt c、Smac/DIABLO含量下降(t=8.324、7.516、6.871,均P<0.05),以及0%、30%、50%三组AI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34、8.78、7.342,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0%、30%、50%三组肌纤维空泡面积下降(t=5.567、6.784、7.432,P<0.01);30%、50%、70%三组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升高(t=7.478、6.765、4.564,均P<0.01);与0%组相比,30%、50%、70%三组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升高(t=9.236、8.342、6.456,均P<0.01)。结论低、中等负重抗阻运动可改善老龄大鼠股四头线粒体功能,减少股四头线粒体释放促凋亡蛋白Cyt c、AIF、Smac/DIABLO;低、中等负重抗阻运动可提高肌纤维蛋白质含量,减少肌纤维空泡面积,维持肌肉质量,延迟少症的出现。

  • 标签: 老龄大鼠 抗阻运动 线粒体 肌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样肿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颅内AT/RT病例的MRI表现,并进一步研究MRI表现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1例颅内AT/RT中9例发生于后颅窝;肿瘤最大径为(37.08±2.57) mm;8例病灶出现囊变;6例病灶出现出血;3例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b=1000 s/mm2)示7例扩散受限高信号,4例轻度扩散受限稍高信号。1例患者未行MR增强扫描,其余7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Ki-67标记指数范围为30%~80%,高表达组(Ki-67>40%) 6例,低表达组(Ki-67≤40%) 5例,两组在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瘤内出血、瘤内囊变、瘤周水肿、增强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r=-0.866,P<0.01)。结论颅内AT/RT常有囊变、出血,MRI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

  • 标签: 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 胚胎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Ki-67标记指数 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