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肺癌、胃癌、肠癌、肝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肿瘤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为中医疗法预防及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得分法及中医舌象分析仪检测法进行结果比对,获得123例肺癌、107例胃癌、117例肠癌及129例肝癌患者为有效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相关研究。结果:肿瘤患者中平和质占18%,8种偏颇体质占82%;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其次是阳虚质;胃癌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较多见;肠癌患者中以气虚质和阳虚质较多,肝癌患者中血瘀质较多。对照组人群中,平和质占32%,偏颇体质占68%。结论:不同类型肿瘤患者有不同体质分布特点,肿瘤患者与一般对照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差异,肿瘤患者中医体质年龄及性别分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 标签: 中医体质 胃癌 肺癌 肠癌 肝癌
  • 简介:通过文献综述方式,总结了疾病负担评价指标的选取标准,系统介绍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以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有关恶性肿瘤定量研究方法,描述了疾病负担研究涉及主要数据来源,报告了国内外该领域主要研究团队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不足。文章旨在全面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进一步推动疾病负担研究在我国应用。

  • 标签: 健康测量 疾病负担 经济负担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终关怀护理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临终前态度、心情及状态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收治32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临终关怀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患者中,29例患者情绪状态得到很好控制,即可控患者人数占总人数90.6%。结论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可使患者情绪及生活态度得到较大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晚期 临床关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伐株单抗联合白蛋白紫衫醇化疗对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方法:从2021年1月1日-2023年05月6日收治晚期恶性妇科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临床试验,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白蛋白紫衫醇+卡铂化疗,观察组采用贝伐株单抗联合白蛋白紫衫醇化疗。应用实体瘤疗果评估指标,应用流式细胞仪法方法测定治疗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和CD4+/ CD8+)情况;生活能力 (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 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临床获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KPS分 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两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贝伐株单抗联合单药化疗,疗效更优,可提高患者免疫抵抗力且毒副反应更少,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贝伐株单抗 化疗 妇科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收治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情况以及规律进行总结和对比,进一步总结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并发感染规律,为临床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在本院肿瘤内科所有所收治进行治疗过程中恶性肿瘤合并出现感染患者中,抽取 90例作为本次研究群体,患者中疾病主要是包括肝癌、胃癌和乳腺癌、肺癌等疾病,主要是采取肿瘤内科化疗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感染发生规律等情况进行总结,对其发生感染部位等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疾病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积极防范合并感染问题。结果 在临床 9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发生部位情况方面对比发现,感染出现最多是呼吸道感染( P< 0.05),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泌尿道、消化道、腹腔、皮肤感染,证明还是以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最高。结论 在临床恶性肿瘤进行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这主要是与恶性肿瘤对于身体消耗性相对较强以及治疗导致免疫力低下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以呼吸道感染问题最为常见,在临床相关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感染风险防控,早期进行预防如有出现感染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对患者身心健康恢复和保持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 标签: 恶性肿瘤 临床治疗 肿瘤内科 合并感染 发生规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在肿瘤内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并发感染常见部位以及相关治疗方法。 方法 : 本次研究对象共 88 例,均选自我院收治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4 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患者并发感染原因,并采取相应抗感染治疗措施,缓解病症。 结果 : 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感染类型为腹腔、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发生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人数较多,共 21 例,对应比值为 23.86% ,其次为腹腔感染、消化道感染。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有效、显效总人数共 6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78.41% 。 结 论: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感染因素较多,如:肿瘤细胞侵袭、个体生理特点等,为避免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应尽快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临床治疗 并发感染 效率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由遗传因素或获得性免疫调节异常导致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恶性肿瘤相关性HLH可继发于淋巴瘤、白血病等,以HLH导向或恶性肿瘤导向联合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案,但总体疗效欠佳,预后差。现就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HLH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恶性肿瘤相关性HLH认识。

  • 标签: 儿童 噬血细胞综合征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指标预先判断儿童卵巢肿瘤恶性对选择手术方案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行手术治疗166例卵巢占位患儿临床资料。患儿手术年龄为(6. 03±4. 24)岁;146例为良性肿瘤,作为良性组,手术年龄为(6. 00±4. 22)岁,78. 1 %(114/146)患儿有临床症状;20例为恶性肿瘤,作为恶性组,手术年龄为(6. 40±3. 67)岁,95. 0%(19/20)患儿有临床症状。对患儿基本信息、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肿瘤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肿瘤直径和占位性质)、实验室指标、肿瘤恶性以及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儿均接受了开放或腹腔镜下单纯肿瘤剥除术或肿瘤及同侧卵巢、附件切除术。其中,急诊手术31例,择期手术135例;保留卵巢手术84例,切除患侧卵巢手术82例。①影像学检查提示实质性占位16例[9. 6% (16/166)],囊实性占位87例[52. 4% (87/166)],囊性占位60例[36. 1%(60/166)],另有3例[1. 8%(3/166)]在术前未明确占位性质,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更多地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肿瘤直径为(7. 25±4. 78)cm,良性组肿瘤最大直径为(6. 34±3. 94) cm,恶性组为(13. 71±5. 40 )cm,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提示肿瘤大小与肿瘤恶性存在显著相关。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得出影像学肿瘤直径评估恶性肿瘤阈值为8. 75 cm。在45例肿瘤直径>8. 75 cm患儿中,恶性18例,良性2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另外,未扭转卵巢肿瘤恶性肿瘤直径也显著大于良性肿瘤,(13. 71±5. 40)cm比(8. 21±13. 5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②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提示恶性肿瘤患儿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糖类抗原125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和(或)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明显上升。③病理诊断提示恶性组病理类型包括未成熟畸胎瘤、卵黄囊瘤、颗粒细胞瘤和无性细胞瘤。良性组病理类型包括成熟畸胎瘤、单纯囊肿、滤泡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黄体囊肿、海绵状血管瘤、间皮包涵囊肿和坏死卵巢。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良性组患儿有66例接受了卵巢切除术,43例患儿存在卵巢扭转且均为良性肿瘤(R=-0. 222,P=0. 002)。结论术前卵巢占位患儿相关影像学指标、肿瘤标志物对占位恶性评估有一定提示。

  • 标签: 卵巢肿瘤 风险因素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肠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大多数小肠肿瘤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被延误诊断。如有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时要考虑小肠肿瘤。平滑肌瘤和血管瘤最常引起出血,而且可以是首发症状。黄疸出现往往是肿瘤累及十二指肠第一和第二段,或肝胰壶腹部,并以无痛性黄疸区分于胆石症。不明原因营养不良、贫血、体重下降也要考虑小肠肿瘤可能。对具有上述一种或数种表现者,需作进一步检查。X线、小肠镜、血管造影术、腹腔镜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 标签: 小肠恶性肿瘤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输卵管恶性肿瘤,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输卵管腺癌(简称卵管癌)及其罕见鳞癌、肉瘤、绒毛膜癌、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癌肉瘤、恶性畸胎瘤等;继发性肿瘤多由腹腔内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至输卵管而形成,其症状、体征及治疗皆取决于原发病灶。目的讨论输卵管恶性肿瘤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因输卵管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而症状不典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难确诊恶性肿瘤之一,因此诊断非常重要。

  • 标签: 输卵管恶性肿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有疗效优势,发挥这个优势总则是辨证论治,三个关键是"胃气为本","处处顾正"和"意疗配合".

  • 标签: 恶性肿瘤/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盐磷酸酶(LHPP)是一种从蠕虫到人类进化中高度保守组氨酸磷酸酶。最近研究表明,LHPP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通过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和蛋白质磷酸化调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和迁移,促进凋亡。因此,对LHPP作用机制深入研究,有助于寻找诊断和预测相关肿瘤最佳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对于改善相关肿瘤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肿瘤 磷酸肌醇3-激酶 预后 LHP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9月恶性肿瘤患者88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做好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护理,并重视心理护理,对护理过程中不同阶段数据进行记录,检测护理过程和护理方法有效性。结果88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中通过有计划及有针对性护理,均顺利地完成治疗,恢复效果良好。结论有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放疗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效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治愈

  • 标签: 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过程,观察心理护理应用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个月,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比护理前低(P<0.05);护理干预后1个月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四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给予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综合治疗模式发展及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卵巢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人们对其生活质量关注日益增加,治疗后生育力下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几乎所有研究表明肿瘤治疗对于生育力具有不同程度损伤,主要是性腺器官丧失、卵巢早衰等导致怀孕下降。目前,国内外医疗中心在小儿卵巢肿瘤管理方面,都提及生育保护原则,开发不同术前诊断及评估系统、探索综合治疗模式,尽可能减少卵巢组织损失或功能损伤。同时,生育保存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发展中,给不可避免受到性腺损伤患儿带来了生育希望。本文旨在综述近年国内外小儿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生育保护现状。

  • 标签: 卵巢恶性肿瘤 生育力 生育保护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国家癌症中心于2019年发布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计算,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会被确诊为癌症。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恶性肿瘤生物治疗手段进行了综述,具体内容包括生物治疗发展历程、发展前景以及已经应用生物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例子来帮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生物治疗,以便更进一步辅助临床恶性肿瘤治疗。

  • 标签: 恶性肿瘤 癌症 生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185例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主要包括有效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环境、做好口腔护理、密切观察化疗时病情变化、积极处理化疗反应、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和睡眠、及时出院指导,可以减轻患者化疗当中痛苦,增加患者治愈信心,从而顺利地完成全程化疗。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