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腹泻诊断中应用粪便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疗的儿童腹泻患儿200例,对所有患儿都应用粪便为生物检验,对患儿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微生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阳性率比较高的是A组轮状病毒,其次为杯状病毒,其他还包括腺病毒、小双节病毒、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等;通过对志贺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志贺菌对氯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性较高。结论:在儿童腹泻诊断当中能明确患儿的致病菌,并对致病菌进行分析,了解细菌耐药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粪便 微生物检验 儿童腹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阳地区急性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情况,进一步探索诺如病毒流行规律和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从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由贵阳地区哨点医院采集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572份,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RT-PCR)检测病毒核结果712份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RT-PCR检测核酸阳性88例,阳性率为12.35%。结论在贵阳地区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中最主要的病原是NVII,同时也存在NVI。贵阳地区儿童,学生,成年人三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应重视2岁以下感染情况。。

  • 标签: 诺如病毒 基因型 贵阳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肠病术后粪便嵌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40例肛肠疾病术后粪便嵌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用肛门指诊对直肠腔内粪便形态进行确定,如患者粪便粗大呈块状,可注入开塞使大便软化,再用手指进入患者直肠将大便捏成碎块,对一般患者进行灌肠,完成灌肠之后,将液体保留10min以上,将粪便稀释软化并排出体外,如患者不能顺利将粪便排出,可以隔一段时间继续灌肠。如果患者存在习惯性便秘现象,应结合患者病情给与中药麻子仁丸、六磨汤、知柏地黄丸等适量进行调理。结果40例患者经过导尿管注入开塞露药液进行1~2次灌肠之后,在灌肠10~20min之后均由大便排出,同时相关临床症状也全部消失。结论对肛肠病术后粪便嵌塞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手术前后对发病原因进行积极预防,展开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粪便嵌塞的发生。

  • 标签: 肛肠病术后粪便嵌塞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利用品质圈功能明确目标,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对策,降低了住院患者粪便漏留率,较预期目更低,所有圈员品管手法的运用及成就感两方面提高较大

  • 标签: 品管圈 粪便漏留率 应用护理
  • 作者: 孙华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泰州市海陵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江苏泰州    225300)     【摘    要】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RV)与肠道腺病毒(ADV)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时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对象为腹泻患儿50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抗原检测,检测方法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观察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本组500例患儿中RV抗原检出阳性71例(14.2%),其中ADV-Ag和RV-Ag阳性3例(4.23%)。在不同性别中,女患儿RV、ADV感染率高于男患儿;不同年龄组RV、ADV感染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时间组RV、ADV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RV和ADV感染,一旦其发生腹泻症状,则需对EV和ADV进行及时检测,以对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  【
  • 简介:摘要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目前缺乏有效无创、依从性高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粪便DNA和RNA检测是近年新兴的非侵入性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尤其是粪便多靶点DNA和微小RNA(miRNA)检测具有无创无痛、敏感性高、安全方便等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筛查方法的不足。国外已将粪便多靶点DNA检测纳入结直肠癌的筛查指南,但其也存在特异性低、价格昂贵、癌前病变检出率低等不足。粪便miRNA检测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miR-451)、癌前病变检出率高(miR-92a)等优势,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对粪便标志物DNA和RNA筛查结直肠癌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粪便多靶点DNA和miRNA检测的特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粪便 多靶点DNA检测 微小RNA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1650例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轮状病毒阳性258例(15.64%),秋、冬季是轮状病毒好发季节。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本院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及时检测为临床采取正确治疗和隔离措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粪便 轮状病毒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8月检验科的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各82份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在尿液标本及粪便标本中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及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82份尿液标本中不合格发生率9.76%(8/82),在82份粪便标本中不合格发生率10.97%(9/82),其中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污染、标本量无法满足检测需求、容器错误、送检不及时、标识错误等因素。结论 在临床粪、尿标本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临床中应在标本采集前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指导,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检测质量,减少不合格标本现象的出现。

  • 标签: 尿液标本 粪便标本 不合格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为沙门氏菌临床治疗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样本进行沙门氏菌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细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氏菌,符合率为96.89%。其血清分型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多西四环素、青霉素、羧苄西林耐药。结论:该沙门氏菌为我县常见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该沙门氏菌的检出对我县的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鼠伤寒沙门氏菌 血清分型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率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确定提高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率作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讨论出改善措施。结果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率从77.5%提高到91.9%,对策措施有效。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粪便化验留取率有效。

  • 标签: 品管圈 粪便化验 留取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ELISA与PAGE检测法在小儿腹泻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检测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19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PAGE)法对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进行检测,以荧光PCR法作为检测金标准,观察比较2种方法对患儿轮状病毒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192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作为金标准的荧光PCR法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121例,阴性71例,检出率为63.02%。ELISA法检出轮状病毒阳性130例,阴性62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100%、87.32%、93.08%、100%和95.31%。PAGE法检出轮状病毒阳性130例,阴性62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100%、66.20%、83.45%、100%和87.50%。结论ELISA法对小儿腹泻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符合率方面均优于PAGE法,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小儿腹泻 轮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就诊患儿粪便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分布状况和临床诊断及各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8至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3所院区就诊儿童2 059份非重复粪便标本所分离的4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集相关临床信息。提取菌株DNA后用PCR的方法检测相关的毒素基因,其中包括葡萄球菌肠毒素(SE)基因(sea、seb、sec、sed、see)以及杀白细胞毒素基因(pvl),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最后采用χ²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从所分离的4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到256株(256/412,62.1%)至少含有1种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的依次为sec(125/412,30.3%)、seb(98/412,23.8%)和sea(66/412,16.0%),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pvl基因的携带率为18.7%(77/412)。其中分离自胃肠炎患者粪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ea基因检出率(58/319,18.2%)明显高于非胃肠炎组(8/93,8.6%)(χ²=4.912,P=0.027),而在住院肺炎患者粪便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pvl基因检出率(8/21,38.1%)高于非肺炎组(6/47,12.8%)(χ²=4.252,P=0.039)。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基因与特定的ST型密切相关,82.4%(28/34)的ST6携带sea基因,所有的ST338和ST59均携带seb基因,96%(48/50)的ST45携带sec基因,ST338的pvl基因携带率高达5/5。结论ST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SEA毒素可能与儿童患者胃肠炎诊断呈密切相关。PVL毒力基因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携带率高于非肺炎组,且与CC59克隆群密切相关。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细菌毒素类 肠毒素类 杀白细胞毒素类 多位点序列分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粪便轮状病毒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方法应用金标免疫层析法对26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5例腹泻婴儿中,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为33.96%;轮状病毒感染的对象主要为1岁到2岁婴幼儿,占75%。结论加强腹泻婴幼儿大便中人类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儿 腹泻 轮状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粪便微生物检验在儿童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医院之中收取的儿童复习稳定患者,做好相关的研究,并采取粪便微生物检测,对于治疗之后的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入组例数为100例,做好结果和治疗方法的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的微生物共有75株,其中比例最大的是志贺菌,和其他的微生物检验比较起来有着明显的差异,且粪便之中的微生物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强。结论: 采取相应的检测之后能够发现的是,检出的微生物是志贺菌,而在进行检验之后,75株的微生物之中,对于头孢哌酮,阿莫西林等都有较强的耐药性,采取抗生素能够更好的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粪便微生物检验 儿童腹泻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粪便细菌学检验中使用肠道菌谱分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5月采集的粪便标本20份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标本在采集后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并统计标本中的细菌数量、种类。结果 统计后,G-杆菌的数量最多,占比40.00%,其次是G+球菌30.00%、真菌20.00%、无细菌生长10.00%,粪便样本中的细菌数量和种类较清晰。结论 利用肠道菌谱分析使粪便细菌学检验的敏锐度和清晰度更高,可快速明确粪便样本中的细菌数量和种类,更值得使用。

  • 标签: 肠道菌谱分析 粪便细菌学检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粪便微生物检验在儿童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医院之中收取的儿童复习稳定患者,做好相关的研究,并采取粪便微生物检测,对于治疗之后的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入组例数为100例,做好结果和治疗方法的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的微生物共有75株,其中比例最大的是志贺菌,和其他的微生物检验比较起来有着明显的差异,且粪便之中的微生物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强。结论: 采取相应的检测之后能够发现的是,检出的微生物是志贺菌,而在进行检验之后,75株的微生物之中,对于头孢哌酮,阿莫西林等都有较强的耐药性,采取抗生素能够更好的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粪便微生物检验 儿童腹泻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septin 9检测联合粪便潜血试验筛查结直肠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的结直肠癌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并抽调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septin 9联合粪便潜血试验阳性率,以及在研究组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粪便潜血试验研究组阳性率89.33%高于对照组9.33%,外周血septin 9检测研究组阳性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中,两种检测联合均阳性为50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腹泻诊断中采取粪便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因腹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共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采集患儿新鲜粪便作为研究标本对其进行粪便微生物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 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腹泻诊断中施以粪便微生物检验能够检查出导致患儿腹泻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感染类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腹泻 粪便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种类 感染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血清肿瘤标志物+粪便检验方案,用于诊断直肠癌,分析价值。方法:纳入直肠癌患者80例(直肠癌组),并以健康体检人员80例(参照组)为对照,均接受血清肿瘤标志物+粪便检验,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粪便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比直肠癌组、参照组CEA浓度、CA199浓度,前者分别是(3.78±0.18)ng/L、(10.25±1.23)U/ml,后者(67.12±7.12)ng/L、(106.36±9.54)U/ml,直肠癌组的CEA浓度、CA199浓度均更高(P<0.05)。对比直肠癌组、参照组粪便检验检查结果,前者粪便形状细检出率87.50%(70/80)、血便检出率93.75%(75/80)、黏液便检出率85.00%(68/80)、隐血试验阳性检出率97.50%(78/80),后者分别是3.75%(3/80)、1.25%(1/80)、1.25%(1/80)、6.25%(5/80),直肠癌组的粪便形状细检出率更高(p<0.05)、血便检出率更高(p<0.05)、黏液便检出率更高(p<0.05)、隐血试验阳性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粪便检验方案,用于诊断直肠癌,其临床价值高,可被推荐。

  • 标签: 直肠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粪便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