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天以内妊娠的护理方法。方法248例孕妇采用米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天以内妊娠。结果197例患者顺利排出胎囊。结论加强药物流产期间的用药指导、心理护理药物流产后注意事项,可防止感染以及大出血的发生,这些都是药物流产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流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血管损伤性药物外渗护理风险预防及策略分析。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5月到2018年

  • 标签:
  • 简介:摘 要:分娩主要是指胎儿脱离女性体内的子宫部位,并成为独立个体的主要阶段以及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显著提高,同时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对医疗服务的相关要求也逐渐升高。自然分娩的方法和剖宫产对比而言,自然分娩的产妇以及婴儿发育、恢复都要好一些,同时采用药物镇痛的形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痛苦。基于此,本文针对责任制助产整体护理联合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综述为临床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 标签: 责任制助产 整体护理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关于药物性气道廓清技术的认知状况。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呼吸内科工作的50名护理人员,使用科室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以了解医护人员对药物性气道廓清技术的认知状况。结果:50名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均使用过药物性气道廓清技术,且均认为有掌握该技术的必要,其中29名护理人员接受过相关专业训练。所有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均相对较高,但实践技能评分中体位相关技能评分较高,呼吸相关技能评分较低。结论:呼吸内科有待进一步进行药物性气道廓清技术的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认知状况和专业能力。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人员 非药物性气道廓清技术 认知 调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变患者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 100 例腹腔镜术后伴上腹部、肋间或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平卧 6小时后自由体位并鼓励下床活动;实验组平卧 6小时后鼓励下床活动同时采取臀高头低位。比较两组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结果 实验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疼痛累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臀高头低位方法可以明显减轻腹腔镜术后切口肩痛的程度,缩短疼痛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术后   切口疼痛  臀高头低位         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损伤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患者术后易出现两侧季肋部及肩部疼痛,甚至超过切口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康复。为了改善腹腔镜术后患者的切口疼痛程度,根据气体上浮、酸碱平衡的原理,本院妇科对 100例腹腔镜术后伴上腹部、肋间或肩痛患者,进行切口疼痛体位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 年 4月一 2017 年 10月收治腹腔镜手术后出现上腹部、肋间及肩痛患者,入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 )≥3分的患者 100例,年龄 22~ 49岁。卵巢囊肿 27例,子宫肌瘤 19例,异位妊娠 31例,不孕症 23例。将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50例,两组年龄、病情、手术时间、气腹压力及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后去枕平卧 6h 后给予垫枕取半坐卧位;予心电监护,中流量 (2—4L/ min)吸氧 4—6h,促进 CO2(二氧化碳 )的排出,但应避免持续高浓度吸氧,因过度吸氧可使呼吸变慢变浅,不利于 CO2排出;观察切口渗血渗液、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及内出血情况;观察人工气腹不适、手术切口疼痛;肩背部酸痛;膈下、肋间疼痛;鼓励患者术后 6h在床上做腹腔镜术后恢复操,主要为深呼吸运动、双臂外展运动、屈腿运动和抬腿运动,一般 3—5min/ h。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干预 .即在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头部予垫枕平卧 24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切口疼痛指腹腔镜术后因 CO 积聚于膈下刺激神经,引起肩部酸痛,膈下、肋间疼痛等手术部位的疼痛。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 0 级: 0~ 3分;② I 级: 4—6分;③ 11级: 7~ 8分;④ 11I 级: 9—10分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 X2检验。         2  结果           两组肩部酸痛,膈下、肋间疼痛程度比较,见表 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在鼻饲患者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并分析其拔管的原因。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饲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鼻饲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分析鼻饲患者出现的计划性拔管产生的原因,进而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鼻饲患者在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胃管的不适反应以及计划性拔管率均要优于未接受相关护理干预的患者。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拔管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鼻饲患者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鼻饲患者 非计划性拔管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患者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腹腔镜术后伴上腹部、肋间或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平卧6小时后自由体位并鼓励下床活动;实验组平卧6小时后鼓励下床活动同时采取臀高头低位。比较两组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累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臀高头低位方法可以明显减轻腹腔镜术后切口肩痛的程度,缩短疼痛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术后 非切口疼痛 臀高头低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气管插管患者发生计划性拔管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3.9%,其中疼痛、紧张、舒适度的改变、沟通欠缺、缺乏有效的固定、未使用合理的肢体约束及镇静药物是主要原因。结论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适当的肢体约束、有效的固定、合理使用镇静剂、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及监护是预防计划性拔管行之有效的措施。

  • 标签: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上都高于常规组患者,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85%,常规组为60.7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  摘要:分娩是一种常见的生理过程,能够让幼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个体,然而,对于产妇来说,分娩会使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存在一些变化,很容易使产妇在分娩之后情绪不稳定,或者对于人际关系突发敏感等变化。基于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采取母婴同室的方式,能够增强产妇的责任感,逐渐平复产妇的不良情绪。但是由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部分婴儿会与产妇分开,将会给产妇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母婴同室给产妇带来的心理变化,并针对产妇所产生的不良心理,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因此,本文通过对母婴同室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通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母婴 同室 产妇 心理状况 调查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计划拔管是指在未达到拔管指征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自行拔除管道或在护理过程中意外拔除管道。计划拔管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窒息、感染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减少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是临床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它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管理,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计划拔管发生率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护理干预 减少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作用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可通过定位于 EGFR 靶点的方式,对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产生抗肿瘤功效。本文从小细胞肺癌的特征入手,结合吉替尼的药理分析,细化阐述分子靶向药物替尼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药物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76例癫痫患者为例,所有病例按照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均为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患者针对依从性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能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癫痫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的要点。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全面护理 )和对照组 (常规护理 )各 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药物治疗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作者: 张玉1,张慧鑫2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4-2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5期
  • 机构:1.山东省军区济南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山东济南250014
  • 简介:目的:在老年护理医院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实施运动疗法+药物干预,分析效果。方法:病例是老年护理医院骨质疏松患者,共70例,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药物干预组(35例):实施常规药物干预。运动疗法+药物干预组(35例):做好运动疗法+药物干预。比较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运动疗法+药物干预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MA评分、护理满意率更高[(86.39±6.11)分、(52.29±4.02)分、94.28%,同药物干预组的(75.09±3.05)分、(47.33±3.18)分、74.28%比较](p<0.05)。结论:在老年护理医院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实施运动疗法+药物干预模式,效果更好。

  • 标签: 骨质疏松;运动疗法+药物干预;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镇痛与镇静药物平均维持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积蓄,提高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气管插管 镇静镇痛药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医院接受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期间施以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后,能有效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促进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规范化护理流程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