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一传统与挑战:惩罚性赔偿性质之争所谓惩罚性赔偿,就是加害人支付赔偿金的数额超过受害人的实际损害数额。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对受害人的补偿,而更在于对加害人的惩罚与威慑。早在18世纪中期的英国,就已经出现了惩罚性赔偿的案例。而在当今的美国,有相当一部分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并且其数额也大得惊人。我国也在很有限的范围内采用了这一制度,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

  • 标签: 世界里 惩罚性赔偿 民法世界
  • 简介:清末修订新刑律是清政府在国际压力下被迫按西方法律体制进行的一次刑法改革。对于这次修律活动,一般认为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标志。但从近代世界先进国家的整体状况而言,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中国刑法在体例上非但不比各国落后,甚至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刑法典之一。从清末到现在,我国共产生了七部刑法典,都是以西方法律为依据,没有照顾到我国固有的法律文化传统,应引起注意。

  • 标签: 刑法典 刑事立法 大清律例 清政府 刑法现代化 大清新刑律
  • 简介:据2004年12月的最新统计,2004年1至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根据商务部统汁,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了37%,对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为11.3%,居世界第1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1990年至2004年.我国进口额累汁达2.8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世界进口平均增速10多个百分点。

  • 标签: 美元 世界 中国 贡献率 全球贸易 进口国
  • 简介:2006年3月2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外交会议在新加坡落下帷幕。该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商标法条约》。并决定将这一新条约命名为《商标法新加坡条约》。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统一和简化商标申请的行政程序,以适应过去10年间电信领域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 标签: 《商标法条约》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行政程序 商标申请 技术发展 电信领域
  • 简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国际法有过不同的态度,从不适当地夸大它的作用到完全忽视其作用。T.格老秀斯认为:“违反自然法和万国法的国家也就永远毁坏了自己在将来的安宁的基础。”而以往许多的(并且是不大久远的)政治活动家诸如俾斯麦等人却通常认为时代的大问题不是用演说和决议,而是

  • 标签: 国际法规范 万国法 格老秀斯 国际法学者 现代国际法 俾斯麦
  • 简介:<正>近年来,法律解释问题之研究日益向纵深推进。在《法律:诠释与应用》(谢晖、陈金钊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之后,谢晖老师进一步从另一视角进行思考,推出了《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下文将简称《追问》)。本文试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评析。一、问题意识、研究背景和进路法律是什么?法学知识如何可能?这已经成为历经几十年发展的中国法学如今再也不容回避,而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和慎重考虑的重大理论问题。众所周知,跟

  • 标签: 法律评论 意义世界 本体论 法哲学研究 法律解释 法学方法论
  • 简介:在有关法制现代化的论述中,人们尽知法制现代化是西方文化的产儿.然而,随着"东学西渐"研究的在中国的逐渐展开,人们对西方法治中的中国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1].

  • 标签: 世界精神 中国因素 兼西方
  • 简介:比较GATT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可以发现二者各有优点及缺陷。本文在介绍欧洲反倾销法和探讨欧共体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利用的基础上,从WTO争端裁决之直接适用性、共同体对裁决进行反应的方法和范围及有关财政补偿和损害赔偿的问题等三方面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对欧洲反倾销法的影响;并指出,WTO争端解决机制及反倾销规则的顺利运行仍将受到包括办公人员的官僚作风、国家主权至上理论和制裁威胁手段的破坏性等多种因素的严峻考验。

  • 标签: 争端解决机制 反倾销法 反倾销规则 损害赔偿 争端解决程序 上诉机构
  • 简介: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晚近国际经济立法的发展趋势徐崇利如所周知,国际经济立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国际经济关系所决定的。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动了国际经济立法,使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各...

  • 标签: 经济条约 国际经济立法 世界经济 涉外经济立法 经济一体化 国内经济立法
  • 简介:国际经济条约主要在政府间组织主持下制定。由各政府间组织分别组织缔约活动,在缺乏协调的情况下,必然带来国际经济法律冲突,并成为国际法“碎片化”现象的一种典型反映。在主持缔约阶段,政府间组织可采取一些技术性措施来事先防范有关国际经济法律冲突的发生;而当冲突不可避免时,则只能经由各国授权政府间组织在实施法律阶段事后加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间组织有必要、也有义务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由此将推动政府间组织的网络化进程。在全球化时代,政府间组织网络构成了多层次全球治理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间在国际经济法方面的合作,被视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中心要素”。

  • 标签: 政府间组织 网络化 法律冲突 世贸组织
  • 简介:原告: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TwentiethCenturyFoxFilmCorporation),住所地美国特拉华州肯特县多佛市南州大街229号。代表人:玛丽·安妮·哈里森,高级副总裁。委托代理人:张永宜、张斌,北京市大地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北京市文化艺术出版社音像大世界,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14号。法定代表人:潘洪业,总经理。

  • 标签: 大世界 文化艺术 二十世纪 电影公司 侵犯著作权 著作权人
  • 简介: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政府有义务逐步取消对外国投资者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的限制。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中国政府将深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而且向外国金融机构开放中国金融市场的承诺是超乎寻常的广泛和深入。外国竞争者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和先进技术,相应的风险和危机也随之潜入国内金融市场。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合理规制和有效监管为前提。外国金融机构的涌入亟需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管辖权及国际监管合作方面作相应的调整。本文首先讨论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服务贸易,特别是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然后详尽阐述人世对中国市场的开放要求,其次深入分析执行人世承诺过程中所面临的监管方面的法律问题。最后,本文将对中国及欧洲相应的经济和法律现状进行比较,试图对不同的金融监管制度做出评价以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 标签: 监管法律制度 金融体制 中国金融 经营范围 外国投资者 法律现状
  • 简介: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所享有的否决权,即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大国一致"表决原则,可以誉为安全理事会表决制度的核心,一直是一项引起各国争论的重大问题,也是权力分配之争.自安全理事会改革问题列入联合国大会议程,关于否决权的争论、改革方案的提出就进入了正式的状态,但是这些年来一直收效甚微.改革现有否决权的可能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给予新任常任理事国否决权、采用多数否决权制度、建立限制适用机制以及制度透明化等.审慎分析内外环境,在国际法允许的框架下,中国应谨慎推动包括否决权制度在内的联合国改革,以赢得他国的尊重.

  • 标签: 联合国 安全理事会 否决权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