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ICU呼吸衰竭患者实施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4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气分析指标,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 ICU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 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100例 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利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研究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 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展开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让患者获得较好的护理体验,从而在良好的护理环境当中,尽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ICU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0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0例患者中自动放弃治疗者9例,存活者10例,整体存活率为25.0%。结论对于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护理应注意加强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应严防职业暴露。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复张术对ICU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均采取肺复张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判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气胸,6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整体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肺复张术 ICU 机械通气 肺不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9.5-2020.5于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急性胃肠损伤(AGI)病症发生情况为28.57%,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9.0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GI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2.24±0.23)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3.58±0.29)d,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早期活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能够降低患者急性肠胃损伤情况的发生,提升胃肠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早期活动护理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80例近期在本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对患儿产生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探析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8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有21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6.25%。通过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促使患儿治疗期间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激素及使用抑酸剂。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有GCS评分和血清白蛋白(p< 0.05;OR< 1)。结论: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对重症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究,并依据研究结果,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重症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92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重度ARDS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6例)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护理,B组(46例)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护理后,B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优于A组, P<0.05;结论:对重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化气道管理对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本院1年内(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9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以干预管理方法差异分组,38例归入对比组(常规干预管理)、38例归入研究组(优化气道管理),对比评估管理效果。结果: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更少(P<0.05);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体温以及菌落总数均更低(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采取优化气道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白细胞计数、体温以及菌落总数。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对预防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我医院接收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30例,将纳入的病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1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依从性明显增强,患者呼吸频率改善显著,撤机时间也明显缩短,治疗期间发生的吸入性肺炎并发症也较少(P<0.05)。结论:对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身心舒适度,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吸入性肺炎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产生率和舒适度指标更佳(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健康行为程式模型(HAPA)的细节护理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共计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评分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基于HAPA的细节护理)。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学氧分压与吸入气氧分数比值(PaO2/Fi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程式模型的细节护理可使得重症肺炎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机械通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健康行为程式理论 细节护理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COPD患者分组对照,均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常规组辅以普通护理,研究组辅以人文关怀护理,分别38例。结果:研究组SGRQ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COPD 有创机械通气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1月,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氧饱和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在氧合指数、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功能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改善氧合指标及减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ICU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俯卧位角度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30例。A组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B组30°俯卧位机械通气,C组45°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标及VAP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aO2、Sa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高于A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PaC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三组VAP发生率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30°、45°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标,减少VAP发生。

  • 标签: []不同俯卧位 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标 呼吸机相关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中7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其中,35例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管理,作为观察组;另外35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呼吸参数、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参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稳定于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结论: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护理方法更为优越,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和心率。

  • 标签: 机械通气管理 心血管 重症监护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优,患者康复更快,生存质量更高,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无创通气治疗。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机械通气中血气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1月份至2023年1月份接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体位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的运用。

  • 标签: 体位护理 血气指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7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干预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机械通气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相近,P>0.05;干预后机械通气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应用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