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电热针联合止痛药治疗癌性躯体疼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癌性躯体疼痛气滞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止痛药,治疗组在口服西药止痛药的基础上,予电热针针刺气海、血海、太溪穴治疗。观察2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PS评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KPS评分疗效、气滞血瘀证证候疗效。结果疼痛评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治疗后治疗组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KPS评分治疗后2组较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KPS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气滞血瘀证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热针联合止痛药治疗癌性躯体疼痛气滞血瘀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电热针 癌性躯体疼痛 气滞血瘀证
  • 简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适应症及应用非常广泛,近五年来,我们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liserHA550型,简称SL)阻滞星状神经节为主,结合辨证论治治疗顽固性失眠,并用中药及西药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顽固性失眠 超激光治疗仪 星状神经节阻滞 辩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选用阶梯性镇痛护理的价值及对疼痛感、负面情绪影响。方法:选2018.04~2020.02区间收治60例恶性肿瘤患者研究,将其均分为2组(随机表),对照组(n=30选用常规护理),试验组(n=30选用阶梯性镇痛护理),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负面情绪。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2.61±1.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2±2.15分),P

  • 标签: 阶梯性镇痛护理 恶性肿瘤 疼痛感 负面情绪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把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39例。对参考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的运动功能和护理前后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参考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的疼痛评分相差不大(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参考组,疼痛得到显著缓解,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良好,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减轻疼痛

  • 标签: 综合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功能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蒙医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探寻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3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经络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100例,每组均临床常规用药,肌筋膜触发点组采用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经络穴位组采用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并配合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8周后,进行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有效率方面,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肌筋膜触发点组总有效率85%,经络穴位组总有效率82%,肌筋膜触发点组与经络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相当,二者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 经络穴位 针灸疗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以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将使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所需时间较长,护理要求较高,且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