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炎(慢阻,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与粉尘感染等有关,随着我国工业事业的发展,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康复护理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后干预中,可加速患者疾病恢复,维持患者病情稳定,并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故文章重点分析其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OPD 康复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清化痰汤结合噻托溴铵对慢阻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到2022年12月,以医院收治的80例慢阻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联用噻托溴铵、清化痰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患者联合应用噻托溴铵、清化痰汤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噻托溴铵 清肺化痰汤 治疗有效率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对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在2018年8月-2020年8月,选出50例同期入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标注法分成研究组(25例)和参照组(25例),分别采用康复护理措施、传统护理措施,分析两组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研究组老年COPD患者比参照组3个月后有着较低的FEV1、FVC、FEV1/FVC水平,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康复护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肾气虚型间质性疾病时应用补益肾汤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4例肾气虚型间质性疾病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给予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实验组补益肾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使用补益肾汤治疗肾气虚型间质性疾病患者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补肺益肾汤 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对慢性阻塞性疾病也有了新的认识。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慢阻)高危人群的筛查,观察筛查问卷在社区诊疗中的地位,分析慢性阻塞性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并具体探究慢阻筛查问卷加功能检查对慢阻的早期诊断的作用,进而制定出提高慢阻早期诊断检出率的合理方案。方法2021年6月1日至7月1日在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使用基层版慢阻筛查问卷对辖区内40岁以上的居民随机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功能检测。

  • 标签: 慢阻肺筛查问卷 肺功能检查 慢阻肺 早期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慢阻患者进行慢阻呼吸体操训练,对康复护理效果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慢阻呼吸体操训练,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 (MEF),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功能指标,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在护理干预前,分析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等评分,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慢阻呼吸体操训练可明显改善老年慢阻患者的肺部功能,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慢阻肺呼吸体操 老年慢阻肺 肺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综合护理应用在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术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在2018.3-2020.9期间选出60例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所选研究对象均择期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分析各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在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术期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胸腔镜手术 围术期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腹腔镜治疗疱自发性气胸围术期护理工作进行研究。方法:将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0例疱自发性气胸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 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围术期护理干预,并对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术后恢复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胸腔镜治疗疱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于临床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胸腔镜 肺大疱自发性气胸 围术期
  • 简介:目的研究以β-谷甾醇为膜稳定剂的囊的制备工艺,寻找制备囊的新材料。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以β-谷甾醇为膜稳定剂,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影响囊包封率的因素。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研究囊的包封率及稳定性。结果盐酸小檗碱囊的最优制备处方为:盐酸小檗碱的浓度为0.5mg·mL^-1,司盘20与β-谷甾醇质量比为250∶15,缓冲液pH值为10。所得囊粒径在300~800nm,包封率为36.9%。放置7d后,包封率达到最大值38.14%。结论以β-谷甾醇为膜稳定剂的盐酸小檗碱囊圆整度好,形态均一,包封率较高,但常温下放置稳定性不佳。

  • 标签: Β-谷甾醇 膜稳定剂 囊泡 包封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微介导的miRNA递送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样本,制备细胞培养基,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观察组应用超声微介导外源性目的基因转染入HepG2细胞,对比2组细胞活性变化、细胞凋亡状况与细胞迁移能力。结果:观察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胞凋亡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灰度值与相对正常细胞的迁移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更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超声微介导的miRNA递送可有效降低癌症细胞的活性,加速癌症细胞凋亡,抑制癌症细胞迁移,改善预后,增强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微泡 miRNA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微型多囊肝及超声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微型多囊肝患者22例,均展开超声检查,并与MR影像加以对照.结果21例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1.4%,误诊率为28.6%;MR诊断符合率100%.经超声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结论虽然超声诊断微型多囊肝的准确性不如MR,然而其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是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关键词微型多囊肝;超声诊断;超声分型Clinicalvalueofultrasonicdiagnosisandtypingofpolycysticliverdisease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valueofultrasoundindiagnosisofpolycysticliverdiseasewithpolycysticliverdiseaseandultrasonictyping.Methods22patientswithpolycysticliverdiseaseweretreatedbyourhospitalfromJanuary2003toJanuary2015,patientswithpolycysticliverdiseasewereexamined,andcomparedwiththeimageofMR.Resultsthediagnosticaccuracyratewas21in71.4%cases,themisdiagnosisratewas28.6%,andthecoincidencerateofMRdiagnosiswas100%.8casesoftypeI,casesoftypeII,weredividedinto13cases.ConclusionAlthoughtheaccuracyofultrasonicdiagnosisofsmallbubbletypepolycysticliverdiseaseisnotasgoodasMR,butithastheadvantagethatitcannotbeignoredisthefirstchoiceforthe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ofthediseaseK.eywordsPolycysticliverdisease;Ultrasonicdiagnosis;Ultrasonictyping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转移性型包虫病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颅内型包虫转移的40例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40例患者临床资料齐全。结果40例颅内转移性型包虫病患者中,颅内单发11例,多发29例,病灶直径大小5-56mm,CT呈高、稍高密度结节样、团样、蜂窝样改变,MRI信号混杂,T1及T2上可见呈簇聚集的多个小囊泡影;颅内病灶发生在额、顶、颞、枕叶灰白质交界区,另外39例病灶周围出现水肿,呈指状、片状改变,1例患者灶周未见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常呈环状强化。结论型包虫通过血行方式转移到颅内,颅内病灶数目、发病部位、水肿、增强方式等特点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型包虫病多发生在牧区,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而对于伴有黄疸的患者多为终末期,因此探讨对此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既往关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行回顾,为肝型包虫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对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 标签: 肝泡型包虫病 梗阻性黄疸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单通气时体位对力学的影响.方法:12例胸科手术病人,分别于仰卧位双通气后、仰卧位单通气后、侧卧位双通气后及侧卧位单通气后,记录病人的力学参数及动脉血气.结果:从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后,最大吸气压(PIP)明显上升,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下降,加上单通气后,上述参数变化更为明显.仰卧双通时,PEEPi未测出,而仰卧位单通时,PEEPi约为1cmH2O,侧卧单通时,上升为3cmH2O.体位对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结论:侧卧位后,PIP及Cdyn明显改变,侧卧单通时出现PEEPi,对于原本就可能存在有PEEPi的病人,加上PIP升高,有引起肺泡破裂的危险.

  • 标签: 不同体位 单肺通气 肺力学 胸部手术 气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