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KaVoPREPassistant数字化评估系统应用于牙体洞型制备质量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KaVo左上第一磨牙Ⅰ、Ⅱ、Ⅴ类洞型设计长度、深度、轴角等测量标准,分别采用KaVoPREPassistant数字化评估系统和教师评估两种方法,对45颗学生预备的标准模型牙的洞型深度、长度、宽度和轴角进行检测和评估,并经Pearson卡方检验及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KaVoPREPassistant数字化评估系统较教师评估在评估牙体洞型深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对洞型长宽及轴角预备的评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aVoPREPassistant数字化评估系统能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洞型制备的质量,在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KaVo PREPassistant 牙体预备
  • 简介:目的:比较镍钛机用根管器械,和不锈钢K锉用于老年根管预备时的清理能力和操作时间,为老年牙根管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门诊拔除的老年患者单根管患牙4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不锈钢K锉、HEROShaper镍钛机用根管器械做根管预备,分析评价其操作时间和根管清理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根管冠部、根尖部的清理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冠部和根部,根中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根管预备时间为5.74±0.61min,对照组为6.38±0.75min.结论:HEROShaper根管预备器械与不锈钢K锉相比有较彻底的清理能力且节省操作时间.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assistednavigationsystem,CANS)用于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个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的20侧颞下颌关节确定关节窝顶点、髁突头顶点等11个点作为测量点,用游标卡尺对头颅标本关节窝内外径、前后径等12个距离进行实际测量;对头颅标本行256排螺旋CT扫描.应用Surgicase5.0软件在CT影像测量上述距离。将实际测量数据与CT影像数据进行两两配对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双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患者10例,将其术前CT影像数据导入BrainLAB计算机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模拟设计,数字化重建关节窝形态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术后复查CT并测量相关数据,将测得数据与术前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CANS引导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手术的应用疗效。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张口度为35~40mm,未发现复发病例。术后CT测量数据与术前设计吻合,实际截骨数据与术前模拟截骨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CANS可明确截骨范围,对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可进行定位及保护,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颞下颌关节强直 256排螺旋CT
  • 简介: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鼻翼基底软、硬组织的对称性。方法:对101例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畸形患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病例分为A、B2组,A组为69例未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的鼻畸形患者,B组为32例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的患者,就INM、LPA、IPA、Gbase、Gsup、Glat、Sbal等反应梨状孔周围骨性结构的鼻翼基底部软组织标志点的对称性进行测量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包,对2组资料中的左右侧成对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其到各个标准平面的距离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健-患侧的对称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侧LPA,IPA点较健侧偏后、下、外侧,4对软组织标志点在患侧均较健侧偏后。B组患侧的LPA、IPA点较健侧偏下,仅LPA点较健侧偏后,患侧的Glat较健侧偏后、下,Sbal点偏后。结论:三维CT测量结果提示,未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患者在梨状孔中下份的骨性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裂隙侧无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较健侧明显偏移。而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的患者,其梨状孔结构的对称性也低于预期。

  • 标签: 鼻畸形 单侧唇腭裂 三维CT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进行上颌骨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的患者5例.其中骨肉瘤1例.骨化纤维瘤4例。定位钉植入后拍摄颌面部CT,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确定肿瘤切除范围、截骨部位及重建外形。导航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术后随访,CT复查,与术前设计图像融合,进行手术精确度及导航误差评价。结果:经术前设计及术中导航定位,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术。4例患者进行了假体植入.1例患者进行血管化腓骨移植上颌骨重建术.术中实现了手术器械的实时定位.术者能够明确其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精确度高.系统误差小于1mm。术后CT检查示截骨部位、切除范同、重建外形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5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面部对称。随访1-3a,肿瘤无复发。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外科可以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及术后预测,有助于上颌骨肿瘤切除范围的确定、缺损重建,面部对称性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颌面部手术辅助方法.

  • 标签: 计算机辅助导航 上颌骨肿瘤 整块切除 截骨术 缺损重建
  • 简介:目的本文目的是评估一种含氟的窝沟封闭剂在随机挑选的132个儿童的乳牙和恒牙上应用时的保留率。材料和方法应用Helioseal-F对36位平均4.5岁的儿童的195个乳牙和96位平均10.5岁的儿童的391个恒牙进行窝沟封闭。每一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3年后复查封闭剂的保留率。结果乳牙完全保留率是95.04%,部分保留率是3.12%,完全脱落是1.84%。恒磨牙分别是95.81%,2.83%,1.36%。结论此窝沟封闭剂的3年保留率很好。乳牙组和恒磨牙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氟窝沟封闭剂 乳牙 恒牙 保留率
  • 简介: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应用于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常见的问题,并探讨预防或解决的方法.方法:用MagfitEX系统为23名患者制作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共制作磁性附着体57个,观察1-1.5年,了解使用中发生的问题.结果:57个磁性附着体有2个磁体脱落,1个根面板脱落,57个基牙5个发生龈缘炎,1个发生继发龋,游离端基牙远中骨吸收5例(以每一侧为1例计算),23副下颌覆盖总义齿,3副折断,根面板及磁体末见明显腐蚀,磁力无明显减退.结论:Magfit磁性附着体适用于下颌覆盖总义齿,临床上常见的问题都能预防或对症处理.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下颌全口覆盖义齿 临床应用 预防
  • 简介:目的:利用按扣式附着体、磁性附着体的不同优点,改善全口覆盖义齿固位.方法:针对残根牙周不同条件,制作按扣式附着体和磁性附着体,通过水平研磨仪确定附着体的共同就位道.结果:二者的联合应用使全口义齿的固位明显提高.所有修复义齿固位稳定、咀嚼良好.结论:按扣式附着体和磁性附着体的联合应用,充分利用了剩余残根,提高了义齿的稳定、固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口义齿修复 按扣式附着体 磁性附着体 附着体 覆盖义齿 固位
  • 简介:目的探索在牙周病学专业八年制提高课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时进入口腔医学专业学习的2006级(35人)、2007级(30人)八年制学生,讲授牙周提高课“种植体周围炎”.在教学方式选择中,将全部学生随机分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组和以主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SBL)组.提高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理论考核结果表明,PBL组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明显高于SBL组(P<0.05);问卷调查表明,在学习主导性和自学能力提高两方面PBL组均优于SBL组(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较SBL教学模式有一定优越性,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导性.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牙周病学 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无牙颌义齿的常规修复很难获得良好固位,对于伴有牙槽骨严重吸收的下颌无牙患者,义齿的修复更为困难。随着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在全口无牙颌修复中的应用,无牙颌义齿的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牙颌的种植修复分为固定修复和可摘修复2种,在可摘修复中,种植体与义齿的连接方式有:杆卡式,切削失,球帽式,磁性附着体,双重冠等。

  • 标签: 种植 磁性附着体 义齿 覆盖 义齿 全口
  • 简介:切牙的控根移动一直是方丝弓矫治器的难点。作者将Begg控根辅弓应用于方丝弓矫治器上,并取得满意的切牙控根移动效果。本文着重分析了该控根技术的力学基础,同时就其临床应用进行讨论,另附病例报告

  • 标签: 方丝弓矫治器 Begg控根辅弓
  • 简介:背景:应用短种植体(7mm)修复后牙缺失的临床资料较为有限。目的:报道在颌骨萎缩的后牙区使用短种植体(7mm)负载1年后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27名患者,用217枚种植体支持165个固定修复体。手术植入时即安装好最终基台,11名患者(18枚种植体)采用丙烯酸树脂制成的暂时冠/桥即刻负载。在患者水平观察以下指标: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和边缘骨吸收。结果:随访7个月后有3名患者5枚种植体失访。1年随访期内.127名患者中有6名患者、217枚种植体中有10枚种植体发生失败,在患者水平和种植体水平的成功率为95%:平均骨吸收水平为1.27mm(标准差=067mm);惟一观察到的并发症是有1枚种植体出现了种植体周围炎。结论:7mm短种植体负载1年后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率(患者水平和种植体水平的成功率为95%).表明应用短种植体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还有待于更完善的长期随访加以证实。

  • 标签: 即刻负载 一段式种植 前瞻性研究 短种植体
  • 简介:目的:利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对老年人下颌前磨牙扁根管的预备。方法:因龋坏、颈部楔状缺损和牙合面重度磨损所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以及因固定修复要求进行根管治疗的共69例,82颗下颌前磨牙。k锉或protaper镍钛锉常规根管预备后,再使用显微镜超声根管工作尖处理扁形根管,以完成预备。结果:常规根管治疗后显微镜观察扁根管并超声处理54颗牙齿,28颗常规根管预备后未见根管壁有遗留,其中5颗第一下颌前磨牙为双根管。结论:利用显微镜并使用超声根管工作尖ED20、ED40能有效地预备根管壁而去除遗留的坏死组织和感染的牙本质,完善根管预备,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显微镜 老年人 扁根管
  • 简介:经典的粘接类间接修复体是在技工室完成的,需要两次就诊:第一次完成暂时修复,第二次完成修复体的粘接。本文描述的是修复体的粘接步骤,包括修复体的试戴、精修完成以及粘接后的抛光,属于粘接类嵌体和高嵌体最新技术的第二部分内容。本文将用两个病例逐步地介绍其临床操作程序;其中修复体和窝洞的粘接处理以及树脂水门汀的选择是重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随着对粘接基本原理的认识以及由于粘接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本文所阐述的简化方法可能为后牙提供一种可预估的粘接修复手段。

  • 标签: 粘接材料 修复体 后牙 间接 树脂水门汀 暂时修复
  • 简介:目的:通过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评估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纳入210名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填写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分析比较不同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量表得分。结果:量表总分居于前三位疾病分别为:天疱疮、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年龄≥60岁的患者组量表总分分别高于〈60岁的患者组(P〈0.05)。女性患者在疾病引起的疼痛与功能受限、社会与情感因素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的影响。由患者填写量表进行的自我评估,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需求,可指导医生针对性的调整治疗计划,制定个性化方案。

  • 标签: 慢性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健康 生活质量 量表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2009年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科门诊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98例(422颗牙),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A组(AHPlus糊剂+Vitapex糊剂+牙胶尖)75例患者108颗牙,B组(AHPlus糊剂+牙胶尖)75例患者105颗牙,C组(Vitapex糊剂+牙胶尖)74例患者105颗牙,D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ZOE)糊剂+牙胶尖]74例患者104颗牙。对4组术后7d、6个月、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8例患者根管充填7d后复查,A、C组术后反应轻,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术后反应最重,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管充填6个月、1年后复查的结果没有差异(P〉0.05),A组有效率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有效率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Plus糊剂+Vitapex糊剂+牙胶尖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既诱导了根尖周阴影区的骨质增生修复,又能使根尖孔形成完善的封闭,达到治愈根尖周炎、防止继发感染或复发的目的。

  • 标签: AH Plus糊剂 VITAPEX糊剂 慢性根尖周炎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应用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27例,植入种植体216颗.其中,上颌窦外提升术、内提升术及常规种植术的种植体数分别为40、61、115颗.于种植术后随访6~60个月,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间种植体累计存留率、骨结合状况和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在随访期内,各组间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及完成上部结构修复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种植术后1年的骨吸收量平均每年小于0.2mm.结论上颌窦内、外提升术与常规种植术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种植体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相关手术技巧的掌握.

  • 标签: 种植义齿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mandibularthirdmolar,IMTM)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根尖片或曲面平展片检查显示下颌管(MC)与IMTM根尖相邻或相重叠的病例55例(60颗牙),行CBCT检查,根据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判断IMTM周围组织情况,采用涡轮钻分牙拔除IMTM。结果55例患者均未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结论CBCT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成像更清晰,定位更准确,尤其有利于颊舌向位置关系的显示。对于中低位的IMTM应行CBCT检查以避免拔牙过程中损伤相邻组织结构。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除
  • 简介: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磁共振三维重建方法:探讨三维重建影像与大体解剖结构的一致性。以证实该方法的准确性:分析该方法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小型猪颞下颌关节进行磁共振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小型猪进行解剖,观察其大体形态,将两者进行比较,对1名无症状志愿者及1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增强磁共振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小型猪磁共振三维重建影像与大体解剖形态基本一致,2名受检者的三维影像均可清晰再现颞下颌关节各结构的形态及相对位置关系。结论:磁共振三维重建方法能准确反映颞下颌关节解剖形态,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三维重建 临床应用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解剖学
  • 简介:在口腔修复临床上,一般用牙线能否通过来评价冠修复体与邻牙的邻接关系.我们应用家庭洁齿牙线,对冠的邻接面试合并清除粘固后的邻面粘固剂悬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牙线 冠邻接面试合 粘固剂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