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列腺根治切除是现今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术方法,效果显著。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是前列腺根治切除后常见并发症,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而在前列腺根治切除操作中,若能够保留血管神经束,可预防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而目前对前列腺根治切除后勃起功能障碍防治,临床提出一定建议,本文就对此进行一一综述。

  • 标签: 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勃起功能障碍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11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33例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总结护理要点和成效。结果33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中转开腹治疗的案例;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71.63±21.47)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患者给予科学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确保手术成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 标签: 完全腹腔镜 左肝外叶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9年7月-2013年10月采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3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综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疼痛、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30min,平均65min。中出血15~45ml,术后胸腔引流量116~430ml。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气胸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方便、术后气胸复发率低、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
  • 简介:摘要鞍区解剖结构复杂且容易发生变异,经蝶窦入路手术可能导致颈内动脉损伤等重大并发症,其后果最为严重,其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应得到临床重视。与颈内动脉损伤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病变位置和性质、鞍区解剖变异及者的手术经验等。进行完备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及中准确定位并小心仔细操作是预防颈内动脉损伤的关键。

  • 标签: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胸椎旁阻滞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椎旁阻滞组(n=30)。椎旁阻滞组在手术结束前在胸腔镜直视下将20 ml、0.375%罗哌卡因注射在胸4~5肋间、椎体旁1 cm处;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哌替啶追加剂量和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主动咳嗽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哌替啶追加剂量和次数分别为(8.2±2.3)mg和(0.2±0.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87.8±15.3)mg和(1.8±0.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1、34.37,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0.0%、6.7%和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30.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0、5.45、4.29,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主动咳嗽率为33.3%,高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6.5±0.4)h、(20.9±3.1)h和(4.6±1.0)d,均低于对照组的(8.5±0.7)h、(28.6±4.8)h和(6.1±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7、7.39、4.19,均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椎旁阻滞可以有效减轻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胸腔镜 肺切除术 镇痛 胸椎旁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息肉摘除与鼻内筛窦切除联合用于鼻息肉临床治疗的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78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鼻息肉摘除,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行鼻内筛窦切除,对2组患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4%与74.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8.573);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与17.9%,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5.014);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6%与15.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924)。结论将鼻内筛窦切除与鼻息肉摘除联合应用于鼻息肉的治疗可有效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鼻息肉 鼻息肉摘除 鼻内筛窦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拼装箱梁施工技术能够满足大跨度箱梁施工要求,本文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C-2标段为例,介绍了30m拼装箱梁的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箱梁预制、箱梁运送、箱梁架设及体系转换。采用该施工方案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实践依据。

  • 标签: 箱梁 节段拼装 架桥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共7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试验组,患者40例,该组患者在手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39例,该组患者在手术中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止痛时长。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止痛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中,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其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长,减轻手术痛苦,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胆道损伤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我院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中发生胆道损伤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胆管损伤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病例中均放置T管引流及腹腔橡皮引流管引流,所有患者随访一年均未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结论中对胆道解剖知识的认识透彻,及时正确的中转开腹手术可以使腹腔镜的胆道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道损伤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肝胆外科一病区于2014年6月—2015年12月实行医护一体化模式为实验组,而在同一时间肝胆外科二病区实行老式的工作模式为对照组,调查两个病区病人、医生和护士的反馈意见,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达到87%~100%,平均98.74%,对照组的病人满意度78%~100%,平均96.62%,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士的满意度。结论医护一体化临床工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NM)辅助下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5例C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应用多模式NM辅助下PECD治疗(NM组),26例单纯应用PECD治疗(PEC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颈部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等指标。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8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NM组和PECD组颈部疼痛VAS分别为(2.1±1.2)、(2.0±1.1)分,上肢VAS分别为(2.4±1.2)、(2.2±0.8)分;末次随访时两组颈部VAS分别为(0.8±0.5)、(0.7±0.5)分,上肢VAS分别为(0.8±0.7)、(0.8±0.5)分,均较术前[颈部:(6.0±1.0)、(5.9±1.0)分,上肢:(7.1±0.9)、(7.4±0.9)分]明显降低(t=12.670~27.305,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7~0.917,均P>0.05)。术后1个月NM组和PECD组JOA评分分别为(12.7±0.8)分、(12.6±0.8)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6±0.7)分、(14.4±0.8)分,均较术前[(11.1±1.0)分、(10.9±0.8)分]明显升高(t=-11.074、-14.829、-9.603、-13.086,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42、0.003,均P>0.05)。NM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EC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5、-0.922,均P>0.05),但住院时间、并发症均显著减少(t=-2.815,χ2=4.755,均P<0.05)。结论多模式NM辅助下PECD治疗CSR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

  • 标签: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电生理 颈椎内镜 钥匙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