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工作和健康中国战略均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在2017年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主要更新内容涉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流行病学、常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策略、抗骨质疏松药物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再骨折防治、围手术期管理等多方面。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1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21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受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以下简称2016共识)。2022年,在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器官保护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以下简称共识)。此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内容。本共识中器官保护策略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 标签: 器官移植 器官保护 机械灌注 器官保存液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乙肝肝癌肝移植占比远高于西方国家。为指导全国肝癌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等组织专家制订《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更新。现再次更新为《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1)》,以适应我国肝癌肝移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 标签: 肝移植 肝细胞癌 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 2021版
  • 简介:摘要为帮助肝病相关临床医师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于2021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为依据,共同编写了该《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俯卧位通气(PPV)作为机械通气治疗的一部分越来越受重视,相关共识和指南相继出台。俯卧位治疗(PPT)在烧伤临床诊疗中应用较为普遍。与传统意义的PPV相比,烧伤PPT在适应证、流程细节、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重症学组汇总循证证据,牵头制订了《成人烧伤俯卧位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2)》,从PPT作用机制、适应证、使用流程等方面形成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烧伤 俯卧位 通气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医学营养治疗(MNT)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2010年,由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共同制定了中国首个糖尿病MNT指南,并于2015年更新。近7年来,糖尿病MNT和代谢治疗领域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组织来自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的相关领域专家,启动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的修订工作,内容涉及糖尿病营养预防、治疗、并发症防治、人工甜味剂及新型植物化学物、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等诸多领域。指南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法学的要求,参照《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的要求,坚持基于患者问题为导向、证据级别与推荐并重、服务于临床的宗旨,结合中国临床实践提出问题及进行证据采集,形成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旨在指导和规范临床MNT。

  • 标签: 糖尿病 医学营养治疗 膳食模式 营养支持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并发症
  • 简介:摘要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对膝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ACL损伤发生率正逐年增加。对于ACL损伤,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案与康复计划,目前缺乏相关的临床规范或指南。为了及时反映ACL损伤的诊疗新理念,规范其诊治并提高疗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骨科与运动医学专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制订了《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诊疗循证指南》(2022),针对ACL损伤的诊疗与康复提出12条推荐建议,为提高ACL损伤的临床诊疗效果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 运动损伤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简明损伤评分(AIS)历经50多年的发展,有多个修订版本,2015年AIS(AIS2015)是最新修订。AIS2015独立条目达到2 006条,涉及约400个解剖结构损伤,编码内容的损伤描述更加专业化,与器官损伤评分等其他评分系统和ICD编码的兼容性更好,特别增加爆炸伤和高速投射物伤等战伤条目,建立了AIS-ICD映射表。由于目前国内使用的大多数为2005年AIS(AIS2005),而最新2015与之有差异,为了让AIS2015能够被广泛了解和推广,笔者就AIS2015的设计原则、主要修订内容、编码规则和特点加以分析介绍。

  • 标签: 简明损伤评分 伤害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折之一,绝大多数无移位或轻微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对于移位肱骨近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后畸形愈合率高,需行手术治疗。但是切开复位内固定面临两个困难:粉碎性骨折难以解剖复位,现有内固定器械难以维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至骨折愈合。目前对如何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缺乏共识,因此,欧洲创伤和急诊手术协会(ESTES)制订了《2021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指南》,规范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笔者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为国内临床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提供参考。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关节成形术,置换,肩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的最主要手段。随着外科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开展,胃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手术方式也从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方式逐渐转变。早期胃癌的研究重点主要向保留正常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发展。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也达成了共识,微创手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仅有1个不可治愈因素存在的晚期胃癌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治疗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出现的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荧光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都推动了胃癌诊疗技术的发展。本文将对目前胃癌外科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得指导临床治疗,造福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外科烟雾为电外科设备、激光等能量设备切割组织或凝闭血管时生成的气溶胶副产物,其主要成分包括非活性颗粒、有机化学物质、病原体、活性细胞等成分。不同类型的组织或使用不同种类的能量设备产生的外科烟雾成分特点不尽相同,如电灼产生的烟雾颗粒平均直径较小、超声刀产生的烟雾颗粒中活性细胞及病原体存在的可能性大等。根据其组成成分特点可知,外科烟雾可能成为影响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患者健康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使用外科口罩、吸引器、便携式排烟设备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风险,但大多数手术室工作人员并未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护。本文对外科烟雾特点及防护措施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 标签: 外科手术 烟雾 烟雾吸入损伤 电外科手术 手术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感染化脓性外科腹膜炎本病是一种常见急性外科感染急腹症。在急性发生炎症时,腹膜内的分泌物排出大量药物渗出液以用于稀释体内毒素和药物刺激。当患者发生急性感染化脓性外科腹膜炎时,如抢救治疗不及时,易引起感染性体克甚至死亡。一次手术期间按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为患者的治愈提供保证。

  • 标签: 急性 腹膜炎 外科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内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普外科急腹症患者68例,依据患者具体的入院时间划分为两组,其中新型组34例应用腹腔镜手术,传统组34例应用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有效率。结果 新型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从数据上看均少于传统组,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的有效人数与有效率从数据上看均少于传统组,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突出,一方面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医护人员广泛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急腹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胆囊癌(GBC)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也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治疗GBC最理想的策略是手术切除,但只有将近10%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因为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本文就现阶段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做一总结。

  • 标签: 胆囊癌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验证外科常见急腹症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急腹症患者中选择240例进行观察研究,同时针对此部分患者开展早期诊断工作,比较分析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同时明确治疗效果。结果:医院明确在此部分患者中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经过治疗后,早期痊愈的患者数量为226例,占整体的比重为94.17%,其余患者中有14例因为转ICU及其他诊室进行治疗,需要延迟出院,占比为5.83%。通过进行早期急诊诊断与出院诊断比较,准确率高达98.33%,而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断而言,通常需要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同时配合开展急诊B超及影像学检查,如果有特殊需求,则应该有序进行螺旋CT检查,有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依据检查结果编制有效的急救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减少死亡病例。

  • 标签: 外科疾病 急腹症症状 有效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肠梗阻的术前、术后及心理治疗,以利于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方法:对2020年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儿进行临床护理总结。结论:通过精心的生活护理、有效的术后胃肠减压、吸氧、心电监护、静脉营养及综合治疗,达到了预期效果[1]。

  • 标签: 小儿肠梗阻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  外科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常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1]。而外科术后患者疼痛多为较强的急性疼痛,尽管疼痛持续时间较短,若是创伤较大的手术,易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而且还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可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特别对于一些伴有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病变和老、弱、婴幼儿及代谢紊乱者,直接影响康复,甚至造成医疗意外或危及生命。疼痛是外科手术病人困扰的突出心理问题,据有关调查,外科病人择期手术 75.5%的病人担心手术疼痛[2]。

  • 标签: 外科术后疼痛原因 外科术后疼痛评估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腹膜炎外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范围的变化。

  • 标签: 急性腹膜炎 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