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在优化土壤稀有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安徽、浙江、山东、陕西等地采集的31份土样中的稀有放线菌进行了选择性分离。结果表明:以改进的HV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将土壤样品稀释100倍,添加2×10^-5g/mL重铬酸钾+2×10^-5g/mL萘啶酮酸+1×10^-5g/mL卡那霉素作为抑制剂分离效果最好。以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的417株放线菌中筛选出H32、H75、H223、H227、H238等5株可代谢抗菌活性物质的菌株。离体条件下,5株放线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H223和H238菌株发酵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均小于10mL/L;H32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EC轴值分别为25.5、28.9和29.9mL/L。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显著,其中H223菌株发酵液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达30mm以上。盆栽实验结果表明,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73.45%~82.35%,治疗效果为67.74%~70.80%。

  • 标签: 稀有放线菌 选择性分离 抗菌活性
  • 简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六口不同养殖水平的池塘沉积的淤泥的研究表明:亩净产500公斤左右的混养池塘淤泥的年沉积厚度约为10~15厘米,每立方米淤泥湿重1040公斤,其含水量为76.3%。沉积的淤泥大部分来源于投放的而未被鱼类彻底利用的肥饲料。但是,起源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淤泥,也可占池塘淤泥总量的24~36%。

  • 标签: 池塘淤泥 理化性质 饲料 投放 鱼类 微生物活性
  • 简介:螺旋藻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其中的螺旋藻多糖,能够降低血糖。采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天然生长的螺旋藻,经脱脂、破壁、抽提、浓缩、醇析、脱蛋白等方法提取。再经DEAE-52纤维素层析和SephadexG-200凝胶层析纯化,得螺旋藻多糖。以螺旋藻多糖(PSP)100mg/kg,200mg/kg分别对昆明种小鼠连续灌胃(以下简称ig)10d。结果发现,螺旋藻多糖能显著对抗葡萄糖及肾上腺素而致小鼠血糖升高。上述结果说明,PSP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螺旋藻多糖(PSP) 降血糖 提取纯化
  • 简介:根据活性结构拼接原理,以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肼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9个新吡唑酰胺基脲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双子叶杂草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以及凹头苋A.ascedense显示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及选择性,如在2250g/hm2的剂量下,3i在苗后和苗前处理时,对苘麻和反枝苋的抑制率都达到了100%。复筛的结果表明,在375g/hm2下,3i对双子叶杂草表现出中等除草活性

  • 标签: 吡唑 酰氨基脲 除草活性
  • 简介:采用大孔树脂层析、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具有抑茵和杀虫活性的秦岭链霉菌发酵液中的杀虫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3个杀虫活性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阿维菌素B1a、B2a和A1a。研究发现,同一菌株发酵液中可以同时产生杀虫和杀菌两类成分,与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ectinius亲缘关系差异很大的链霉菌也可以产生阿维菌素成分。

  • 标签: 秦岭链霉菌 杀虫活性 阿维菌素
  • 简介:牛奶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奶制品经消化后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肽,人乳和以牛奶为原料的婴儿配方奶粉都是生物活性肽的潜在来源。分析婴幼儿奶源中生物活性肽的形成及其功能,重点讨论具有营养价值的生物活性肽来源,即人乳和以牛奶为原料的配方奶粉对婴儿健康的影响。此外,评价体外或体内消化对生物活性肽的释放和利用度的影响。人乳和婴儿配方奶粉的代谢作用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片段及其生物利用度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以牛奶为原料的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肽组分能够促进健康,所以牛乳蛋白肽对人乳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 标签: 生物活性 婴幼儿配方奶粉 人奶
  •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 标签: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 简介:枯草芽孢杆菌CP6是从宜州市南蛇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可分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拮抗细菌,经测定表明该菌对家蚕绿僵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获得其抗真菌活性物质,本研究利用甲醇抽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及RP-HPLC对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22∶78(v/v),分离得到一个抗真菌活性物质组分,经UPLC验证为单一峰,即为单一活性组分。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CP6 家蚕真菌病 活性物质 分离纯化
  • 简介:试验研究生物活性预混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生物活性预混料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断奶30-50d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升高、料重比(F/G)显著降低(P〈O.05);C3bR、IC花环率在第20天显著增加(P〈0.05),其中C3bR花环率在第10天时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增殖率在第10天、第20天分别为显著、极显著升高(P〈0.05、P《0.01);免疫器官脾脏指数在第10天、第20天显著增高(P〈0.05);血液红细胞在第10天、第20天,白细胞在第20天时显著增高(P〈0.05);血清IgG在第10天、第20天,IL-2在第10天,IgA、IFN-γ在第20天时显著升高(P〈0.05);猪瘟抗体水平在二免后15d显著增高(P〈0.05)。添加生物活性预混料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增强机体免疫力。

  • 标签: 生物活性预混料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 简介:为建立高纯度bacillomycinD(杆菌霉素D)脂肽的可放大制备工艺,促进其在农用抗生素领域应用价值的开发,经分离纯化及分子结构鉴定,确定了海洋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TYg3-2所产活性化合物为bacillomycinD脂肽类抗生素;选择精制过的天然培养基(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与组分明确的速效碳源、氮源(葡萄糖和硫酸铵)组成复合培养基,结合响应面优化调整培养基配方,建立了bacillomycinD发酵水平高达990mg/L的5L罐发酵工艺,其20.62mg/(L·h)的比生产速率远高于文献报道的10.23mg/(L·h);在高品质原料基础上,发酵液经菌液分离、酸化沉淀、甲醇浸提、乙醚沉淀、大孔树脂吸附及硅胶柱层析工艺,可高效制备纯度达94.72%的样品。针对所制备的高纯度bacillomycinD样品进行了抑菌活性初步研究,证实其可离体拮抗德氏霉菌、玉米弯孢霉、稻绿核菌和长柄链格孢,并通过盆栽试验证实了bacillomycinD能提升同源芽孢杆菌TYg3-2的防效,500mg/L的bacillomycinD与4×10~6CFU/mL的TYg3-2菌体混合施用,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效可达95.3%,优于单独施用bacillomycinD(78.4%)和菌体(0)的防治效果。研究初步探索了bacillomycinD在农用抗生素领域的开发价值,同时其高纯度脂肽可放大制备工艺的建立至关重要,不仅能在保全生产菌(其芽孢为生防菌剂原料)的同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目标脂肽,以促成对农用抗生素价值的深入研究,也能够满足中国农药登记相关毒理学试验对样品的要求(纯度〉85%的克量级样品),其结果可为芽孢杆菌源脂肽类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杆菌霉素D 脂肽类化合物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工艺优化 可放大纯化工艺 抑菌活性
  • 简介: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专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的抗菌活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增效系数达到3.27~14.13倍。药剂处理后48h内,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耗氧速率曲线趋势相似;48h以后,单位质量菌丝耗氧速率上升,且高于空白对照,而菌丝的生长量并没有增加,表明菌丝体正常呼吸作用受嘧菌酯抑制48h后会发生耗氧增强的生理应急反应。水杨肟酸在嘧菌酯处理后1h内对菌丝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但在嘧菌酯处理1h后对菌丝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在以细胞色素为载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到嘧菌酯阻断后,可以诱导耗氧更高的旁路氧化途径。

  • 标签: 嘧菌酯 油菜菌核病菌 呼吸作用 旁路氧化
  • 简介:通过热水浸提、喷雾干燥的方式,从菲律宾蛤仔肉中提取多糖,将干燥的菲律宾蛤仔多糖(RPP)复溶,分别进行煮沸0,3,6,9,20min的处理,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煮沸处理会稍微降低RPP对DPPH·和ABTS~+·2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但对·OH的清除能力并无显著影响。此方法不仅能拓宽菲律宾蛤仔多糖的应用,还可能据此研发出一系列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 标签: 菲律宾蛤仔多糖 自由基清除 煮沸
  • 简介:本研究比较了来自中国、芬兰、俄罗斯的3个沙棘亚种中一系列亲水性与亲脂性的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组成.在3个亚种中,中国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其值为9g/L果汁,其他两种为1~2g/L果汁.新鲜果实中黄酮的含量在700mg/kg~2000mg/kg之间.各亚种中各种黄酮单体的比例也有变化.中国沙棘中木聚素含量(290~600ug/100g)要高于海滨沙棘(130~370ug/100g).3种沙棘中,蒙古沙棘的油脂含量最高(种子中是12%,新鲜果实中为6%).蒙古沙棘果实中棕榈油酸的含量最高.中国沙棘新鲜果实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最高,但是在种子中的情况就正好相反.在3个沙棘亚种中,种子与新鲜果实的甾醇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含量分别在1200~1800mg/kg和250~300mg/kg之间.即使是在果实成熟以后,采收时间也会对某些活性物质有重要影响.在1998年8月末到9月底之间,海滨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沙棘果实中类黄酮总量在9月底达到了顶峰.

  • 标签: 果实成熟 中国沙棘 亚种 种子 含量 生物活性成分
  • 简介:本文对沙棘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如天然维生素E,类胡罗卜素,植物甾醇,磷脂,不饱和必须脂肪酸,沙棘黄酮化合物等在沙棘植物中的分布和含量进行了描述,并且对目前在中国这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各种提取方法和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 标签: 沙棘 生物活性物质 分布 含量 提取方法
  • 简介:在前文总结了Hydantocidin新型类似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Hydantocidin及其15个立体异构体、硫代Hydantocidin和碳环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它们的除草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Hydantocidin 硫代Hydantocidin 全合成 结构改造 除草活性
  • 简介:对2-氨基-5-芳基-1,3,4-噁二唑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一种基于HBr-H2O2体系的绿色合成新方法,并以此为中间体,合成了18个未见报道的苯甲酰脲类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的分析鉴定。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mg/L浓度下该系列目标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显著的杀虫活性

  • 标签: HBr—H2O2溴代体系 绿色合成 苯甲酰脲 昆虫生长调节剂
  • 简介:以纯水和10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和50℃水浴萃取法获得了黄藤笋和4种常见茎类蔬菜(芦笋、茭白、莴笋和甜麻竹)的提取液,并通过DPPH法测定了这些提取液的总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黄藤笋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芦笋,甜麻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最低。黄藤笋、芦笋和莴笋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水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而茭白和甜麻竹则相反。除甜麻竹外,其余4种茎菜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不因萃取方法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黄藤笋提取液在稀释到3200倍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仍有0.33%,而其他4种常见茎莱在稀释2~10倍后已丧失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表明,黄藤笋作为保健品的添加剂具有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 标签: 黄藤笋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能力 茎类蔬菜
  • 简介:抗性糊精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范畴,可以作为益生元添加到食品中。以山药淀粉为原料,通过微波预处理-解的方式制备山药抗性糊精,并对其溶解性、热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和体外消化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山药淀粉经过微波功率60W,微波时间6min预处理后,再通过添加β-淀粉20U/g,转苷35U/g,在解温度75℃的条件下解时间20min,可得到含量为40.33%的山药抗性糊精。该山药抗性糊精分子量约为4000Da,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对人造胃液和小肠液具有很强的抗消化性能。该方法制备的山药抗性糊精分子量小、溶解性好、热稳定性高,适用软饮料的配制。

  • 标签: 山药淀粉 抗性糊精 微波预处理-酶解 理化特性
  • 简介:为探讨产益生素与酶制剂在经高温制粒的小猪日粮中的饲养效果,试验选用保育出栏的杜×长×大三元杂小猪60头,依据体重,性别比例相近的原则,将小猪分为A,B,C三个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不设重复,B,C组为试验组,各设2个重复,每组12头,公母各半,分头编号:各组基础日粮相同,营养水平一致,A组饲喂常规玉米-豆粕型日粮不添加任何酶制剂,B组在A组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1%的宝来利来产益生素,C组在A组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1%复合,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日增重A组为581g、B组为650g、C组为604g.试验B、C纽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高11.88%、3.96%,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A组、B组、C组分别为238、217、220.B、C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9.68%、8.18%;综合经济效益每公斤增重饲料成本B组、C组分别为3.89元、3.95元,对照组为4.26元,B组经济效益提高9.51%。

  • 标签: 产酶益生素 酶制剂 小猪 生长性能 腹泻率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