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兴起,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软件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积极性。而逐渐兴起的网课软件“”解决了许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便于学校的管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因此,本文将针对“”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 标签: “钉钉” 教育教学 管理 运用
  • 简介:摘要:利用平台加快推进“智慧作业”部署和应用,可探索出“智慧作业”推广的新路径、新形式、新方法;通过在平台搭建微应用等方式,将“智慧作业”与平台融合;利用家校通知、云课堂、群直播等家校功能,可创造“智慧作业”家长培训、家校合力推进的新模式;加速推进“智慧作业”落地。

  • 标签: “智慧作业” 钉钉平台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7.8)岁]。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A组),38例采用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B组)。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和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术后3 d A级+B级率、关节突关节侵犯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0~24个月[(15.2±4.4)个月]。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00,135)ml,少于B组的160(120,200)ml(P<0.01)。A组住院时间为8(7,11)d,短于B组的12(10,16)d(P<0.01)。两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脊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VAS和ODI分别为3(2,4)分、21(18,23),低于B组的4(3,5)分、27(20,32)。(P<0.05或0.01),余各时相点两组间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A级+B级率为96.5%(191/198),高于B组的90.4%(206/228)(P<0.05)。A组关节突关节侵犯率为4.0%(8/198),低于B组的11.8%(27/228)(P<0.01)。结论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相比,机器人辅助经皮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提高准确性,降低侵犯关节突关节的风险。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内 机器人辅助手术
  • 简介: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并观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41—73岁,平均56.5岁;L1爆裂性骨折2例,L2压缩性骨折1例,L4滑脱症4例,T12爆裂性骨折伴截瘫1例,L1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1例,退行性侧弯1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术后翻修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症1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性脊柱侧弯1例。采用GeRzbein和Robbins标准,CT定量分析椎弓根螺钉位置,并记录所致并发症如神经根、血管、脊髓损伤等。结果由机器人辅助成功12例,其中83枚螺钉由机器人成功辅助置入,1枚螺钉因术中机器人无法注册改为徒手;另1例患者因术中发现机器人的进针点偏差大,改为徒手。根据Gertzbein和Robbins标准,A级80枚,B级2枚,C级1枚,准确率达98.8%(82/83)。无所致并发症如神经根、脊髓损伤及血管损伤等。结论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精准性高,可减少或避免所致并发症。

  • 标签: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机器人 椎弓根 螺钉
  • 简介:经伤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方法。理论上能够增加固定器的强度,为骨折的愈合提供更为稳定的固定系统同时有助于骨折复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1,2]。在临床实践中也初步发挥出一定的优势。但是有关伤椎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临床报告病例较少[3]。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怀化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12月~2017年3月行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机器人辅助,共32枚椎弓根螺钉,设为观察组;5例医师徒手,共30枚椎弓根螺钉,设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机器人的准确性,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由机器人成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31枚(观察组其中有1枚螺钉在手术中由于患者示踪器移动而改为徒手,归为对照组),根据Gertzbein-Robbins标准,观察组最终结果A级28枚,B级2枚,C级1枚,准确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A级18枚,B级7枚,C级6枚,准确率80.6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23%,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减少了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椎弓根螺钉 Gertzbein-Robbins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怀化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 2016年 12月~ 2017年 3月行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 11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6例机器人辅助,共 32枚椎弓根螺钉,设为观察组; 5例医师徒手,共 30枚椎弓根螺钉,设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 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机器人的准确性,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由机器人成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 31枚(观察组其中有 1枚螺钉在手术中由于患者示踪器移动而改为徒手,归为对照组),根据 Gertzbein-Robbins标准,观察组最终结果: A级 28枚, B级 2枚, C级 1枚,准确率为 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 A级 18枚, B级 7枚, C级 6枚,准确率 80.65%, P< 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3.23%,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 22.5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减少了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椎弓根螺钉 Gertzbein-Robbins标准
  • 简介:目的观察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34例,另一组经肌间隙入路手术20例。两组病例均于伤椎上下椎及伤椎相对完整一侧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1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对比X线片、CT等对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及局部Cobb角矫正率,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情况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hVAS评分比较,肌间隙入路组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结合伤椎治疗不需直接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能有效复位固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治疗 胸腰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社我院接诊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治疗)与对照组(跨阶段固定)各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无明显差异(t=0.72,0.62;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椎体高度为(91.20±4.37)%,高于对照组,但后凸角度仅为(5.28±1.46)°,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2.94,14.65;P均<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确切,利于病椎恢复,安全可靠,具推广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后路短节段固定 伤椎置钉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行伤椎椎弓根固定术结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56例)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术,观察组(68例)行伤椎椎弓根固定术结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比较组间手术疗效及脊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9.71%比对照组71.43%高,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Cobb角均比对照组恢复好(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脊髓恢复至E级比例57.35%比对照组41.07%高(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通过伤椎椎弓根固定术结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复位伤椎,增强脊柱稳定,改善受损脊髓。

  • 标签: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固定术在长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2例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9856,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9.8949,P<0.01)。结论带锁髓内固定能够改善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状况,具有疗程短、并发率低等优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长骨骨折的方案。

  • 标签: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长骨骨折 骨折愈合时间 并发症
  • 作者: 郭振良李新智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8期
  • 机构:大多数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病人,且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长时间的耽搁,研究发现推迟固定超过3天,术后一年内病死率增加一倍。长时间的卧床易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痴呆、心血管等并发症,这是造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用空心加压螺钉急诊早期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BOLD加压螺丝固定治疗足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62例足部骨折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 n=31,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 n=31, BOLD加压螺丝固定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较短;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观察组较高( P< 0.05)。结论:为足部骨折患者应用 BOLD加压螺丝固定治疗,可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BOLD加压螺丝钉 内固定 足部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下胫腓分离的疗效.方法对5例单纯下胫腓分离的患者采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参考Mast和Teipner术后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和X线检查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评价为优,无良及差级病例.结论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单纯下胫腓分离具有无需二期手术、简单方便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胫腓分离 内固定 可吸收拉力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行交锁髓内固定术的护理,总结工作经验。方法配合医生对股骨骨折患者施行交锁髓内固定,并制定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40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0分(90-110分)术中平均出血(130.8±12.48)mL,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都获得骨性愈合,分别于术后1-2周行CPM锻炼,6-8周负重。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是应用交锁髓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病人康复的关键。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骨折 内固定 护理配合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锁定钢板与髓内固定在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1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锁定钢板与髓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活动能力、稳定性、生活能力等指标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髓内钉 股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探讨和分析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5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的 5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展开探讨,并以 X线片检查以及 KSS、 Kofoed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实施 12到 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长为( 18.2±2.1)个月。全部 55例患者,手术后 10个月内骨折均完全愈合;并且在术后无并发症。随访末期采用 Kofoed评分标准评估,患者优良率为 96.4%;采用 KS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优良率为 98.2%。结论:对于胫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复位固定效果良好,并且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骨干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