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窝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内治疗的38例窝囊肿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这38例患儿中行单纯囊肿一腹腔分流治疗13例,囊肿剥离开窗治疗14例(其中显微镜下剥离13例,内镜下剥离1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结合分流术或囊肿剥离开窗治疗(联合手术)11例(均为巨大囊肿合并脑积水者)。结果分流再次手术率15.4%(2113),囊肿剥离开窗再次手术率7.1%(1/14),联合手术再手术率18.2%(2111)。术后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病人的囊肿均缩小。结论对小儿窝囊肿治疗应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和脑脊液吸收功能情况制定以显微镜下囊肿剥离术为首选,配合内镜和分流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

  • 标签: 后颅窝囊肿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囊肿-腹腔分流术 囊肿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凹肿瘤术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总结经验,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察护理凹肿瘤术后患者共50例,对其术前准备、护理及术后护理摸索经验,进行总结。结果50例病人通过细致周密的观察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50例病人的观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后颅凹肿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本文报道我院近20年收治的162例窝胆脂癌。男94、女68例,平均年龄41.8(5~73)岁.病程4.5月至18年,平均5.4年。临床主要征象为小脑综合征、眼肌运动障碍、单一或多神经麻痹,晚期病例出现内压增高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奎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行,149例(92%)肿瘤获全切除,余13例(8%)因肿瘤包膜与脑干粘连紧密而行次全切除。手术结果:158例治愈(97.5%),4例于手术后2周内因脑干缺血、水肿或肺部感染死亡(2.5%)。文中对本病的诊断与手术处理原则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颅后窝胆脂瘤 脑肿瘤 胆脂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护理观察要点,减少漏诊,抬高早期诊断率。方法选取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02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4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7例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其余19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诊。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所合并的视神经损伤极易被漏诊、误诊,掌握其观察要领及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电生理学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底区域是指眶下裂与岩枕裂延线相交的三角形解剖区域,由于该区域内含颈内动脉、颈静脉球、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耳蜗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故该区域的手术对从事耳神经及侧底外科的医师一直极具挑战。面神经出脑桥可分为6段,即小脑脑桥角段、内听道段、迷路段、

  • 标签: 颅底肿瘤(Skull Base Neoplasms) 面神经损伤(Facial NERVE Injurie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神经外科术后内感染26例,分别进行营养支持、抗感染、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给药等治疗措施。结果26例患者中痊愈出院25例,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发生的内感染,应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脑手术术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术后出现内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开颅手术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内感染现象,现探讨其护理效果。结果5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7.0%。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若出现内感染症状一定要予以及时诊治,积极预防,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院神经外科术后内感染发生因素,临床特征,为开展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 1月~ 2014年 12月,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患者 719例,发生内感染 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内感染临床特征。并将内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余者纳入对照,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男女比例 1.15:1,年龄 11~ 84岁、平均( 34±10)岁;春夏季合计占 75.86%;脑外伤占 31.03%1;分离 7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 56.33%、格兰阴性杆菌占 35.21%2;患者术后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感染控制时间( 5.1±3.1)日,死亡 5例,继发癫痫 7例;感染与对照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长≥ 4h、术后脑脊液漏、术后应用激素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长> 4h、脑脊液漏、术后应用激素成为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内感染男性多于女性,但与性别无关,年龄跨度广,春夏多见,感染控制时间可长可短,重症者可致死亡,术后还易发生癫痫,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脑脊液漏预防,慎重应用脑室外引流、激素药物治疗,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内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在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之间,本研究所选择了86例术后脑实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的区别分为对照(n = 43)和观察(n = 43),观察采用质量护理,对照采用一般护理。然后比较两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P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神经外科手术之后发生内感染情况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度3月份开始,截止到2016年度8月份期间中的174例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本次探究中,174例患者之中,共有166位患者被成功治愈,有4位患者死亡,还有4位患者在治疗期间自行出院。结论在避免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内感染的阶段中,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措施是治疗内感染病症的关键是,同时采取这样有效的措施也是降低后遗症影响、优化患者平时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感染 神经外科 颅内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内幕上占位性病变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同时分析神经导航系统在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切除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内幕上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实施显微手术。结果神经导航系统平均注册误差(2.10±0.52)mm。病灶全切除53例,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6例。术后偏瘫6例,语言功能障碍3例。未发现因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而导致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对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实施显微手术可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 标签: 病变 颅内 幕上 占位性 神经导航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神经外科术后引起 内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以此探讨相应的 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 我院神经外科接受 开颅手术治疗的 300 例患者, 对其临床 完整资料进行 分析研究 ,其中术后 发生内感染的患者有 32 例 ,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10.67% 。 将相关数据输入 统计学软件 SPSS22 . 0进行运算分析,探寻 开颅手术后引发内感染的有关 因素。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患者的 年龄、性别及 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与否 与术后内感染的 相关性不明显 (P> 0. 05),而手术时间 长 、合并基础性疾病、急诊手术和 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极易 发生内感染 (P< 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 引发 内感染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手术时间长 、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急诊手术、 术后 引流管的放置与 护理。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 颅内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神经外科术后内感染的临床治疗观察效果。方法: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选择158例患有神经外科手术后内感染的患者。采用对比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治疗组接受特定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外科清创术和其他辅助性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治疗中,7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获得了显著改善,在临床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好转。对照中,只有39例患者获得了类似的改善。治疗的治愈率为78.5%,而对照的治愈率仅为43.3%。此外,在治疗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内感染的临床治疗观察中,采用特定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临床指标,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神经外科术后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内感染的因素、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感染的存在,将患者分为感染21例和未感染159例。神经外科手术后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的单中心分析,记录患者内感染的发生率,并使用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后脑脊液漏、手术频率、内置管引流和手术时间。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到180株病原菌,其中71.88%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余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的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对氨曲南和环丙沙星完全耐药。对于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是敏感的,而鲍曼不动杆菌仍然具有耐药性。两者对其他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为100.00%,而对一般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术后脑脊液漏、内导管引流、手术时间、手术频率等。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致病菌对一般药物具有耐药性。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 颅内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感染对神经外科手术后的影响,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2例接受单纯静脉药物治疗;17例接受鞘内静脉注射治疗;11例患者接受腰大池引流和鞘内注射治疗。结果:共治愈38例,治愈率95.00%,死亡1例,占2.50%,主要与患者重症难治性内感染合并肺部感染出血有关。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后内感染的过程中,应用该方法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治疗方法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关系,不同的治疗方法各有千秋。因此,鞘内注射抗生素是首选,也是一种安全的用药方法。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颅内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内感染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9例颅脑损伤内感染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另收集同期颅脑损伤内感染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40例为对照。分析颅脑损伤内感染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征分布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颅脑损伤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9例内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1株(59.17%,71/12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26.67%,32/120)、表皮葡萄球菌23株(19.16%,23/120)为主;革兰阴性菌43株(35.83%,43/120),以大肠埃希菌19株(15.83%,19/120)、铜绿假单胞菌16株(13.33%,16/120)为主;89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30.36%,34/1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9.64%,22/112)为主;革兰阴性菌78株(69.64%,78/112),以鲍曼不动杆菌36株(32.14%,36/112)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开放性损伤、多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症、休克、住院时间、有吸烟史与颅脑损伤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多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症>2个、休克及住院时间>15 d为影响颅脑损伤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内感染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多种因素可增加颅脑损伤内感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临床应采取相应针对性预防及治疗措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概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 肺部感染 病原学特征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