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拼图产品等,结合WRF中尺度数值模拟,对2013年5月22日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正涡度平流的持续输送是500hPa切断涡旋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低层冷平流沿其前方输入,后部有更强的暖平流输入,使涡旋不断加深发展,在其附近激发孤立对流云团,孤立云团上空存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结构,使得其上空上升运动持续加强,孤立对流云团得以维持和发展,其间形成的γ-中尺度和α-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而地面海上高压后部水汽的持续加强和高空脊前干空气南侵,产生明显干锋生作用,是强对流的重要触发机制。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显示,此次强对流过程是由单体回波发展合并加强造成的,这些单体回波的演变经历了“单体—加强合并—带状回波—弓形回波—减弱消亡”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2个阶段,其回波面积、强度、移动速度不同,造成强对流天气特征差异明显。此次强对流天气存在3种类型,其温湿廓线结构及环境参数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判断强对流天气类型的指标。

  • 标签: 区域强对流 孤立云团 干锋生 温湿廓线 环境参数
  • 简介:建立考虑过载的流量调节器静态数学模型,研究过载影响调节器静态特性的规律,为预估过载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纵向过载单一因素引起的流量偏差、启调压降偏差与过载系数近似呈线性关系,过载不改变流量特性的线性度和负载特性差率。

  • 标签: 液氧/煤油发动机 流量调节器 过载 静态特性
  • 简介: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就业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员流动趋于频繁,形式更加多样化。如何管理好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是人事部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粗浅地探讨。

  • 标签: 流动人员 档案管理 对策
  • 简介:本文采用净浆锥入度法、砂浆和混凝土强度研究了石粉种类对净浆流变性能、砂浆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石粉细度条件下,石粉种类对净浆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石粉种类对砂浆和混凝土强度有影响。石灰石以及碳酸盐含量较高的白云岩石粉在砂浆和混凝土中没有强度优势。

  • 标签: 多元粉体 流变性能 锥入度 净浆 强度
  • 简介:利用1962—2008年辽宁强对流性天气观测资料,对冰雹、龙卷、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雨4种强对流性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冰雹沿海少、内陆多,内陆又以东、西部山区为最多;6月和9月为多发期;15—16时出现最多;83.9%的冰雹持续时间为0—10min。龙卷沿海多、内陆少;7月和9月为多发期;13—14时和17—18时发生最多;75.0%的龙卷持续时间为5—20min。雷雨大风沿海和内陆均存在多发区域;5—6月为雷雨大风多发期;15—16时出现最多。短时强降雨自西向东逐渐增加,主要出现在6—8月,21—22时出现次数最多;短时降水极值为26—105mm/h。

  • 标签: 强对流性天气 冰雹 龙卷 雷雨大风 短时强降雨 气候特征
  • 简介:大气边界层中的对流活动,可以在其上部稳定层中激发出重力波,并引起垂直动量输送,影响到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动量平衡过程.从二层模式中大气波动方程的线性解出发,得出了对流云街激发的重力波波阻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大气条件对波阻的影响.这些分析可有助于大气环流模式(GCM)中此类重力波波阻参数化表达式的建立和改进.

  • 标签: 对流云街 重力波 解析解 波动阻力 对流层 大气环流模式
  • 简介:以由浮力和表面张力引起的方腔内自然对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驱动力引起的不稳定性对热对流形成的贡献,探求研究热对流稳定性的新方法。利用数值模拟优势,调节相应准则数获得浮力与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以及各自单独作用下的热流场,并以正交分解法抽出各流场的基本流动模式。通过各流场的速度、涡量以及基本流动模式对比,得到结论基本一致,而利用正交分解法抽出流场的基本流动模式更能清晰地表明各驱动力引起的不稳定对热对流的贡献程度。

  • 标签: 热对流 Rayleigh/Marangoni不稳定性 正交分解法 基本流动模式
  • 简介:在北京"7.18"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启动、发展方式较为复杂,造成对流系统发展多样性特征的机制也存在差别。天气尺度动力条件和局地层结不稳定结构都表明,此次局地强天气的发生有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高分辨率中尺度观测的分析表明,怀柔—密云地区存在孤立发展的对流系统,最终发展为多单体雷暴群;而在北京西南部线状对流的不连续传播发展特征十分显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活动对北京东北部怀柔—密云地区对流系统的启动起了关键作用;在环境场与对流的相互作用机制下,北京西南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传播与重力波活动有密切关系。对流系统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演变的多样性特征,体现了起支配作用的物理机制的差异。

  • 标签: 局地强对流 多样性 中尺度切变线 重力波
  • 简介:摘要:地面测报属于气象部门的基础业务,强对流天气通常指的雷暴、冰雹、龙卷、大风等天气现象,这些天气不仅会给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而且还会给地面气象测报带来极大难度。因此,本文主要根据长治市上党区气象局 地面气象测报经验,对强对流天气条件下的地面测报工作要点进行探析,并给出一些业务水平提升建议,以供同行借鉴。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地面气象测报 工作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家庭在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匮乏,使得流动儿童在城市中处于教育劣势地位,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学业表现不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实现自下而上社会流动的期望并没有实现,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依然存在。流动儿童父母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直接影响到其子女的社会地位获得,家庭的福利功能是降低流动儿童教育贫困、满足流动儿童教育需求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家庭资本 流动儿童 教育贫困
  • 简介:摘要大多留学生对汉语流行语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但不是所有的流行语都是值得在课堂中提出学习的,到底怎样的流行语适合出现在课堂中,流行语课堂展开中需要贯穿怎样的思想表达。本文通过流行语的甄选原则的总结,希望能够给当下的现代流行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考。

  • 标签: 流行语 对外汉语 甄选原则
  • 简介:利用1960—2007年江西省87个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对江西冰雹、雷雨大风(风速≥17m/s)和强降水(雨强≥30mm/h)3种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3.7、181.4、123.8站次。冰雹和雷雨大风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冰雹站次峰值在3—4月,占总数的79.1%。雷雨大风站次有2个峰值,分别在7—8月和4—5月,占总数的44.3%和31.7%,且4月全省10站以上的大范围雷雨大风日数最多。自1990年以后,冰雹和雷雨大风呈逐年减少趋势。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占总数的70.3%,大范围短时强降水过程日数8月最多。在地理分布特征上,冰雹丘陵、山区多,平原少,赣东北最少,并有6个冰雹多发区;雷雨大风东多西少,平原和河谷或峡谷地区多山区少,赣西北最少,有5个雷雨大风多发区;短时强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有5个高值中心。

  • 标签: 强对流 地理分布 时间变化 江西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接种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传染病的效果进行观察及探究。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圩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受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接种儿童有1000例儿童,针对所有受种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同时统计所有患者的疫苗接种率和疾病阳性率。结果在1000例儿童中,共有960例实施了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的接种,疫苗接种率具有96.00%;并且所有患儿在经过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的接种以后,未出现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即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为0.00%,预防效果显著。结论通过为儿童进行接种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或者消除疾病阳性率,但是总体的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也要做好相关的疾病知识预防工作,将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接种率提升,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疫苗 流脑传染病 预防控制 作用探究
  • 简介:利用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对中国东部及其周边海域(20°—35°N,103°—137°E)夏季(7—8月)深对流云的云水路径、云水含量、粒子有效半径以及粒子数浓度等微物理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上述微物理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以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深对流云液态水路径可以达到1000g/m^2,海上液态水路径逐渐减小到600g/m^2左右,在海洋上深对流云的冰水路径约为1600g/m^2,而在中国东部冰水路径大约为1200g/m^2;夏季深对流云的液态水含量在47—104mg/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分布高度在5km左右达到极大值,冰水含量的分布概率单调递减,在7—11km高度的值大于200mg/cm^3;液态水粒子的有效半径在8—13μm的分布概率最大,其有效半径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冰粒子有效半径在108μm处分布概率达到最大,最大值出现在5.8km高度处且值为108μm;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在55—65个/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数浓度极大值出现的高度最大值为4.6km,冰粒子数浓度小于297个/L,在5km高度以上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到12.3km高度处达到最大。

  • 标签: 深对流云 CLOUDSAT 云水含量 粒子有效半径 粒子数浓度 垂直变化
  • 简介:摘要:临近预报是指0~6h的高时空分辨率天气预报,该时段内出现的雷暴、强对流、降雨、暴风雪等是主要的预报对象,而雷暴和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则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及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且对天气预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借助于天气预报可提前做好出行准备,同时还能为防洪抗灾提供指导,最大限度的避免或者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雷暴天气进行了简要概述,接着分析了雷暴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进展,最后则给出了几点提升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的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 标签: 雷暴 强对流 临近天气 预报技术
  • 简介:采用ANSYSFLUENT软件仿真计算了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诱导轮在空化情况下的流场压力分布情况,之后将其流体压力分布引入ANSYSWorkbench中,利用单向流固耦合技术进行了该诱导轮的有限元静应力分析,获取了空化及非空化情况下诱导轮的叶片应力分布,分析了空化对诱导轮应力分析结果的影响。

  • 标签: 诱导轮 应力分析 空化 流固耦合
  • 简介:摘要强对流天气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烈的对流性灾害性天气,其不仅会给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还会给地面气象测报带来极大的难题。因此,本文主要结合山东省齐河县气象局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实际,对强对流天气下的地面气象测报要点进行阐述,并且给出几点完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的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地面气象测报 要点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天气预测技术不断完善,社会大众可以借助于天气预报提前进行防范,而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以对临近预报技术现状进行了解,增强我国临近天气预报准确度和精确度水平,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等工作提供便利。

  • 标签: 雷暴 强对流天气 预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