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外静脉瘤诊断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4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7例颈外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7例颈外静脉瘤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颈外静脉瘤患者均表现为颈外静脉旁囊性包块,并与颈外静脉相交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交通口可见往返静脉血流信号。17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提示静脉壁发育不良导致的真性静脉瘤8例,假性静脉瘤4例,颈外静脉瘤5例。17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提示为静脉壁发育不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中往返血流并不是诊断假性静脉瘤的金标准,假性静脉瘤的诊断需要病理学的支持。

  • 标签: 超声检查 瘤样扩张 颈外静脉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淋巴转移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就诊的PTMC患者11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n=61),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未转移组(n=51)。所有患者行甲状腺高频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确定其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两组之间高频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PTM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甲状腺结节部位、结节纵横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态、边界、与包膜关系、钙化及血流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38.560、16.770、8.450、9.320,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节边界不清(OR=2.282,95% CI:1.814~2.870)、结节紧贴包膜(OR=2.765,95% CI:1.060~7.210)、有钙化(OR=1.520,95% CI:1.007~2.295)及有血流分布(OR=1.855,95% CI:1.220~2.822)为PTM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得出诊断模型logit(P)=5.287+0.825X1+1.017X2+0.419X3+0.618X4,其中X1代表边界不清(赋值为:1),X2代表紧贴包膜(赋值为:1),X3代表有钙化(赋值为:1),X4代表有血流分布(赋值为:1),其诊断的临界值为4.1分,其对应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9.8%,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 CI:0.808~0.924)。结论PTMC患者高频超声特征中,结节边界不清、紧贴包膜、有钙化及有血流分布是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胎儿脐-门-体静脉分流(umbilical-portal-systemic venous shunt,UPSVS)的产前超声扫查思路、图像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的14例UPSVS胎儿的产前超声特征、合并畸形情况、染色体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4例UPSVS胎儿中Ⅰ型2例,超声特征为脐静脉绕过肝脏直接汇入体静脉;Ⅱ型2例,超声特征为脐静脉入肝后经异常走向的静脉导管汇入远端下腔静脉,而非对准左心房;Ⅲa型10例,超声特征为肝内门静脉-体循环短路。14例胎儿中4例早孕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低风险,4例无创产前检测低风险,3例产前遗传学诊断未发现异常。6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4例在宫内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4例合并胎儿生长受限。4例因其他异常引产终止妊娠,另外10例活产且预后良好。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发现不明原因的胎儿生长受限、心力衰竭或在胎儿腹部横切面发现异常血管时,要特别关注胎儿脐-门-体静脉系统是否有异常。胎儿UPSVS具有典型的超声图像特征,产前超声可以确定分流类型、判断是否存在完整的肝内门静脉系统,评估胎儿宫内生长情况及合并畸形情况,对预后咨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畸形,多发性 脐静脉 门静脉 门脉系统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淋巴转移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就诊的PTMC患者11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n=61),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未转移组(n=51)。所有患者行甲状腺高频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确定其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两组之间高频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PTM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甲状腺结节部位、结节纵横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态、边界、与包膜关系、钙化及血流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38.560、16.770、8.450、9.320,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节边界不清(OR=2.282,95% CI:1.814~2.870)、结节紧贴包膜(OR=2.765,95% CI:1.060~7.210)、有钙化(OR=1.520,95% CI:1.007~2.295)及有血流分布(OR=1.855,95% CI:1.220~2.822)为PTM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得出诊断模型logit(P)=5.287+0.825X1+1.017X2+0.419X3+0.618X4,其中X1代表边界不清(赋值为:1),X2代表紧贴包膜(赋值为:1),X3代表有钙化(赋值为:1),X4代表有血流分布(赋值为:1),其诊断的临界值为4.1分,其对应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9.8%,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 CI:0.808~0.924)。结论PTMC患者高频超声特征中,结节边界不清、紧贴包膜、有钙化及有血流分布是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脂血症他汀相关肌病患者的多模态超声表现特征,为无创定量评估他汀肌病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就诊高脂血症老年他汀肌病患者20例(他汀肌病组)、服用他汀类药物未出现他汀肌病老年患者20例(他汀无肌病组)、与上述两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分别获取各组内侧腓肠肌在松弛、背屈、跖屈状态下肌肉的厚度、回声、羽状角、剪切波速度值(SWV)、血管指数(VI)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他汀肌病组内侧腓肠肌厚度约(1.04±0.20)cm,小于他汀无肌病组(1.34±0.16)cm和对照组(1.35±0.15)cm(F=22.03,P<0.001)。他汀肌病组羽状角约(12.50±1.10)°,小于他汀无肌病组(18.55±1.28)°和对照组(18.60±1.35)°(F=158.03,P<0.001)。与他汀无肌病组和对照组相比,他汀肌病组静息、背取、跖屈状态下SWV均减小(F=61.71、111.96、8.69,均P<0.01)。他汀肌病组VI值(0.43±0.12)%,小于他汀无肌病组(0.75±0.20)%和对照组(0.93±0.17)%(F=48.93,P<0.001)。而他汀无肌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为评估高脂血症老年人他汀肌病肌肉损害的一种新评估方法。

  • 标签: 他汀相关肌病 羽状角 剪切波 超微血管成像 高脂血症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预测纵隔及腹腔恶性淋巴结的声像图特征,以期为精准施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needle aspiraiton,EUS-FNA)提供更多依据。方法2016年9月—2021年2月间,因纵隔或腹腔淋巴结肿大,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行内镜超声检查,经EUS-FNA病理和(或)外科手术病理及至少6个月随访明确淋巴结良恶性质的83例连续病例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为恶性淋巴结组(n=56)和良性淋巴结组(n=27),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超声内镜下恶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方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组间比较P<0.10的指标有淋巴结短轴长度、短长轴长度比、形态构成、边界是否清晰、淋巴门是否消失、回声是否均一、生长方式构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轴长度>10 mm(P=0.021,OR=9.751,95%CI:1.407~57.573)、边界清晰(P=0.009,OR=20.587,95%CI:2.149~197.251)、淋巴门消失(P=0.019,OR=28.502,95%CI:1.725~470.864)、簇状聚集生长方式(P=0.004,OR=45.539,95%CI:3.429~604.822)、部分融合生长方式(P=0.004,OR=50.012,95%CI:3.497~715.266)是超声内镜预测纵隔及腹腔恶性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纵隔及腹腔良恶性淋巴结,超声内镜下淋巴结具有短轴长度>10 mm、边界清晰、淋巴门消失、簇状聚集或部分融合生长方式的特征时提示恶性可能性大,应优先行EUS-FNA。

  • 标签: 淋巴结 恶性淋巴结 纵隔及腹腔 内镜超声检查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粘液瘤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19例于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的病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及超声影像学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粘液瘤的临床首发症状为活动后心悸气短、长期低热且这19例患者均表现出明显的特征超声表现。右心肿瘤发生显著低于左心(10.5%VS.89.5%,P<0.05),采用心脏超声检查都能检测出心脏粘液瘤,并且良性患者显著高于恶性患者(99.5%VS.0.05%,P<0.05)。此外,长期随访发现良性肿瘤复发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组(P<0.05)。结论左心的发生心脏粘液瘤频率较右心高,且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后超声显象的特征性明显,能显著提升心脏黏液瘤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脏肿瘤 心脏粘液瘤 超声波检查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5例甲状腺微小癌(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9例(82个结节)良性结节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低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1、血流丰富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Ⅰ型、Ⅱ型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型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维超声对研究组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89/103)、80.5%(33/41)、91.8%(89/97)、70.2%(33/47)。103个甲状腺微小癌中,超声诊断准确89个,达到了86.4%的诊断准确率;其余14个中,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9个,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瘤样增生5个。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血流特征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并获得病理诊断的卵巢肿瘤患者60例,其中卵巢癌组28例、卵巢良性肿瘤组32例。行CEUS检查并测定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强度(E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u,MVD),分析上述参数与MVD、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组的AT、TTP(10.8±2.1、25.3±10.5)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15.4±2.7、59.4±11.2),而恶性肿瘤组的EI(28.6±2.9)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14.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的MVD(62.8±13.6)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21.5±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TTP与MVD、FIGO分期呈负相关关系r=-0.562、-0.504、-0.636、-0.623),而EI与MVD、FIGO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0.839、0.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肿瘤CEUS血流特征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CEUS检查能评估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血流灌注情况及肿瘤恶性程度。

  • 标签: 超声造影 卵巢肿瘤 恶性程度 血流
  • 简介:摘要超声检查可用于妇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能详细观察肿瘤的形状、位置、大小、边缘、边界和内部结构等声像图特点,通过肿瘤血流动力学分析可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可早期发现和诊断恶性肿瘤。超声可直观宫腔内部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彩超能详细了解子宫和卵巢血管及其形态和分布,实现超声和病理联合诊断,扩大了超声诊断范围,提高了超声诊断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妇科肿瘤 超声检查 声像图特征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胎儿歌舞伎综合征产前心脏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多中心协作单位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心脏复杂畸形,经遗传学检测提示KMT2D突变并最终引产的7例胎儿的超声和病理检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7例孕妇年龄29(27~32)岁,引产时孕周为23(22~25)周。7例胎儿中的3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2)7例胎儿中1例为无义突变,6例为移码突变。(3)7例胎儿均存在左心梗阻的表现,伴或不伴有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或离断,其中3例为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2例为单心室,1例为主动脉闭锁,1例表现为二尖瓣重度发育不良。其他心血管异常包括主动脉弓分支异常、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近闭锁并肺动脉发育不良、永存左上腔静脉、卵圆孔未见开放或闭合。继发的右心房、室增大、肺动脉或动脉导管增宽等。(4)7例胎儿中,4例存在心脏外器官异常表现,病变累及多个器官系统。2例存在颜面部畸形,2例存在肺发育异常,2例存在泌尿生殖系统异常,2例存在消化系统异常。结论歌舞伎综合征的产前胎儿心脏超声表现主要为左心梗阻性疾病,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异常。

  • 标签: 畸形,多发性 血液病 前庭疾病 心脏缺损,先天性 超声检查,产前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声像图观察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的特征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校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入学的女大学生,共计105例,回顾性分析器超声声像图特征,对比分析心理因素、年级、病程。结果年级越高,声像图异常、月经失调发生率随之上升。随着心理因素、年级、病程长短不同,其超声声像图异常率、特征存在差异。结论女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与月经失调密切相关,另外部分患者还伴有卵巢、子宫异常变化。

  • 标签: 女大学生 月经失调 超声声像图 特征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entall术后冠状动脉吻合口漏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经超声诊断为Bentall术后冠状动脉吻合口漏且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患者38例,对其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冠状动脉吻合口漏的声像图特征。结果冠状动脉吻合口漏的超声心动图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冠状动脉吻合口处可见回声中断,缺口直径大小平均为(3.2±1.5)mm;吻合口处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并可测得高速连续湍流频谱,峰值速度平均为(349±108)cm/s;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间可见分离暗区,分离宽度平均为(11.9±10.1)mm;部分患者(4/38,10.5%)可见异常血流信号经主动脉分流至右心房。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Bentall术后冠状动脉吻合口漏病变做出明确诊断,并可准确反映吻合口漏的大小、数目、血流等信息,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吻合口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胎儿主动脉部分弓异常情况下超声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胎儿出现主动脉弓异常情况下的记性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在本次对胎儿病症的探究之中,共选择本院自2015年度11月份起始,截止到2016年度11月份为止,在本院之中使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产妇共计500例,在使用超声波检查技术检测阶段,并在临床检查之中发现14例胎儿出现了主动脉结构弓异常的情况,其中13例胎儿在经过后期进一步的全面分析检查之后被确诊为主动脉弓异常,在探究阶段主要以这13例胎儿为主要的探究对象,在全面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探究工作。结果在对这13例胎儿进行进一步研究的阶段之中,发现这13例胎儿中有1例出现了主动脉弓离断,6例出现了主动脉弓狭窄,在胎儿体内的三血管结构之中,这两种类型畸形情况都会导致在主动脉的结构之中出现内径较为狭小、主动脉结构之中血管比例数值的异常。同时,在这13例胎儿之中出现了1例双主动脉类型弓异常,以及5例出现了主动脉结构弓异常、右位主动脉部分弓异,在胎儿体内的三血管结构之中,这两种类型畸形情况都会使得主动脉结构和动脉道观之间的距离变大。另外,当胎儿主动脉结构之中出现了弓异常之后也会在一定程度引发胎儿出现其他心内畸形。结论在对胎儿主动脉部分弓异常情况进行检验的阶段之中,使用超声类型的检查技术能保证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这种技术对于孕妇以及胎儿的没有健康方面的影响,可以在对胎儿临床诊断的阶段中进行推广。而当胎儿出现主动脉部分弓异常情况的时候,并存着不同类型的畸形情况。

  • 标签: 主动脉 胎儿 弓异常 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观察正常胎儿气管与支气管的方法及图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625例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健康孕妇(孕周均在20至40周之间),对所有孕妇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胎儿的气管与支气管检查情况,并依据孕周将胎儿分为A组(20至23周,193例)、B组(24至27周,101例)、C组(28至31周,117例)、D组(32至35周,122例)、E组(36至40周,92例)等5个小组,对比检查情况。结果通过对所有产妇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显示,625例孕妇中有371例气管与支气管清晰显示出来,占59.36%,其中B组、C组的显像率较其他几组明显提高(P<0.05),且右支气管夹角较大。结论孕周24至31周是胎儿气管与支气管超声检查显像的最佳时期。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气管 支气管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分析,总结诊断经验。方法: 2013 年 1 月~ 2016 年 5 月,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 5976 例,胎儿 6035 例。进行超声检查后,常规孕检,按照医学论理性原则,预测可能发展趋势,争取孕妇及其家属同意,选择继续妊娠或引产,进行随访、验证。结果:主动脉弓异常检出率 0.4% ( 24/5976 ),终止妊娠 21 例,继续妊娠 3 例。终止妊娠 5 例进行解剖,得到证实,符合率 100% ,继续妊娠 3 例,均成功妊娠,产后进行心脏超声、血管成像检查证实符合孕检结果,符合率 100% 。主动脉弓右侧与分支畸形占 62.5% ,主动脉弓狭窄 = 占 12.5% ,主动脉弓离断占 7.5% ,漏诊率 0.4% ( 2/576 )。主动脉弓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83.33% ( 20/24 ),检出时间 22 ~ 32 周,中位时间 28 周。结论: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单纯的主动脉狭窄,容易漏诊;主动脉异常容易合并其他畸形。

  • 标签: 先心病 主动脉弓异常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二尖瓣瓣上隔膜(SMR)的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通过超声心动图随访其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SMR患者53例,根据有无合并二尖瓣器异常分为单纯组28例及复合组25例,分析两组超声心动图特征、漏误诊原因及近中期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结果单纯组和复合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二尖瓣峰值及平均跨瓣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复合组合并二尖瓣反流及左室流出道梗阻数量大于单纯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随访时间(14.69±11.14)个月。术前超声诊断共漏诊7例,总漏诊率13%,复合组漏诊率较高(20%对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早期和随访期二尖瓣峰值及平均跨瓣压差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复合组术后早期和随访期二尖瓣峰值及平均跨瓣压差高于单纯组(均P<0.05)。两组二尖瓣再狭窄者各3例,复合组3例接受了再次手术干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不同类型SMR及伴发畸形,评估手术效果并随访SMR是否复发。单纯SMR手术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瓣上隔膜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探析,同时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探讨。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年龄不同对56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高龄)和参照组(非高龄),每组28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将2组患者实行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多只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狭窄、左心房内径≥39mm、左心室内径≥50mm、LVEF<50%对比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可有效反映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以及心脏结构的病变程度且存在重要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超声 冠脉造影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证实(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7例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手术前常规对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实施相应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患者的病灶进行观察,分析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患者浸润病灶的具体情况,分析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对比的病灶大小、脉管侵犯状态、淋巴结状态、Ki67与Her-2表达等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评分与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Ki67阳性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若存在硬度较高的乳腺癌现象,则病理学上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超声弹性成像 特征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取正常人腓肠肌超声原始射频信号的熵值和灰度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9年10-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健康检查者,男女各10例,在最大跖屈位、自然位和最大背屈位下腓肠肌横切面和纵切面的超声原始射频信号,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得到熵值和灰度值,分析二者在不同体位和切面下的差异,并讨论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其的影响。结果不同切面比较:最大背屈位下的熵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位下的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纵切时最大背屈位下的熵值和自然位下的灰度值均大于横切时。不同体位比较:最大跖屈位的数值分别与自然位和最大背屈位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最大跖屈位的数值最小,而自然位与最大背屈位的熵值和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年龄组间的特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特征参数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正常人腓肠肌超声原始视频信号提取的熵值和灰度值可以精确定量反映出肌肉结构的差异,有望成为神经肌肉疾病定量评估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腓肠肌 熵值 灰度值 超声射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