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青成年暴力犯攻击行为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测评青成年暴力犯的攻击性及领悟社会支持,分析6次团体干预训练对青成年暴力犯的影响效果。结果团体心理干预训练后,青成年暴力犯的攻击行为和领悟社会支持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是降低青成年暴力犯攻击行为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一种有效方式。

  • 标签: 青成年暴力犯 攻击行为 领悟社会支持 团体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医疗设备技术的进步,2016年全球医疗设备的种类已超过1800种。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医院信息化建设受到更多的重视,其中涵盖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以及智慧医疗等功能系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逐步完善,使医院整体业务水平和医院管理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 标签: 互联网+ 联网医疗设备 信息系统 网络攻击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2月-2023年1月,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其是否出现暴力攻击行为将其分为两组,包括40例攻击组与30例未攻击组,收集其临床资料信息,对其进行症状评分,分析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攻击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已婚占比与未攻击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职业、内向性格、易激惹、非自愿入院、治疗前患者家庭或个人存在重大事件、曾有过攻击行为占比高于未攻击组患者,(p<0.05);攻击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43.05±7.68)分高于未攻击组患者(38.01±7.20)分,(T<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教学,临床医护人员需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提供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控制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运用利培酮和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产生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29例,参照组运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运用利培酮和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OR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一周、四周后,研究组MORS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过程中,运用利培酮和丙戊酸钠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利培酮 丙戊酸钠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指向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药物处置的临床质效。方法:2022年10月-2024年2月,将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两组,各52例,参照组利培酮药物处置,研究组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药物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测算数据值、不良反应发生率测算数据值、SCL-90测算数据值,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MOAS测算数据值和POPAS测算数据值。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测算数据值、不良反应发生率测算数据值,以及SCL-90测算数据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MOAS测算数据值和POPAS测算数据值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OAS测算数据值和POPAS测算数据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精神分裂症患者推进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药物处置,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丙戊酸钠 临床效能 测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2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利培酮治疗)和观察组41例(行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MOAS评分、BPRS因子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喹硫平治疗能够促使患者攻击行为和精神症状改善,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1组患者运用丙戊酸镁+利培酮进行治疗,2组患者运用丙戊酸镁+利培酮进行治疗,3组患者单纯应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在开始治疗时就联合应用丙戊酸镁,分别在治疗前后的2周及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阳性率及阴性症状。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AN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两周末,2组比其他两组的PANSS评分更具差异性,4周末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D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两周及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前两组的差异也较为显著(P<0.01)。结论对伴有攻击性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选择联合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进行治疗,这样不但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还能够明显的降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小剂量丙戊酸镁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一年内收治的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3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氯氮平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辅以小剂量丙戊酸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病患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精神分裂暴力风险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治疗中,除了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外,再加以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治疗,患者的精神分裂暴力风险和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得到控制,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