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各项指标和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收治2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心房颤动组和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组各100例,观察和评估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单纯心房颤动组的血清脂蛋白(a)、FPG、MPV、FI、LAD以及CHA2DS2-VaSC积分相比于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组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FPG、MPV、FI以及LAD等各项指标应该给予严格、准确的检测,以便对脑梗死事件的发生进行评估以及对抗凝治疗进行指导。

  • 标签: 脑梗死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电图在心肌梗死和肺栓塞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 本院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68 例( 34 例心肌梗死, 34 例肺栓塞 ) 患者投入到本次分析中,两组分别命名为心肌梗死组、肺栓塞组 。两组都采用心电图进行早期鉴别,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 。结果 诊断 后,心肌梗死组的诊断结果要好于肺栓塞组,其中心肌梗死组的窦性心动过速人数要高于肺栓塞组 ,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和 肺栓塞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尤其在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发挥出较高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肺栓塞早期误诊为心肌梗死的概率,提高了患者救治的及时性,突出了心电图在疾病诊断中的实际意义,值得在临床检测中大力使用。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梗死 肺栓塞
  • 简介:为探讨基于病例研究的综合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以脑梗死疾病为案例,对进入临床实习的中医本科生采用基于病例研究的综合教学方法,同时与传统带教式的临床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认为在提高自学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有明显帮助。

  • 标签: 病例研究 脑梗死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体克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体克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多巴胺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6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结果:加用生脉注射液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1.7%,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对比,中西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体克有较好疗效,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休克 生脉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综合给予3项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按摩、中药烫熨和中频脉冲电治疗进行干预.干预4周后采用欧洲卒中评分法ESS和简化Fug1-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汉化版SF-36评定生活质量.[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中医护理不仅能够较好地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