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兼具材料稀有性、结构新颖、功能独特性和药源可供四种特性出发,对海洋微生物可作为新天然药物重要资源进行了剖析,并对海洋微生物关键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新天然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降糖安对正常动物糖耐量及血糖影响。方法: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降糖安对外源性葡萄糖耐量及正常血糖含量影响。结果:降糖安能显著降低外源性葡萄糖引起大鼠、小鼠血糖值升高;对正常大鼠血糖有降低作用,对家兔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降糖安有显著降低动物外源高血糖、增强葡萄糖耐量作用;对正常动物血糖影响存在种属差异。

  • 标签: 降糖安 胡芦巴 葡萄糖耐量 血糖
  • 简介:目的:从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nudus)中分离纯化具有生物活性海胆壳蛋白。方法:海胆壳先经丙酮脱脂,然后生理盐水提取、超滤、离心得海胆壳蛋白粗品。粗品经超滤、DEAE—SepharoseFastFlow及SephacrylS-400柱层析纯化得海胆壳蛋白SUP-1A。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其纯度达90%以上。通过MTT法测定了SUP-1A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海胆壳中分离纯化得到单一蛋白组分SUP-1A,MTT法表明SUP-1A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都有较强抑制作用。结论:从海胆壳中分离纯化到一种蛋白组分SUP-1A,其具有较强体外抗肿瘤活性。

  • 标签: 海胆蛋白 分离纯化 抗肿瘤
  • 简介:目的:对华东唐松草(Thalictrumfortunei)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别化学结构。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进行分析,用UV、IR、MS、1HNMR、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O-甲基唐松草檗碱(O-methylthalicberine)(1),24S-lanost-9(11)-ene-3β,16β,24,25,30-pentaol(2),胆固醇(cholester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豆甾醇(stigmasterol)(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菠菜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pin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蔗糖(sucrose)(9),邻二苯甲酸正丁酯(palatinolC)(10),对羟基正丁基酚醚(4-butyloxyphenol)(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华东唐松草 毛莨科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观察秦艽乙醇提取物对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剂量组、秦艽秦艽乙醇提取物0.5g/kg组、痛风舒组、别嘌呤醇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0.2ml尿酸钠溶液(25μg/ml)注入右侧踝关节腔内,形成痛风关节炎模型。造模后连续给药7天,每天测量两侧踝关节同一部位周长。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颈总动脉取血,测定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结果:(1)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可以明显抑制两侧踝关节肿胀程度。(2)秦艽乙醇提取物1.0g/kg和0.5g/kg可以显著降低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论:秦艽乙醇提取物可以减轻尿酸钠痛风模型大鼠关节损伤,其机理与下调血清TNF-α、IL-1β、IL-6、PGE2和MMP-3表达有关。

  • 标签: 秦艽乙醇提取物 痛风性关节炎 TNF-α IL-1Β IL-6
  • 简介:目的:研究宽舌橐吾(Ligulariaplatyglossa(Fr.)Hand.-Mazz.)化学成分,寻找生物活性物质,为橐吾属化学分类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柱和RP-C18柱层析法分离、重结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标准品薄层对照、波谱数据和单晶X-ray衍射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舌橐吾地下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Dihydroxy-eremophil-7(11),9(10)-dien-12,8-olide(1);1-Oxo-8-hydroxy-10H-eremophil-7(11)-en-12,8-olide(2);9β,9′β-Bis-1,8-dihydroligularenolid(3);9β,9′α-Bis-1,8-dihydroligularenolid(4);羽扇豆醇(lupeol)(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橐吾属中分得,化合物5为首次从宽舌橐吾中分得.

  • 标签: 菊科 橐吾属 宽舌橐吾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苦杏仁、桔梗及二者配伍平喘作用,确定二者最佳配伍比例。方法:分别采用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两个哮喘模型,以引喘潜伏期、气道舒缩介质(ET、NO)、炎细胞及炎因子(ICAM-1)等作为观察指标,系统地比较苦杏仁、桔梗及二者配伍平喘作用。结果:苦杏仁、桔梗及二者配伍均能显著延长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潜伏期,显著减少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模型炎症细胞数量,抑制舒缩介质ET和炎因子ICAM.1水平升高,但对舒缩介质NO无明显作用;配伍组与单味苦杏仁或桔梗比较,苦杏仁:桔梗:1:2和1:3组细胞EOS数量显著低于单味苦杏仁或桔梗(P〈0.05),配伍组其他指标均有强于单味苦杏仁或桔梗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配伍组之间比较,苦杏仁:桔梗=1:2组有强于其他配伍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平喘作用上,苦杏仁和桔梗有配伍增效作用,且二者配伍用于平喘最佳比例为1:2。

  • 标签: 苦杏仁 桔梗 平喘 配伍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红花、血塞通、舒血宁、痰热清、刺五加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案例,结合参考文献,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必须重视和警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kwangtungensisChun)地上部分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LH-20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广东紫珠地上部分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5个黄酮: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7,3’trimethoxyflavone,1)、鼠李秦素(rhamnatin,2)、华良姜素(kumatakenin,3)、岳桦素(ermanine,4)、velutin(5);3个三萜: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6)、熊果酸(ursolicacid,7)、白桦酸(betulinicacid,8);3个酚酸:水杨酸(salicylicacid,9)、丁香酸(syringicacid?10)、异香草酸(isovanillicacid,11);2个甾醇:胡萝卜孝(daucoster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结论:化合物1~5、8和儿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和12为首次从广东紫珠中首次分得。

  • 标签: 广东紫珠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芪总提物(TAE)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DNFB诱导小鼠迟发超敏(DTH)反应作为模型,用耳肿胀度作为主要检测指标.以3H-TdR掺入法研究TAE体外对ConA或LPS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活化脾细胞法检测IL-2.结果:TAE3个剂量对Cy降低或升高小鼠DTH反应均能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TAE对亚适浓度ConA或LPS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产生IL-2均有明显促进作用,量效曲线均呈典型钟罩型.结论:TAE具有机能和浓度依赖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 标签: 黄芪总提物 迟发超敏反应 脾淋巴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Ⅱ 免疫调节作用 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 简介:通过对古今中药文献查考,系统阐述了中药冰片药用历史和品种发展情况,认为龙脑冰片最早以“龙脑”之名记载于《名医别录》。机制冰片在鸦片战争前后由德国、日本输入中国,国人1948年在香港研制成功并生产机制冰片,于1950年在广州生产,为目前商品冰片主要来源。艾片是2010年版药典新增品种,我国在18世纪就有用艾纳香提炼成冰片实践,艾片之名始见于《增订伪药条辨》。天然冰片是2005年版药典新增品种,1987年首先在江西吉安发现由龙脑樟新鲜枝叶经蒸馏冷却可得到天然冰片。

  • 标签: 冰片 龙脑冰片 机制冰片 艾片 天然冰片 应用历史
  • 简介:结合偏头痛病因病机,首次系统提出中药防治偏头痛药效研究思路。认为在进行偏头痛相关药效学设计时,应根据药物组方特点,从现代医学对疾病病因病机研究,结合中医药理论、方剂传统功效和主治研究来确定偏头痛药效研究思路,从“神经-血管-血液”多方面探讨药物治疗作用是很有必要、更为全面的。

  • 标签: 偏头痛 药效学 思路与方法
  • 简介:介绍药用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药用石斛栽培生产、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中存在问题,并对其市场前景发表了见解。

  • 标签: 石斛 铁皮石斛
  • 简介:目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牛磺胆酸钠对照品标定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包括1H-和13C—NMR)进行结构确认;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查;用质量平衡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定量核磁技术对赋值结果进行验证。其中首次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系统对牛磺胆酸钠原料中残留溶剂进行快速筛查。结果:牛磺胆酸钠原料经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达到99.16%;质量平衡法赋值结果87.9%,定量核磁共振法验证结果为87.9%。结论:牛磺胆酸钠对照品原料定性鉴别结果符合要求,定量赋值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分发、使用。

  • 标签: 牛磺胆酸钠 对照品标定 定性鉴别 质量平衡法 定量核磁共振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闹羊花中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IR,UV,MS和1D,2DNMR技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2个化合物,推定其结构分别为2β,10β-坏氧-3β,5β,6β,14β,16α-五羟基-木藜烷和2,6-二羟基苯甲酸苯甲酯-6-O-α-L-鼠李糖基-(1→3)-β-D-葡萄糖苷。结论:两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

  • 标签: 闹羊花 杜鹃花科 木藜芦烷二萜 核磁共振
  • 简介:本研究观察了苦参、地肤子、赤芍和鸡血藤对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影响。结果发现,在抗原致敏后至攻击前(DTH诱导相)期间给药,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或2,4,6-三硝基氯苯(CP)所致接触性皮炎、SRBC所致足跖反应诱导相及在抗原攻击后(DTH效应相)给药,鸡血藤有较明显或显著抑制作用;其它三味中药仅在抗原攻击后给药对PC所致DTH有较强抑制作用,表明这三味中药主要是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及其以后炎症过程。

  • 标签: 苦参 地肤子 赤芍 鸡血藤 DTH 接触性皮炎
  • 简介:目的:为鉴别苍耳子与南苍耳子寻找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不同鉴别法对两者进行鉴别试验。结果:在性状鉴别中两者果实顶端一对喙刺以及瘦果顶端花柱基存在明显差异;荧光鉴别中两者粉末、水提液荧光无明显差异,95%乙醇提取液苍耳子显粉红色,南苍耳子显暗蓝白色;在薄层色谱中采用《中国药典》收载苍耳子薄层色谱法无法区分两者;两者乙醚提取物在展开剂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酸(10:2:0.2)展开后,苍耳子比南苍耳子多两个紫红色荧光斑点。结论:本实验方法为鉴别苍耳子和南苍耳子提供依据。

  • 标签: 苍耳子 南苍耳子 鉴别
  • 简介:目的与方法:为阐明已报道5种水母溶血毒素氨基酸组成和序列、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二级结构、保守区域、分子进化关系等,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不同水母溶血毒素氨基酸组成和理化性质相类似;水母溶血毒素存在跨膜结构域和疏水区域;在20-21位点最有可能存在信号肽切割位点;口螺旋、不规则卷曲是二级结构中最大量结构元件,卢折叠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在其中3种水母毒素蛋白中存在4个保守区;以MP法和NJ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基本一致。

  • 标签: 水母 溶血毒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三黄泻心汤具有加重ADP诱发血小板聚集所致急性肺拴塞和缩短凝血时间作用.主要作用干内源凝血系统。方剂中各组成药物作用不尽相同,大黄具有明显促凝血或止血作用。

  • 标签: 三黄泻心汤 凝血系统 组方 成药 凝血时间 止血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健脾疏肝方对乙酸法复制IBS模型大鼠治疗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从第8~21天每天给予直肠内醋酸刺激复制IBS大鼠模型,分别在出生后第6周及8周进行直肠扩张,测定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作为肠道敏感性评估。从第9周开始分别给健脾疏肝方6.08g/kg、3.04g/kg、1.52g/kg或泽马可4mg/k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两周,治疗后再次评估AWR阈值。结果:IBS模型大鼠AWR值明显降低,健脾疏肝方能够升高IBS模型大鼠AWR阈值。结论:健脾疏肝方有降低IBS大鼠肠道敏感性作用。

  • 标签: 健脾疏肝方 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IB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