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山东滨州地区儿童分泌中耳炎的发病率及各种致病因素。方法在山东省滨州市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共随机抽取小学、幼儿园2~7岁儿童1536例,分2~3岁、4~5岁、6~7岁=三个年龄组,以鼓室导抗为诊断标准,结合耳镜检查,对儿童分泌中耳炎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山东省滨州市2—7岁儿童分泌中耳炎发病率为6.25%。2~3岁发病率为19.65%,4~5岁发病率为5.85%,6~7岁发病率为2.68%。2~3岁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所降低,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山东省滨州市2。3岁、4~5岁、6~7岁儿童分泌中耳炎的发病率与西方文献报道差异无显著。儿童分泌中耳炎病因复杂,包括鼻-鼻窦炎、变应鼻炎、扁桃体炎及腺样体肥大等,鼻、咽部疾病所占比例大,尤其是腺样体肥大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儿童分泌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发病率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构音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9月l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功能构音障碍患儿6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年龄分布及智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的韵母、声母及各项分测试中的正确识别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功能构音障碍儿童韵母和声母识别能力除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及卷舌音与非卷舌音外,均与其构音障碍程度呈负相关;伴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功能构音障碍儿童的识别能力明显低于单纯功能构音障碍儿童(P〈0.05)。结论功能构音障碍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功能构音障碍的发病原因可能是音位识别能力落后,应加强构音清晰度训练。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儿童 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
  • 简介:目的探讨胆脂瘤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with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dBHL缩短到19.6dBHL。结论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乳突切开 上鼓室切开重建 软骨 胆脂瘤
  • 简介:单侧聋(single-sideddeafness,SSD)或不对称听力损失(asymmetrichearingloss,AHL)患者由于双耳总和效应及静噪效应缺失、出现头影效应并影响声源定位能力,在复杂交流场合面临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听觉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信号对传式(contralateralroutingofsignal,CROS)助听器、骨传导装置(bone-conductivedevices,BCDs)及人工耳蜗(CI)技术领域的进步,使得单侧聋患者看到了曙光。不同装置应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结论均支持对单侧聋的干预。临床上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对使用不同装置(包括不采取任何处置)后的收益(甚至是潜在的负面收益)做出预期,彼此间应是可以比较的。为此需对相关适应证指标、测试方法及成效评估框架达成共识。

  • 标签: 单侧聋 不对称性听力损失 成效评估 信号对传式助听器 骨传导装置 人工耳蜗
  • 简介:目的考查父母和教师使用《听觉整合问卷》(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MAIS)评估听障儿童听觉发展情况的一致。方法请81名听障儿童的父母和康复教师分别利用MAIS中的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对儿童进行评估,对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整体上,父母问卷的得分高于教师问卷的得分,差异极显著(t=4.970,P=0.000);②在信心分、警觉分和意义分3个维度上,父母问卷的得分也显著高于教师问卷得分(t1=2.115,p1=0.037;t2=5.340,P2=0.000;t3=3.553,P3=0.001)。结论父母和教师在使用MAIS评估听障儿童的听觉发展情况时存在不一致,有待于扩大样本量或追踪进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听觉整合问卷(MAIS) 听障儿童 父母 教师 一致性
  • 简介:患者男,55岁,因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头晕、嗅觉减退2月余,于2012年5月8日由外院耳鼻喉科急诊转入我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曾在7年前有面瘫病史,有面瘫家族史(两个姐姐和儿子均有面瘫)。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渐进听力下降、头晕伴嗅觉减退,当地医院耳鼻喉科给予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治疗期间右耳听力进一步下降至全聋,同时左耳亦出现渐进听力下降。15天前出现四肢轻度不自主抖动,面部及四肢麻木感,当地医院耳鼻喉科复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治疗1周后,四肢抖动症状消失,但随即出现口角歪斜、左侧闭目不全等左侧面瘫症状,听力损失继续加重至双耳全聋,同时嗅觉丧失,头晕、走路不稳加重,轻度嗜睡,略声嘶,偶有饮水呛咳。

  • 标签: 首发症状 双侧突发性耳聋 脑膜癌 转移性 耳听力下降 耳鼻喉科
  • 简介:目的探讨前语言期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方法及重要。方法与结果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前语言期听觉言语康复在听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交流需要是促进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前提;”医教结合”是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家长与听障儿童的相互作用是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要素;韵律因素是听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首要特征;实时反馈是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推动力;父母语言输入形式是影响听障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前语言期听觉言语康复在听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相当重要。健听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的理论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实践的指南。具体方法可归纳为:①在语言学习中强调交流;②父母所用的语言应该超过听障儿童现有的水平;③应该鼓励并不断巩固听障儿童进行交流,使他们的语言得到更好地发展;④父母应该首先对听障儿童的交流做出回答,而不是着眼于语言结构,并应通过自然语言进程提供如模仿、扩充等新的语言信息。

  • 标签: 前语言期 语言发展 听障儿童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大肠癌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50例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25例和治疗组(常规加生长抑素治疗及护理)25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肛门排气、住院治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早,胃肠减压引流量、拔除胃管的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减少和缩短。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静脉滴注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有显著疗效,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留置胃管的时间,减轻病人的不适,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与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地区非综合征耳聋者及直系亲属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大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及部分直系亲属共108例(患者98例,亲属10人),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及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功能检查,采集末梢血用Iontorrent半导体测序方法,检测GJB2、GJB3、GJB6和SLC26A4基因的全外显子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2个突变位点。结果病理性基因突变在108例受检者中检出率为41.7%(45/108),98例患者中检出率为38.8%(38/98),涉及3个基因23个突变位点,发现1例非常罕见的SLC26A4IVS15-2A>T剪接位点杂合突变。38例患者中34例(89.5%,34/38)为单基因突变,其中13例为复合杂合突变、6例为纯合突变;另外4例(10.5%,4/38)有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38例患者的42例次基因突变中,27例次(64.3%,27/42)为GJB2基因突变,12例次(28.6%,12/42)为SLC26A4基因突变,3例次(7.1%,3/42)为GJB3基因突变,没有检测到GJB6、12SrRNA基因突变;听力筛查不通过、经ABR测试为中重度感音神经耳聋患儿33例,15例(45.5%,15/33)检测到病理性基因突变;成人散发性双耳感音神经耳聋患者62例,病理性基因突变检出20例(32.3%,20/62)。结论大连地区98例非综合征耳聋者,超过1/3检测到病理性耳聋基因突变,并以GJB2基因突变最常见。听力筛查通过的高危儿童及原因不明的双侧感音神经耳聋者,实施热点致聋基因测序可以提高耳聋的病因诊断率。

  • 标签: 非综合征性耳聋 耳聋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对妊高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例妊高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连续血液滤过治疗的肾功能情况,对其治疗前后的主要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C-反应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2-3期患者在入科10.2±6.5h内开始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在4.7±2.8d恢复。结论早期连续血液滤过治疗对妊高症合并2-3期急性肾损伤患者有利。

  • 标签: 连续血液滤过 妊高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0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6例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7.37%(37/38)2.63%(1/3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8.95%(30/38)和15.79%(6/38),两组对应临床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患者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实现对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认识和识别,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促进整个癌症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化疗药物 外渗 静脉炎 影响效果
  • 简介:目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手术对慢性化脓中耳炎(c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CSO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CSOM患者术前、术后分别接受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TheChineseversioaoftheChronicEarSurvey,CCES)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57名患者在术后2~6月完成术后随访及调查,结果如下:(1)手术前后生活质量CCES总评分无显著变化;(2)术后症状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3)术后生活限制及心理影响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4)听骨链重建手术患者术后生活限制较术前增加。11名患者完成术后10~12月随访调查。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中耳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是长期过程,术前谈话应充分解释术后半年内的症状、生活限制及心理影响,使其对手术预后有正确的认知,减轻术后心理困扰。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问卷调查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广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ZVAD)是否可以保护耳蜗毛细胞免受噪声损害。方法选取三月龄健康小鼠,分为无噪声暴露组(DMSO)、单纯噪声暴露组(DMSO±Noise)及噪音±zVAD(zVAD±N0ise)组。依照动物体重计算,按照1.5mg/kg,噪音±ZVAD动物经腹腔注射ZVAD五次,其余组动物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DMSO作为对照。动物经噪声暴露后,于噪声暴露后一小时处死取耳蜗基底膜铺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照片,检测活性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或于噪声暴露后两周行听力检测,观察ZVAD对噪声所致耳聋的影响。结果噪音暴露后耳蜗外毛细胞中活性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明显增强,腹腔注射ZVAD可明显抑制两种活性caspase的表达增强。同时对于噪声引起的小鼠听力下降(ABR阈移16KHz:52.5±6.1dB和32KHz:51.8±6.9dB),腹腔注射ZVA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BR阈移16KHz:37.3±9.8dB和32KHz:39.5±10.5dB),ABR检测注射ZVAD的噪音暴露小鼠18KHz及32KHz听力阈移均较单纯噪音暴露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ZVAD对噪声所致小鼠听力下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噪声性聋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毛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T组和核磁共振组,每组各56例。CT组56例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核磁共振组56例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法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CT组56例患者中,共查出3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为58.93%,影像显示主要为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核磁共振组56例患者中,共查出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为89.29%,影像显示主要为斑点或条状的T1WI、T2WI信号。核磁共振组检出率明显优于CT组,P<0.05。结论核磁共振技术的敏感性、准确都明显优于CT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检查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瑞昔布治疗痛风关节炎患者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CKD3-4期痛风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瑞昔布组和秋水仙碱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效,并评估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在初次服药后4h、服药后3天、服药后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艾瑞昔布组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等方面副作用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CKD3-4期痛风关节炎方面艾瑞昔布与秋水仙碱疗效相似,但前者安全更好。

  • 标签: 艾瑞昔布 秋水仙碱 痛风性关节炎
  • 简介: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持续清痰。检查后发现,咽部慢性充血,声带后连合区黏膜肥厚,声带弥漫充血、水肿。右侧杓状软骨声带突可见白色肉芽肿。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个月后复查,无咳嗽,无声嘶,发声疲劳、咽部异物感减轻。纤维喉镜检查示原声门后联合区的白色肉芽肿已消失。

  • 标签: 咽喉反流 声带肉芽肿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式血液循环仪在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部手术的高龄骨折患者146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72)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嘱家属经常按摩患者双下肢;实验组(n=74)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后当日开始间歇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仪。观察两组患者DVT的效果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6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仪预防DVT效果明显,临床使用方便,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尤其是高龄患者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压式血液循环仪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 预防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在真实世界下研究短暂脑缺血发作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评价部分的临床应用的符合度。方法应用描述统计方法,采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对全国5家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基地医院184例短暂脑缺血发作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研究,以评价短暂脑缺血发作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评价部分的临床实效。结果短暂脑缺血发作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评价部分的临床实用较高。结论短暂脑缺血发作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评价部分对临床的指导较好,但须对其其它治疗、中医诊断、治则等方面结合临床进行修订,修订后通过专家评审可以进一步在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化脓中耳炎脓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取慢性化脓中耳炎的鼓室内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取得细菌分离率的排序,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及耐药率。结果317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301耳,其中细菌293耳,真菌8耳;无细菌生长16耳。细菌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耳(占28.1%),金黄色葡萄球菌83耳(占26.2%),铜绿假单胞菌46耳(占14.5%),奇异变形杆菌24耳(占7.6%);敏感药物因菌种而异。结论慢性化脓中耳炎活动期患耳脓分泌物的细菌分布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萎缩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疗萎缩阴道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甲硝锉阴道泡腾片与己烯雌酚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31/3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65%(25/3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能够有效治疗萎缩阴道炎,安全可靠,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 萎缩性阴道炎 临床疗效